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菌菇,過去靠天,如今靠艙。日前,寧夏植安農林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智能方艙種植的金耳和金蟲草迎來豐收。無人化、智能化、數據化管理的科技手段和現代化生產模式,助力珍稀菌菇品種種植高效高質高產。
走進寧夏賀蘭縣立崗鎮金星村十一組,兩個類似集裝箱的“小房子”映入眼簾,企業稱之為方艙。進入方艙,一排排菌包在架子上整齊排列,一顆顆金燦燦的“花朵”在菌包上綻放,在薄薄一層水汽的滋潤下,掌心大小的金耳透著光,長勢喜人。
金耳,被稱為“菌中黃金”,是一種藥食兼用的食用菌,在我國,金耳多分布于云南、貴州等高海拔地區,對生長環境有較高要求。如此嬌貴的“金疙瘩”,為何能在北方“安家”?答案就藏在艙本身,艙內,工作人員不時查看和調節艙內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等各項參數,保障金耳生長良好。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研究生寇龍龍解釋道,食用菌智慧方艙能夠實現數字化智能管控,它能夠根據里面的實時狀態,進行溫度、濕度、光照、通風的調整,以達到金耳、蟲草花等珍稀食用菌的環境要求。
相比傳統出菇房,智慧方艙具有體積小、單位面積出菇量高、可靈活移動等優勢,其中超聲波霧化系統、自動恒溫系統、植物視覺感應系統、人工智能系統有效實現了種植管理的數字化、可視化,用手機就可以實時觀測艙內環境,種植過程更加便捷和高效。
智慧艙不受季節影響,通過智能化設備調節,可全年生產,確保每一個菌棒上金耳產量在4-6兩,讓金耳品質達到均衡。那么經濟效益如何呢?
寧夏植安農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惠娟算了一筆賬:“我們的智慧方艙有兩個艙,一個艙占地36平米,金耳艙放置2000個菌棒,一個菌棒上是4個金耳,一朵金耳重量是4兩到6兩,一艙的產值是4000斤,一斤的價格是25到35元,一年可以種植10茬金耳。”
智慧方艙就像一個縮小版智能植物工廠,不受地理環境限制,家門口就能用,除了金耳,金蟲草、杏鮑菇、鹿茸菇等食用菌都能種植,經濟效益很是可觀。
何惠娟提到,借用智慧方艙,可以種植20多種食用菌,做到一年365天天天出菇。“另外可以種植葉菜和芽菜,通過這些智能化的管控,能大大提高我們的經濟效益,節省人力、物力、財力”。(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圖片 張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