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過很多30歲以上的財務人,依舊每天忙著填憑證、對賬、做報表,朝九晚五、不溫不火。問起未來的打算,他們往往說不清楚,只能苦笑一句:“等升職吧,看公司有沒有機會。”
但我想說,如果你已經三十幾歲,甚至四十出頭了,還在做最基礎的會計工作,還在等機會從天而降——你得趕緊清醒一點。
說句可能讓人不舒服的話:你后面能走的路,真的不多了。
你已經在職場沉淀十幾年了,為什么還在原地打轉?
一個人在公司干了十年,沒有升職,不是沒有道理的。
不是老板眼瞎,也不是體制太死,而是你“沒有競爭力”這件事,被現實無情地印證了。
你在公司里一直是那個穩妥、踏實、無爭的人,但也正因如此,重要的機會輪不到你。
而那些同齡人,有人已經做到了財務經理,有人轉型做投融資、業務合伙人,甚至有人干脆換賽道創業去了。
這不是雞湯,這是冰冷的現實。當你年輕的時候沒有走出去、沒有搶到位置,等你年紀再大,還能搶得過誰?
所以與其在體制里原地內耗,不如主動破局。
第一種破局方式:你在大公司做基層,可以“跳小不跳大”
如果你現在在一家體系規范、流程健全的大公司,但這些年一直在底層崗位上循環,升職無望,其實你反而有機會。
你可以“降身段,提價值”——跳到一家成長型的小公司,去爭一個相對更高的位置。
聽上去像是“降級”,但其實不是。你在大公司里耳濡目染的那些標準流程、制度建設、財務合規,這些都是小公司最缺的。
面試時,你只需要做一件事:把你“見過大場面”的經歷講出來。
比如:“我之前在××公司負責的模塊,雖然只是賬務層面的處理,但我們那邊每年會有一次財務內控評估,要求非常細,尤其是對供應商付款審批流程……”
只要講得出這些,老板的眼睛一定是亮的。因為他們沒見過,他們想借你提升管理水平。
在你跳槽后,可能還是做會計崗位,但你的公司層級變了、影響力變了,最重要的是:你可以在新公司里“做出結果”,真正打開自己的上升通道
第二種破局方式:你在小公司做基礎財務,就必須“做深一個點“
如果你現在在一家管理混亂的小公司,干的還只是最底層的出納、會計、報銷工作,甚至老板連你是做什么的都不太清楚,那你要小心了
你現在的位置,可替代性太強了。年紀越大,越危險。
這種情況不能再“等”,只能“轉”。
怎么轉?選一個“窄而深”的財務方向,深耕進去。哪怕只是很小的一個點——比如成本管控、供應鏈財務、營銷財務、預算體系搭建、報表分析工具……都行。
別小看這些“小點”,一旦你能在一個點上建立系統認知、做出方案、甚至有成功落地的案例,那它就能變成你未來求職時最有力的敲門磚。
可能有人會說:“我連時間都沒有,怎么精進這些?
很簡單,你必須割舍一部分雜活,騰出時間深度學習。每天下班擠一個小時看案例、復盤報表、找資料練手。不要想著一步到位,你要的是半年后、甚至一年后那個“煥然一新”的自己。
別小看一條“細分路徑”帶來的延伸價值
我認識一個財務朋友,36歲前在一家服裝企業做最基礎的成本會計,每天跟原料、成衣打交道,工資不高,也沒啥晉升機會。
后來她就盯上了“供應鏈成本分析”這個方向,硬是利用半年時間學完了物流成本、倉儲優化、SKU模型,做出一份服裝行業的“單件成本拆解模板”。
結果一年后,她跳槽去了杭州一家國貨新銳品牌,直接拿到一份“成本控制經理”的offer,年薪翻了一倍。
她的改變,其實不是因為學歷或運氣,而是她把“一個點”做得很深,別人根本不俱備。
不要幻想所有公司都能“看懂你”
這點很重要。
你想提升,必須提前準備;你想轉型,必須有“能落地的抓手”。別再幻想老板某一天會發現你、重用你,那種劇本真的只在小說里才有。
現實世界是這樣的——你不先證明你值錢,就沒有人會給你機會。
所以無論你是在哪個階段:
有大廠經歷的人,要懂得“降維打擊”
在小廠摸爬滾打的人,要靠“精專突破”
哪怕暫時不轉行,也要建立“自己的稀缺點”
30到40歲,正是你人生最黃金的十年。如果你這一段繼續隨波逐流、不自我升級,那么十年后,你會發現,真正可怕的不是職場卷,而是你已經徹底被卷出去了。
別再只做“擅長干活的人”,你必須變成“能解決問題的人”。
大志 簡介
企業財稅顧問 | 高級會計師 | 中國注冊稅務師
擁有20年豐富的財務管理實戰經驗,曾服務于中國企業500強及知名互聯網上市公司;
曾擔任上市公司、電商、制造業及物流集團的財務總監,具備跨行業、跨領域的深厚管理背景。
在財稅體系建設、預算與經營分析、業財融合實踐及稅務規劃等關鍵領域,積累了大量的實操經驗。
憑借扎實的財務基本功和卓越的戰略眼光,致力于幫助企業優化財務管理,提升綜合競爭力,推動業務持續增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