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端午節的粽子市場呈現出傳統與創新激烈碰撞的格局,南北咸甜邊界逐漸模糊,年輕消費群體推動口味向多元化和獵奇化發展。以下從主流趨勢、新銳爆款及健康養生三個維度解析今年最火的粽子口味:
一、主流趨勢:甜咸之外的第三戰場——辣味粽異軍突起
辣味融合:貴州辣子雞粽、四川麻辣牛肉粽等地域特色辣粽成為新晉頂流,結合火鍋底料、油潑辣子等元素,迎合嗜辣人群需求。這類粽子以“熱辣體驗”打破傳統甜咸之爭,銷量增速遠超其他口味,尤其受95后、00后青睞。
跨界獵奇:衛龍辣條粽、螺螄粉粽等零食化改造口味憑借反差感走紅,辣條與糯米的組合甚至吸引非傳統粽子消費者嘗鮮,成為社交平臺熱門話題。
二、新銳爆款:茶飲甜品化與異域風情
茶香粽:茉莉龍井粽、玫瑰紅茶粽等茶飲跨界產品因清爽解膩的特點走紅,茶香中和糯米黏膩感,滿足年輕消費者對“低負擔美食”的需求。
甜品化創新:榴蓮冰粽、藍莓竹桶粽、楊枝甘露粽等水果風味甜粽成為甜食黨新寵,奶香雜糧啵啵粽(新西蘭黃油+藜麥)等西式元素融合款亦受追捧。
地域獵奇:沿海地區的小龍蝦粽、鮑魚粽,以及云南五色粽、廣西灰水粽等地方特色產品通過電商渠道走向全國,強化文化標簽的同時吸引獵奇消費。
三、經典回歸與健康升級
傳統咸粽:蛋黃鮮肉粽、腐乳高湯粽等經典咸口仍是市場主力,尤其長三角地區的“大塊五花肉+流沙蛋黃”組合持續熱銷。
極簡傳統:白米粽、堿水粽等無餡料粽子憑借純粹風味和DIY搭配(如蘸糖、蜂蜜)回歸,尤其在老年群體和懷舊消費者中熱度不減。
健康概念:低GI五谷粽(藜麥、紫米)、藥食同源粽(桃膠銀耳、紅袍豆沙)及高蛋白雞肉粽銷量暴漲177%,燕窩粽、花膠雞湯粽等高端養生款成送禮首選。
四、消費群體分化與市場觀察
年輕化浪潮:00后成為消費主力,推動“一口粽”(50克迷你款)和便利店聯名款走紅,兼顧嘗鮮需求與健康理念。
南北融合:傳統“南咸北甜”界限被打破,如潮汕雙烹粽(咸甜夾花)、豆乳芝士粽等融合口味逐漸普及。
爭議與反思:盡管獵奇口味層出不窮,部分消費者認為辣條粽、香菜粽等偏離粽子本質,呼吁回歸傳統工藝。同時,白粽、堿水粽等“守正派”依然占據穩定市場份額,形成“創新嘗鮮”與“經典復購”并行的消費格局。
綜合來看,2025年粽子市場呈現出“傳統穩中有升,創新大膽激進”的特征,辣味、茶香、甜品化及健康概念成為驅動增長的核心要素,而消費者對文化符號與實用功能的雙重期待,促使這一傳統節令食品加速向日常零食化場景滲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