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臨近,南方連續暴雨預警,北方多地將迎降溫,農時不等人。這場天氣對地里的莊稼可是不小的考驗,南北方的農田都得趕緊動起來。
南方的水稻田這會兒最怕積水,雨水一多,根部泡久了容易爛。
老話說“水漫田埂苗發黃”,眼下得趕緊清溝渠,把田里的排水道疏通。有些農戶家里備著竹耙子,這時候正好用上,把溝渠里的雜草、淤泥都扒拉干凈。北方的玉米地剛出苗不久,降溫一來,怕遭霜凍,得提前做防護。
以前老一輩人會在地里熏煙,現在可以升級一下,用秸稈堆在田邊,傍晚點上能增溫。
大棚種植的農戶更得注意,暴雨可能會壓壞棚頂,得檢查支架是否牢固。塑料薄膜有破損的地方,趕緊用膠帶粘好,別等下雨了才發現問題。
田里的莊稼經過雨水沖刷,養分容易流失,補肥得跟上。
但補肥也有講究,不能撒得太近,容易燒根,得離根部十厘米左右。
有些農戶圖省事,直接撒化肥,其實可以混合腐熟的農家肥,效果更好。
咱們老祖宗留下的土辦法也別丟,比如草木灰,既能當肥料,又能防潮防蟲。把草木灰撒在作物根部周圍,下雨時能吸收水分,還能防止土壤板結。
不過也有人覺得土辦法麻煩,不如直接用化肥,這就需要科學引導了。我個人認為,老輩傳下的看云識天、草木灰護苗法,至今仍有門道,結合科學方法能更有效。不同地區情況不同,東北的大豆地要防晚霜,南方的茶園要防積水爛根。
前兩年有個村子,因為沒及時排水,水稻減產了兩成,損失可不小。
現在大家都長了記性,一到雨季前,就自發組織清溝渠,互相幫忙。還有些農戶會關注氣象預報,手機上裝著天氣軟件,隨時掌握天氣變化。
但也有部分老人不太會用智能手機,村里可以組織年輕人幫忙查看預報。
這次天氣過程持續幾天,正是莊稼生長的關鍵期,容不得半點馬虎。地里的活兒一天也不能拖,今天拖延了,明天就得花更多力氣補上。有些農戶可能不知道從哪下手,其實村里的農技員最清楚,多問問準沒錯。
行動清單:明起3天內清溝渠、查大棚、備草木灰,農技站電話貼在村公告欄。
至于不同作物具體補肥配方,咱下回細嘮,先把眼前的防護做好。農時就像打仗,抓住時機才能打勝仗,可別讓天氣誤了收成。
只要咱們提前準備,土辦法結合科學,再大的風雨也不怕。
日子是咱農民自己過,莊稼長得好,心里才踏實,您說是不是這個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