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欽和孫穎莎又贏了,這不是一句廢話,而是他們在多哈世乒賽混雙決賽上用3-1擊敗日本新組合吉村真晴/大藤沙月之后,留給整個乒壇的既視感,三連冠不是巧合,更像是“莎頭組合標志性的答卷,賽前不少人覺得日本組合可能能制造點麻煩,結果整場比賽看下來,懸念其實只存在于比分板上的某幾個瞬間,莎頭組合的默契和應變就像是老玩家帶新手打副本,節奏一點都沒亂。
說回比賽,開局階段日本組合打得很拼,敢于對噴,尤其在前三板的搶攻和相持階段,還真讓國乒有過短暫落后,不過你要說他們能威脅到莎頭組合的冠軍地位,那還真是想多了,王楚欽和孫穎莎在關鍵分的處理上,幾乎沒有什么情緒波動,落后也好,膠著也罷,總能找到對手的軟肋,連貫、變線、壓制,完全不像是被對方牽著走,反倒是吉村/大藤組合幾次被帶節奏,失誤逐漸增多,這就是經驗的差距。
值得說一句的是,王楚欽/孫穎莎這對搭檔已經并肩作戰8年,彼此的習慣都爛熟于心,場上有時候一個眼神就能完成戰術溝通,換句話說,什么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看他們打球就懂了,外界愛用“莎頭這個外號,其實挺形象,場上不管誰被針對,另一個人總能及時補位,拆彈高手都沒這么默契,這也是為什么他們三連冠看起來沒啥瓶頸——經驗、心態、技戰術儲備全都在線,關鍵時刻掉鏈子的概率極低。
有人說現在的世界乒壇格局已經在變化,日本、韓國、甚至歐洲一些新銳組合都在沖擊國乒的統治力,可現實是,等到真正的大賽舞臺,尤其是這種一局定生死的決賽,國乒主力的穩定性和調整能力還是斷層級別,吉村真晴/大藤沙月其實在半決賽表現已經是超常發揮,到了決賽面對莎頭組合,依然缺少一錘定音的能力,每當有機會追分或者拉開比分,王楚欽和孫穎莎總能通過短球、變線、突然加速來化解危機,這種細節上的處理,讓對手始終沒法建立起持續攻擊的信心。
其實說到三連冠,回頭看下王楚欽和孫穎莎的奪冠軌跡,2021年休斯敦、2023年德班都是決賽碰日本,前兩年對手是張本智和和早田希娜,今年換成吉村和大藤,雖然名字變了,劇本卻沒怎么變,國乒依然是大賽贏家,反倒是日本隊的“換人沖擊未見成效,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國乒備戰體系的體現——誰都想沖擊王座,可真正理解“冠軍氣質內核的,還是老搭檔更有底氣,臨場調整、戰術多變,這些是靠硬實力和長時間磨合堆出來的,外人模仿不來。
當然,球迷們關心的另一個話題也很現實,莎頭組合還能贏多久,這個問題沒人敢打包票,畢竟競技體育充滿變數,但就目前的狀態和心氣來說,他們還遠沒到疲軟和擺爛的時候,反倒是越打越有信心,尤其是面對外界的各種期待和壓力,能一場場頂住,甚至把比賽打成“不留懸念的局面,這其實比單純的技術優勢更讓人服氣。
話說回來,王楚欽和孫穎莎的這種穩定輸出,也難免讓人擔心混雙項目的懸念感會不會被消磨,畢竟一枝獨秀總歸不是好事,外界期待看到更多組合能上來“點贊回懟,制造點新話題和刺激,但目前來看,至少在短期內,莎頭組合還是混雙賽場的天花板,別管對手怎么換、戰術怎么變,冠軍獎杯基本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中。
說到底,三連冠是對“穩定+默契+抗壓能力的最高褒獎,莎頭組合不是沒有弱點,但在這個級別的對抗里,他們的優勢被無限放大,短板幾乎看不見,未來他們的對手們想要破局,恐怕還得從自身的心態、臨場執行和戰術多樣性入手,畢竟乒壇不會永遠只有一個答案,但現在,王楚欽和孫穎莎就是那個最靠譜的標準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