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上海健康科普大平臺“上海健康播報”舉行第三期發布會,聚焦皮膚健康,邀請相關專家向公眾傳遞健康科普知識。恰逢525國際愛膚日,“上海健康播報”來到了美麗健康產業的集聚地---“東方美谷”,全國每四片面膜中就有一片誕生于此。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杜娟介紹說,防治痘肌是青少年群體的一個困擾。要做好痘肌防治,第一步是要控制住搗蛋的雄激素“小怪獸”,是它們使臉變成了“大油田”。激素分泌過度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熬夜。如果青少年長期熬夜,分泌的油脂就會成為炎癥滋生的溫床。第二步是要給皮脂腺這個“話癆同學”按下靜音鍵。告別油光滿面,要用合適的洗面奶好好洗臉,也要注重水油平衡,出現外油內干正是由于深層缺水導致。第三步是要管住嘴,因為高糖食品和奶制品會給痘痘“投喂彈藥”,它們會變身“雄激素小馬甲”雙氫睪酮,召喚出“炎癥助推器”IGF-1。因此建議青少年健康飲食,多吃蔬菜。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國際化妝品學院、東方美谷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婉萍介紹說,相較于食品、藥品,公眾對化妝品的認知仍是不夠的,存在一定的誤區。我們會希望化妝品既要像食品一樣安全,又要像藥品一樣“一抹見效”,這好像有點難以兩全。
張婉萍表示,現在一些化妝品生產企業會因為顧慮用戶過敏,導致市場上“溫吞水”型的護膚品越來越多,但這與我們通過化妝品來實現護膚功效、增強皮膚健康的愿望形成了落差。她表示,皮膚敏感與產品垃圾不能劃等號。化妝產品引起過敏可能是皮膚對于某種原料產生過敏,這就相當于一個人的皮膚在挑食。我們只要找到過敏原,避免含有這種類型的化妝品即可。
她也提醒說,化妝品是長期輔助,不是“魔法藥水”。化妝護膚品不是“換臉術”,而更像是“養生茶”,需要細水長流,消費者需要全面了解自己的皮膚狀況,并對產品功效有合理的期待。
而針對網絡熱詞“敏感肌”,上海市皮膚病醫院皮膚與化妝品研究室常務副主任、上海醫藥行業協會化妝品專委會主任委員談益妹建議此類人士要在護膚上做減法。她表示,日常基礎的清潔、保濕、防曬做到位就夠了,洗臉選溫和的氨基酸潔面產品,別用清潔力過猛的皂基產品;保濕用滋潤不油膩的舒緩型面霜;防曬優先選物理防曬,使用防曬霜盡可能以物理防曬劑為主。在飲食上,應避免“熱量炸彈”——高油高糖食物,多吃“抗氧化戰士”——蔬菜水果。與此同時,適量補充維生素C和水分,維持皮膚健康。
(中國日報上海分社 周文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