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驅趕哈佛留學生后,中方的表態有何不同尋常之處?香港澳門又正在采取怎樣的行動?
當地時間5月22日,美國國土安全部發布聲明,由部長克里斯蒂·諾姆下令終止哈佛大學的“學生和交流訪問學者項目”認證,這意味著哈佛大學將被禁止招收國際學生,即便是現有的國際學生,也被要求必須轉學,否則將失去合法身份。
特朗普政府為什么要針對哈佛大學以及留學生群體?按照諾姆給出的理由,是因為哈佛大學“助長暴力、反猶主義以及與中國合作”,當然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為所謂的“反猶”。
眾所周知,因為以色列在加沙地區的暴行,去年美國國內很多大學都爆發了“解放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動,其中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高校因為其影響力更大,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作為以色列的堅定支持者,特朗普上臺后,便開始著手“清算”,其中一項重要行動,就是要求這些爆發了示威活動的高校,向聯邦政府提交外國學生曾經參加抗議活動的音視頻記錄、紀律處分文件等一系列資料。
在政治壓力下,哥倫比亞大學等多所高校都被迫屈服,但是哈佛大學的歷史甚至比美國的歷史還長,至今都沒有表現出低頭的意思,這無疑讓特朗普政府十分惱怒,因此一項罕見的禁令出爐了。
諾姆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的時候還承認,正在考慮對其他大學采取類似行動,她聲稱:“這是對所有其他大學的警告,讓你們好好整頓自己的行為。”
數據顯示,僅2024-2025學年,哈佛大學就招收了大約6800名國際學生,其中20%的留學生來自中國。
因此在禁令推出后,中國外交部第一時間就作出了回應,發言人毛寧主要表達了3層意思。
第一,中方一貫反對將教育合作政治化。
第二,美方有關做法只會損害美國的形象和國際信譽。
第三,中方將堅定維護海外中國學生和學者的正當合法權益。
與此同時,中方也正在積極采取行動,為海外留學生提供幫助。
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也發布聲明,表示已經聯絡了在哈佛就讀的留學生,隨時提供咨詢及協助。并鼓勵澳門高校留意最新情況,為受影響的學生提供轉學便利及協助,保障學生就學權益。
5月23日,香港科技大學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在全球學術格局轉變之際,該校向哈佛學生敞開大門,歡迎在哈佛就讀及獲哈佛錄取的國際學生轉學來香港。為此,香港科技大學將提供無條件錄取、優先處理入學申請、學分轉移、簽證協助和住宿安排等一系列措施,可以說是誠意十足。
香港理大副校長趙汝恒更是把話挑明了,認為美國對哈佛的禁令,將成為香港新美國科研人才的“契機”,而且現在不僅是香港、澳門在“搶人”,新加坡也在投入競爭,“現在是分秒必爭,慢一點人才就都去了其他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