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5第八屆東洲英才創業周在南通市海門區舉行,以“潮海萬里赴云帆”為主題。
現場,海門發布東洲英才“六位一體”招引體系,涵蓋引才支持、推進機制、服務配套等措施,為創新創業者勾勒出從“破土萌芽”到“枝繁葉茂”的全鏈成長圖譜。面向清華、北大等10多所重點高校聘請“引才大使”,架起連通重點高校的“梧桐引鳳橋”。“海門·香港國際人才工作站”“香港青年科學家協會人才(項目)海門轉化基地”同時揭牌。
“種子計劃”:“撥+投”聯動
5月16日,海門出臺《“東洲英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劃實施辦法》,包括享受最高1000萬元“真金白銀”的扶持。
今年,海門創新實施東洲英才“種子計劃”,聚焦“技術萌芽期—產品原型期”關鍵階段,圍繞人工智能、半導體、生物醫藥等八大硬科技領域,采取“撥+投”聯動模式,全力培育具備5—10年發展潛力的前沿技術項目,對早期項目給予30萬元無償資助,同步配套最高500萬元股權跟投。另有總規模超100億元的2支產業母基金、28支市場化運作的投資基金,累計投資項目268個。
慧聚藥業的2個創新藥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布瑞迅藥業的1類新藥順利完成臨床一期;一影醫療榮膺2024年度“中國電子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聚焦金屬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海門持續健全“雙招雙引”工作機制,堅持以“產業鏈”布局“人才鏈”,以“人才鏈”反哺“創新鏈”。截至目前,海門累計入選國家級人才169人,省“雙創人才”131人、“雙創團隊”18個,成功培育領軍人才企業127家,其中,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8家、高新技術企業38家,高企轉化率達26.6%,逐步實現從引進一個人才的“單點突破”到壯大一個產業的“集群發展”。
構建創新平臺,擦亮服務品牌
海門集微產業創新基地成功入駐17個項目;江蘇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獲省級及以上獎項4項;長三角藥物高等研究院累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288名,獲評省重大創新載體研發平臺……海門主動跨江融合,加大與上海、蘇南地區的協同創新力度,構建沿江科創帶、謇公湖科教城、東布洲科學城、省級機器人特色小鎮等多個創新平臺。2024年,招引科創項目180個,實施產學研項目205個,新增省新型研發機構2家。
從澳大利亞歸國創業的楊士英是新型藍莓種植領域的專家,其培育的太空藍莓種子返回地面后,亟需示范園基地進行育種。僅用一天,海門就找到了合適的玻璃溫室大棚并向楊博士免費提供,加速項目落地。如今,在海門智谷綠海示范園中,反季節藍莓掛滿枝頭。
如何將更多的“楊博士”引得來、用得好、留得住?海門持續擦亮“東洲聽才說”服務品牌,聚焦文化融入,通過舉辦馬拉松、東布洲藝術節等活動,不斷提升城市活躍度和影響力,讓更多人才對海門可見可感、可觸可及。
據悉,本屆創業周將安排千名博士神州行(海門站)、“雙向奔赴?創新海門”高校科技創新成果聯動(上海)專場、“超聲賦能、智繪健康”項目路演等六大專題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