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沉寂許久的早篩江湖又起風了,覓瑞(MIRXES-B)順利于5月23日港股上市,開盤即大漲30%。
對于覓瑞股價的大幅上漲,其實并沒有太多意外,畢竟它背后的光環實在過于耀眼。覓瑞三位創始人均是來自于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醫學博士,擁有深厚的醫學背景;聚焦于前沿的“滴血驗癌”技術路線(miRNA技術),成功孵化了全球首款胃癌篩查的分子診斷IVD產品GASTROClear?;早期融資過程中,更是不乏原淘寶網總裁孫彤宇這樣的資本大佬。
然而,光鮮亮麗的外表下,覓瑞的核心產品GASTROClear?卻存在極為明顯的硬傷,過高的假陽性率會嚴重影響這款產品的商業化前景。早篩產品商業化的核心邏輯,在于能夠通過更便捷的早篩產品緩解嚴峻的醫療負擔,可一旦早篩產品的結果不夠準確,那么反而會成為醫療產業的累贅。
對于覓瑞勇于布局miRNA技術路線的態度,我們應該給予充分肯定;而在GASTROClear?這款產品身上,過低的準確度無疑會嚴重影響“滴血驗癌”的商業化機會。
01
陽性預測值僅6.7%
一款早篩產品的核心價值,在于精準的判斷用戶是否患病。當然,即使是胃癌篩查的金標準胃鏡也存在較為明顯的錯漏查情況,早篩產品自然也會存在誤差。
因此,早篩產品所測出的結果無非4種:實際患癌/檢出陽性(真陽性,簡稱TP)、實際患癌/檢出陰性(假陰性,簡稱FN)、實際未患癌/檢出陽性(假陽性,簡稱FP)、實際未患癌/檢出陰性(真陰性,簡稱TN)。其中,TP與TN都是正確的結果,而FN和FP則屬于誤差結果,優秀的早篩產品應該盡量將誤差結果降至最低。
這四項數據相結合,就組成了早篩產品的核心四屬性:靈敏度、特異性、陽性預測值(簡稱PPV)、陰性預測值(簡稱NPV)。覓瑞核心產品GASTROClear?的靈敏度為一期胃癌87.5%,小于1cm的早期病變為75%;特異性為68.4%;PPV為6.7%;NPV為99.5%。
圖:早篩產品四大核心指標,來源:安信證券
大多數早篩產品都在追求高靈敏度和NPV,高靈敏度意味著較為敏銳的篩查能力,而高NPV則意味著早篩產品陰性結果的準確性。GASTROClear?能夠在新加坡獲批上市,也正是因為對早期胃癌極高的靈敏度,而胃鏡針對一起胃癌的靈敏度僅為66%,明顯弱于GASTROClear?。
可是,高靈敏度就一定是一款好產品嗎?答案是否定的,GASTROClear?就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案例。
GASTROClear?是一個由12種miRNA生物標志物組成的用于胃癌篩查的基于血液的miRNA檢測組。雖然GASTROClear?靈敏度和NPV兩項數據都很不錯,但它的特異性和PPV兩項數據卻極為糟糕。68.4%的特異性意味著,GASTROClear?所檢測出的真正陰性患者僅占實際健康人群的68.4%,高達31.6%的實際健康人群被誤診為陽性。6.7%的PPV數據更是離譜,意味著GASTROClear?檢測出的陽性人群中,真正的患癌患者僅為6.7%。
這樣割裂的數據就造成了一種結果,那就是GASTROClear?的陰性結果準確性較高,而陽性結果幾乎毫無準確性可言。如果GASTROClear?定位是一款初級胃癌篩查工具的話,那么這樣的數據沒有太大問題,但其卻是一款定價150-250美元的高端產品,這個價格比傳統胃鏡還要高。
或許GASTROClear?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早期胃癌檢測的體驗,但這種提升在過高的假陽性面前依然顯得不足夠,并沒有實現早篩產品緩解醫療負擔的初衷。
所以這樣一款準確度不高,但售價又較高的產品,會有多大的臨床使用空間呢?
02
滿足臨床是最重要的指標
對于早篩產品而言,高靈敏度確實是核心指標之一,但如果沒有建立在高PPV的基礎上,則過高的假陽性率會嚴重影響產品的落地應用。
如若不考慮PPV這項核心數據,那么早篩產品單純追求高靈敏度其實并不困難。我在這里列舉一個極端案例,以供大家理解。假設一款早篩產品將所有的測試結果都給出陽性,則這款產品的靈敏度將高達100%,只不過它的PPV這項數據是0。顯然這樣的一個產品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因此不考慮PPV而單獨看靈敏度就是“耍流氓”。
目前全球早篩企業的核心指標,早已不是簡單的靈敏度,而是保證較高靈敏度的基礎上,竭力追求PPV數據的提升。如全球早篩巨頭GRAIL,就將PPV視為臨床落地最重要的指標。GRAIL推出的第一代早篩產品Galleri (MCED-E)的PPV高達38%,這樣的數據已然足夠優秀,但GRAIL并不滿足于此,而是采用增強算法開發了改進版本的Galleri(MCED?Scr),將PPV值提升到了43.1%。
單純追求高靈敏度和高PPV難度都不高,但如何將兩者平衡才是最為關鍵的。高靈敏度就需要確保陽性樣本足夠大,而這極有可能犧牲PPV數據;保證檢測出的陽性準確率則必須選取最關鍵的區間,這又有可能導致產品的靈敏度下降。因此,除了生物層面的采樣檢測外,如何設計更優的算法也是極為重要的。
盡管我們并不看好GASTROClear?的商業化前景,但卻并不能否定這款產品的開拓性。作為全球首個切入胃癌早篩賽道的公司,GASTROClear?僅需1毫升血液就能得到這樣的結果,其依從性和便捷性是要明顯高于胃鏡的,在特定場景亦有應用空間。如果GASTROClear?的檢測成本大幅下降而成為一款初篩產品的話,那么還是具備市場競爭力的。
而且,GASTROClear?驗證了“通過血液miRNA檢測癌癥”這一理念的可行性,隨著覓瑞后續產品的迭代,完全有機會孵化出兼顧靈敏度與PPV的好產品。要知道不同癌種之間,靈敏度與PPV數據是迥然不同的,其他癌種依然有更廣闊的市場待開發。
不過現階段,覓瑞所面臨最核心的問題還是資金層面。畢竟僅靠GASTROClear?就想讓現金流轉正難于登天,另一款新冠檢測產品Fortitude?又因紅利消退而價值驟降,并不具備持續創造穩定正向現金流的能力。
截至2024年底,覓瑞賬面流動資產凈值-1331.24萬美元,同時公司每年的研發開支就約2000萬美元,因此覓瑞只能將未來的希望寄托于資本市場。只是不知道,資本市場能否支撐覓瑞到實現“通過血液miRNA檢測癌癥”夙愿的那一天。
一款好產品的關鍵,在于能夠滿足臨床需求,這是其商業化的前提。對于早篩產品而言,準確無誤的篩查除癌癥是它的第一性,既需要對癌癥的敏銳度,也需要低誤差的穩定性。
· 靶點格局 ·
| |
· MNC觀察 ·
| |
| | |
| |
· 產業地圖 ·
| | |
| | |
|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