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意盎然,低碳先行。5月24日上午,一場以“萬物循環·低碳同行”為主題的垃圾分類全民行動日活動,在欖核鎮數碼花園活力開啟。本次活動聚焦綠色認知與低碳生活,通過沉浸式體驗與體系化宣教深度融合,吸引近200名居民和志愿者踴躍參與,為城鎮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寓教于樂:創新互動激發全民參與動能
活動現場精心打造的三大體驗矩陣,成為生態教育的全新載體。在“以廢換綠”區域,居民陳女士帶著積攢的PET材料前來兌換綠植盲盒,她開心地說:“這樣的活動太好了,不僅清理了家里閑置的資源,還能為家居增添生機。”在“零碳生活實驗室”互動區,參與者們通過生態知識競答贏取再生材料。居民王先生參與后深有感觸:“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讓環保理念輕輕松松就記在了心里。”而“分類智趣挑戰”游戲區更是別具匠心,通過虛實結合的交互設計,參與者在投擲套環的趣味游戲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粽葉等特殊垃圾的處理規范。
代際共創:親子協作構筑生態愿景
親子創作區彌漫著溫馨與創意的氛圍。兩頂環保帳篷下,四張生態長桌與十把再生材料座椅整齊擺放,可循環利用的EPS泡沫、再生紙板和天然植物顏料一應俱全。在這里,家長和孩子化身為“地球設計師”,憑借巧妙的剪裁、拼貼和彩繪,將廢棄材料變成了獨一無二的地球主題裝置藝術。張女士母女共同創作的“藍色星球”令人眼前一亮——泡沫碎塊化作靈動的海洋波紋,瓶蓋拼接成錯落有致的大陸板塊,每一處細節都在生動講述著資源重生的精彩故事。
知識賦能:三維宣教引領分類新風
活動現場創新打造“三維一體”宣教空間。休憩交流區為居民搭建了互動分享的平臺;智慧講座區開展沉浸式知識課堂,讓環保知識深入人心;創意文化長廊則以藝術裝置為載體,生動演繹環保理念。分類講師借助動態演示系統,從政策法規、操作規范到生態價值三個維度,全面、系統地講解垃圾分類的科學標準與實際操作要點。同時,現場發放的《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手冊以及定制化主題文創用品,構建起“理論 + 實踐”的雙軌認知模式,助力居民更好地掌握垃圾分類知識。
未來,欖核鎮將持續開展多元宣傳和沉浸體驗活動,推廣綠色生活方式。同時,堅持長效推進機制,積極傾聽居民意見,不斷完善設施建設,聯合社區落實長效管理,讓環保意識走進千家萬戶,讓綠色低碳理念在欖核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通訊員 周曉晴】
圖片、消息來源 欖核鎮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聯席會議辦公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