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召開,賀蘭縣南梁臺子鐵東村村民海智梅獲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海智梅以其質樸的堅守和無私的付出,成為寧夏地區的道德楷模,彰顯了人性的光輝與親情的偉大。
海智梅(右四)和丈夫及6個孩子合影
46歲的海智梅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2010年5月,命運的重擊降臨到她的家庭,丈夫的哥哥嫂嫂突發車禍去世,留下3個年幼的孩子,最大的上八年級,最小的僅3歲,而家中年邁的爺爺奶奶又臥病在床。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海智梅和丈夫雖身處經濟困境—— 自家有3個孩子需要撫育,僅靠丈夫打工維持生計,生活本就拮據,但他們沒有絲毫猶豫,決定將3個孩子接回家中撫養。
不僅如此,肇事方因家庭困難無力賠償,海智梅夫婦還承擔起哥哥欠下的巨額債務。這一決定引來鄰里諸多議論,甚至娘家人也不理解,紛紛勸她。海智梅堅定地說:“娃們回老家條件不行,大的照顧小的就得輟學。我們家有兩個大人,有我娃吃穿的,就有這三個娃的。”
此后的日子,艱難得超乎想象。海智梅在家操持家務,照顧6個孩子的生活起居,丈夫則外出打工。為增加收入,海智梅白天在超市、餐廳打零工,晚上回家洗衣做飯,操持家務到深夜。每天,她早早起床為孩子們準備早餐,送他們上學后,便騎上電動車,歷經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到銀川市打工,下班后再匆匆趕回家中繼續忙碌。即便如此,生活的磨難并未停止。2012年,丈夫在工地干活時肩膀被鋼管砸斷,2015年又因車禍腿部骨折,兩次手術費用和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海智梅一人肩上。
6個孩子合影
但海智梅從未有過一絲放棄的念頭。她對待6個孩子一視同仁,在省吃儉用中,努力給予孩子們同等的關愛。她常說:“我苦點累點不算什么,只要孩子們能夠有出息,就值得。”
在海智梅和丈夫的悉心培育下,孩子們都非常懂事、出色優秀。長子金海洋在西北工業大學讀大三,多次榮獲“優秀班干部”“三好學生”等榮譽,還利用課余時間打零工賺取生活費;長女金海燕從寧夏大學新華學院畢業后成為一名人民教師;次子金海濤也考上了大學;大侄女金曉玲在銀川一家建筑公司擔任設計師;二侄女金曉慧結婚并生育雙胞胎兒子;小侄女金曉雪在讀高三,成績優異。孩子們懂得感恩,兩個侄女每月主動給家里打錢,一家人相互照顧,關系融洽。
海智梅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孝老愛親的深刻內涵,她的事跡在當地傳為佳話。每當有人問她“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為了利益對簿公堂,而你卻能將親情放在首位,是咋想的,后悔過嗎?這么多年的辛勤付出,你有沒有遺憾?”對此,海智梅表示,自己就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文化水平不高,不想講什么大道理,只想咬牙堅持,盡力對得起孩子們、對得起已經離世的哥嫂,這就夠了。(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王若英 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內容來源:寧夏日報客戶端
技術編輯:曾杰
責任編輯:于蕓霞
審核:馬學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