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對手想的太美好了!這句話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這幾年,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強大,本質原因就是在于中國的綜合國力越來越強大。尊重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給的。
2017年美國國防部《中國軍力報告》首次將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為后續政策轉向埋下伏筆。特朗普第一任期,迅速將這一戰略認知轉化為具體政策。
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依據"301調查"對價值6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標志著美國對華系統性脫鉤的啟動。時任白宮首席戰略顧問班農在同年8月首次提出"脫鉤"概念,宣稱要通過"減少中美經濟聯系來延緩中國發展"。
初期脫鉤手段呈現野蠻生長特征:2018年4月對中興實施"芯片斷供",2019年5月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2020年5月升級半導體出口管制。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數據顯示,此階段美國對華技術限制措施年均增長47%,但中國對美技術依存度僅下降2.3個百分點。
拜登政府將脫鉤戰略精細化,2022年《芯片與科學法案》投入527億美元建立技術壁壘,構建"小院高墻"式封鎖體系。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數據顯示,2023年對華半導體設備出口同比下降68%,但同期中國半導體設備采購額反增24%,其中國產化率從17%躍升至41%。
2024年5月美國對華電動車關稅提升至100%、半導體關稅達50%,試圖制造"懸崖效應"。2025年5月13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全球禁用中國先進計算芯指南》,試圖將長臂管轄延伸至第三國。中國48小時內啟動《反外國制裁法》第12條反制,規定配合美方禁令即屬違法。
此外,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對中資審查案件積壓量達2018年的3.2倍,而中國商務部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已對洛克希德·馬丁等12家美企實施制裁。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美國喊脫鉤喊了這么多年,卻依然不敢與中國全面脫鉤呢?本質原因就是中國太過強大,不僅僅是美國離不開中國,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全球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中國經濟的驅動。
我這么和大家說吧,美國對華脫鉤戰略遭遇的首要挑戰,在于全球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24年中美貿易額仍高達6872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23%。這種“政冷經熱”的悖論,源于跨國企業用腳投票的現實選擇。
2024年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顯示,對華技術限制導致美國企業市場份額損失18%,英偉達等芯片巨頭營收同比下降27%。這種“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困境,在2025年關稅戰中達到頂峰,美國已遭到關稅戰的嚴重反噬,不得不對中國作出妥協。
當然,我們并不能掉以輕心,美國在面對現實困境下,美國對華戰略開始呈現三大轉變特征:在戰術層面,從“全面封鎖”轉向“精準打擊”。2025年5月美國商務部調整芯片出口管制,將限制范圍聚焦于AI計算芯片,而放寬成熟制程設備出口。這種“掐尖式”封鎖,既試圖延緩中國技術突破,又避免過度損害本土企業利益。
在這個深度互聯的世界,試圖通過“脫鉤”維持霸權地位,或者說用所謂的單邊霸主路線來收割他國財富,注定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說得直白一點,美國如果再不懸崖勒馬,后果將不堪設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