說起現在的中國足球,實在是一言難盡,但如果時光倒退個幾十上百年,其實中國足球遠沒有那么糟糕,至少在東亞和亞洲還是可以稱霸的,在國際足壇上也有一些有影響力的球員和人物,被譽為“世界球王”的李惠堂就是其一。
關于李惠堂最流行的說法,就是1976年西德足球雜志組織的評選活動中,李惠堂與巴西的貝利、英國的馬修斯、阿根廷的斯蒂法諾、匈牙利的普斯卡什并列稱為“世界五大球王”。這個說法其實并不太靠譜,首先這是本什么雜志沒人知道,其次這本雜志怎么評的也沒人知道,所以這個所謂的“世界五大球王”大概也只有介紹李惠堂時才會被提起。但這一切并不影響李惠堂是中國足球一百多年發展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球王李惠堂的家鄉是廣東梅州五華縣,五華是一座沒有魚生就沒有人生的城市,五華也是中國內地現代足球的發源地,這里有中國內地第一塊足球場,也有中國第一支縣級中超球隊——梅州客家隊。
就像到了五華不能不吃魚生一樣,到了五華也不能不知道李惠堂,在上世紀20年代,中國民間流傳著一句話“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雖然那時足球的影響力還沒有現在大,但也足以說明李惠堂的知名度。
李惠堂舊居叫做聯慶樓,位于五華縣橫陂鎮老樓村,是李惠堂父親李浩如于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所建。
這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四點金”式建筑,其最大的特點是房屋四角分置炮樓,左右設置轉斗門,門前設曬谷坪、照墻和半月形水池。
典型的客家圍屋,不過屋頂好像不那么正經,真的是有鼻子有眼,居然還有嘴巴,鼻子嘴巴是兩套,眼睛一對是共用,客家圍屋不少見,但這么有意思的屋頂,確實還是第一次見。
舊居位于公路旁,由于路基的抬高,已經低于公路有一兩米,遠處是流淌的琴江,這條河流也是五華縣的母親河。
由于歷史原因,李惠堂舊居的墻壁上留下了不同時期的標語,李惠堂1905年出生在香港,1910年,5歲的李惠堂被父親帶回老家錫坑聯慶樓,住在右廊房。李惠堂在老樓村聯慶樓待了3年后,便返回香港繼續學業。1942年香港淪陷后,李惠堂拒絕在汪偽政府擔任要職,輾轉數月回到了老家錫坑聯慶樓。
據說李惠堂幼時常在舊居院子里踢球。當時因為條件差,就用爛皮破繩扎成球狀或者成熟的柚子當足球練習,舊居右橫屋門側的就狗洞是李惠堂練習射門的球門。
舊居里有很多關于李惠堂以及五華足球發展歷史的介紹,足球在五華縣可不僅僅是一項運動,還是歷史文化和傳統,甚至于2022年12月7日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列入梅州市第十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沒想到吧,“五華足球”技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李惠堂故鄉橫陂鎮,還有一個以足球命名的五華橫陂足球小鎮,這也是全國第一批96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試點項目中,唯一以足球為特色的入選項目。
140多年前的1873年,足球被傳教士帶到了五華一個叫做元坑的小山村里,足球便開始在五華生根發芽,成長了以李惠堂為代表的足球運動員,140多年后的今天,足球在五華以傳統文化的方式傳承著,主場五華縣的梅州客家足球隊依然征戰中國超級聯賽。
五華縣是客家人的聚居地,還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客家圍龍屋,例如位于城區水寨鎮壩尾村的璼公祠,位于華城鎮黃埔村的武狀元李威光故居等等。圍龍屋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典型民居,反映了客家人團結互助、敬老尊賢等諸多傳統文化。
位于五華舊縣城華城鎮(舊稱長樂)的長樂學宮,歷史上也曾是嘉應五屬中最大的官辦學宮,華麗的雕花斗拱很有特點。五華縣不僅有足球,還有很多美食和美景值得打卡。
雖然世界五大球王之一的說法有點水,但李惠堂是當之無愧的中國足球球王,推動亞洲足球運動的主要功臣之一,作為運動員,他代表香港南華足球隊和中國國家隊贏得了數不勝數的勝利,1936年還代表中國足球隊首次挺進奧運會,作為教練員,他帶領中國臺灣代表隊連續兩次在亞運會上獲得男足冠軍,1948年率中國足球隊參加第十四屆奧運會足球賽,同年還成為中國首位國際裁判。李惠堂還在1965年和1966年擔任國際足聯副主席和亞洲足球聯合會副主席等職務,成為當時在國際足聯獲得最高職務的中國人。足球與魚生,是客家小縣城五華的兩個代表符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