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戰,無疑讓兩大戰機“火了出圈”,一個是殲-10C,一個是“陣風”。
近日,央視首次罕見公開了中國空戰模式的技術鏈條,由原來的“A射B導”升級為“A鎖B射C導”,大家關注6:0戰果的同時,有沒有想過,為何“陣風”全程無“啞巴”,飛行員究竟在干嘛?印巴一戰的意義,遠超空戰本事,殲-10C能打隱身戰機,甚至突破了美國后院,這是怎么回事?
在印巴空戰后,為了揭穿莫迪的謊言,巴基斯坦公布了空戰時截獲的印度飛行員對話錄音。畫面讓人大為震驚,其中有一個不解之謎,為何PL-15導彈在擊中“陣風”全過程,印度飛行員沒有任何呼救,預警,甚至發出任何被鎖定或導彈來襲的信號,印度飛行員在干嘛,是“睡著了”嗎?
錄音公布的是一個四機組的編隊,隊長呼叫,兩位隊友給出了應答,但當呼叫到:“哥斯拉3號,哥斯拉3號,”時一段靜默,只聽錄音傳來“哥斯拉4號”的驚呼:“僚機爆炸!重復,僚機爆炸!”全過程“哥斯拉3號”沒有任何反應。
按飛行員訓練的來說,導彈來襲,一般要立即做兩件事情,緊急機動規避,放出干擾彈逃生,在行動的同時,嘴上還要及時呼叫預警“我被鎖定”,以引起隊友的警覺,無論是手上動作,還是嘴上動作,都不敢有絲毫怠慢,幾乎是飛行員訓練的條件反射。
然而,這些在“哥斯拉3號”飛行員身上什么都沒有,我們基本可以肯定,“陣風”被擊中之前,飛行員毫無察覺。這個事情非同尋常,也是西方感到最為恐懼的地方。
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這套戰術牛在哪里,在整個空戰過程中,巴基斯坦的紅旗-9P地面雷達在200公里外發現并定位了“陣風”所作區域目標,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地面雷達戰功率強大,搜索范圍廣,具備一定電子戰能力和隱蔽性,在防區外探測,敵方戰機很難通過電子偵察手段發現。
紅旗-9P數據鏈同時共享給了殲-10C與ZDK-03預警機,殲-10C發射PL-15E導彈后立即撤離,ZDK-03預警機指引導彈飛向預警區域,空空導彈逼近“陣風”20公里處,不可思議的問題來了。
第一,“陣風”戰機機載雷達系統自始至終沒有發出被鎖定的報警;第二,PL-15采用的是主動雷達制導彈頭,“陣風”無論如何也應該接受到來自PL-15的雷達波,從而發出告警;第三,至少它的紅外和紫外告警,也能發現PL-15E的尾焰,然而,這一切都被“騙”過去了。
難道說,中繼和末導制導階段,我國的空戰體系都不鎖定對手?這里面有這種可能,首先,我國地面雷達使用了“陣風”無法發現的“低可截獲概率”,發現了“陣風”的大體位置,而ZDK-03預警機,同樣使用了這種手段進行路徑引導,殲-10C充當導彈發射平臺,完成任務就撤。
其次,在PL-15導彈末端制導階段,采用了多模工作制制導,或者叫被ZDK-03預警機切換到了被動制導模式,這樣一來,導彈就不會發出電磁波,而是奔向電磁波發出的源頭,這下陣風就慘了。
第三,對方即便探測到了PL-15的尾焰,從探測到做出有效反應之間的時間窗口非常短。PL-15末端速度達到4馬赫,根據資料,印度飛行員只有大約4.2秒的反應時間,在這期間,稍一遲鈍,一切就結束了。所以,西方美國媒體把PL-15當成幽靈一樣,是有所依據的。
接下來,從我國的體系作戰模式可以預見,殲-10C摧毀F35隱身戰機,也不是無稽之談。近日,我國在安徽雷達展上,就公開展示了一款地面反隱身雷達系統,它依靠強大的功率和超遠距離的探測以及特殊的雷達波段,讓美國的F-35無處遁形,通過數據鏈,PL系列導彈飛入F-35附近空域,再開啟近距離雷達搜索給予對手致命一擊。
當PL-21(射程超1000公里),空警-3000(探測距離1000公里)列裝,同樣會與殲-10CE戰機兼容,所以,殲-10CE打F-35的推演場景,不是不可以預見。既然,在法國的模擬空戰中,陣風都能擊落F-35,那么殲-10CE擊落F-35又有何不可。
一覺醒來,美國突然發現,一架殲-10CE戰機,就已經突破了美國后院,這個世界的天確實已經變了。
我國殲-10CE搭載的PL-15E在印巴戰場的優異表現,目前已經被世界多國所關注,中東、南亞、東南亞、拉丁美洲等許多國家已經下單,或表達采購意向,或是正在咨詢。讓美媒破防的是,印度《歐亞時報》報道,哥倫比亞正在考慮采購24架殲-10CE戰機,當然配套的霹靂導彈可能也不會少,另外,哥倫比亞成為了第23個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拉丁美洲國家。這對中哥防務領域的戰略合作也埋下伏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