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吳興沛
在吳興沛先生從藝六十周年繪畫作品回顧展開幕式上的致辭
(高峰 山東財經大學MBA學院黨委書記)
尊敬的各位領導、藝術界同仁、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
站在這片浸潤著千年文脈的齊魯大地,作為山東省高校的代表,我的心中涌動著無盡的崇敬與感動。今天,我們滿懷熱忱,共同見證吳興沛先生從藝六十周年繪畫作品回顧展盛大啟幕。六十載歲月悠悠,這場藝術盛會恰似一幅徐徐鋪展的歷史長卷,既是吳先生個人藝術生命的深情回望,更是山東藝術界獻給時代的一份厚禮。
1940 年,吳先生出生于山東郯城。從少年執筆的青澀,到如今皤然白首的從容,筆墨始終是他最忠實的伙伴。在蒼山縣文化館,他如勤勉的園丁,深耕文化事業,精心培育藝術幼苗;于縣政協文史委,他化身文脈守護者,梳理歷史脈絡,探尋文化根源;在臨沂市紅十字會,他以藝術為媒,傳遞人文關懷與溫暖力量。豐富的職業經歷,非但沒有沖淡他對藝術的熱愛,反而如熔爐般,淬煉出他對傳統文化的深刻認知,塑造出獨特的藝術眼光與創作理念。六十余載藝術征程,他以詩鑄魂,賦予作品靈動韻律;以書立骨,構建作品精神脊梁;以畫塑形,勾勒萬物神韻;以印顯神,增添藝術別樣風采。在詩、書、畫、印多個領域,他不懈耕耘、開拓創新,終成德藝雙馨的藝術大家,樹立起一座令人敬仰的藝術豐碑。
早年的吳先生,便展現出非凡的藝術勇氣與探索精神。他大膽涉足素描、水粉、油畫等西方藝術領域,在光影與色彩中穿梭,感受不同藝術形式的獨特魅力;深入鉆研攝影藝術,用鏡頭定格瞬間的永恒。這種跨媒介的藝術探索,為他的藝術世界架起四通八達的橋梁,為日后獨特藝術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堅實而多元的基礎。上世紀八十年代,他有幸師從花鳥大家王小古、山水宗師張彥青。在名師指引下,他潛心研習石濤的奇崛、龔賢的渾厚、八大山人的冷峻,既扎根傳統,又師法自然。他以傳統為根,從千年藝術長河中汲取養分;以自然為源,將蒙山沂水的靈秀盡收眼底。在不斷學習與創作中,他巧妙地將蒙山沂水的地域特色融入筆墨,最終形成獨具一格的藝術語言,既飽含文人雅士的雅致風韻,又彰顯著時代的蓬勃氣象。
本次回顧展集中呈現的近百幅山水佳作,是吳先生藝術成就的璀璨結晶。他對家鄉的深情,如山間清泉,源源不斷地注入筆端。他以心為筆,以情為墨,將蒙山山水幻化為意象山水,以形寫神,以意造境。在他的畫作里,蒙山沂水不再是地圖上的標識,而是化作我們心靈深處共同的精神家園,成為詩意棲居的理想之所。藝術創作中,他敢于突破傳統束縛,大膽創新,完美融合南派山水氤氳水墨的柔美與北派山水雄奇皴法的剛勁。他的作品,每一筆都彰顯傳統筆墨的精妙,每一處都承載著他對故土深深的眷戀。“生活是基礎,自然是吾師”,這不僅是他的創作理念,更是他用雙腳丈量山河的真實寫照。他跋涉山川,在寫生中與自然對話,感悟自然真諦,汲取山川靈氣,洞悉草木性情。正因如此,他的山水畫充滿鮮活生命力,每一幅都如獨立的世界,意境深遠,引人入勝。
漫步展覽現場,除了令人沉醉的山水畫作,吳先生的篆刻藝術同樣值得細細品味。他的印章作品深得秦漢印風精髓,篆法古樸典雅,刀法蒼勁利落。無論是朱文印的空靈疏朗,還是白文印的厚重凝練,皆彰顯出他對金石藝術的深刻理解與精湛技藝。一方方印章,既是書畫作品的點睛之筆,更是自成章法的藝術精品。
《吳興沛山水速寫》《當代影響力?山水畫名家——吳興沛精品集》等專著的出版,如同一本本藝術日記,系統記錄了他藝術探索的軌跡,更是其藝術成就的有力見證。他的作品在國內外重要展覽中屢獲殊榮,被眾多藝術機構珍藏,贏得廣泛贊譽。然而,榮譽并未讓他停下腳步,如今雖已榮譽等身,他卻依然懷著對藝術的純粹熱愛,堅守創作一線,筆耕不輟。這份執著與堅守,如同一盞明燈,照亮著每一位藝術工作者前行的道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與敬仰。
這場在家鄉舉辦的藝術回顧展,是吳先生對故土最深情的告白,是他六十載藝術生涯的全景呈現。在這里,我們不僅能近距離品鑒大師原作,感受筆墨間流淌的歲月溫度,更能從中汲取藝術的力量,感悟一位藝術家對理想的堅守、對故土的眷戀。讓我們共同祝愿此次展覽圓滿成功,也祝愿吳先生藝術之樹常青,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的藝術精品!
謝謝大家!
2025.05.21
敬賀吳興沛先生書畫作品展
六秩丹青映山河
一脈沂韻繪春秋
張宜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山東省美術家協會駐會常務副主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