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美國能源部長賴特極為高調地放出消息稱,美國已經成功完成了“B61熱核炸彈”的改進工作,并且生產出了首枚“改進型”核彈頭B61-13。
其“當量”產生的威力,相當于21個“小男孩”在廣島集體“炸裂”。
可見其“威力”之大。
接下來,B61-13核彈頭將被“批量生產”。
乍一看,對于這件事的理解,似乎僅限于將中俄拉入“核軍備競賽”。
但實際問題,遠比看起來更嚴重。
因為“改進”后的B61-13核彈頭,針對的對象竟是深埋地下的中俄“導彈井”!
也就是專門用來摧毀中俄發射核彈的“地下設施”。
另外,按照克里斯·賴特給出的說法,B61-13核彈頭屬于秘密武器級別的“專供品”,僅授權美軍“戰略空軍”部隊使用,不會將其交給北約。
很顯然,美國放出這則“消息”,實際上就是擺出了“陽謀”:
“我要大批量生產核彈頭,而且還是鉆地的,就問你們跟不跟?”
這則消息才剛放出1天,還沒捂熱乎,又一則消息傳來。
5月20日,路透社報道稱,特朗普準備“豪擲”1750億美元,并且還專門找來美國太空軍將軍邁克爾·蓋特萊恩,任命他負責打造既可以防住天空飛來的導彈,又可以防住太空襲擊的“金穹”導彈防御系統,從而確保美國的“頭頂”足夠安全。
消息一出,美媒齊刷刷地看向中俄。
那意思很明確:豪擲千億的“金穹”就是用來應對中俄的。
然而,這件事深扒一下,卻透著古怪。
按照特朗普給出的說辭,“全套”安排下來,1750億美元就能搞定了。
屆時,不僅能防范美國人的頭頂,還能順道將加拿大人的“頭頂”也一起呵護起來。
但是,整個計劃需要耗時20年才能完成。
其中,首筆撥款其實才250億美元,而且這“首筆撥款”到底能用幾年也沒有明說。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特朗普會不會再效仿當年的“星球大戰”計劃。
他故意放出這么一個極為耗錢的宏大項目,試圖將中、俄拖進“競賽”當中,耗空中俄的財力,最終讓中俄走上“蘇聯的老路”。
這種猜測并非毫無根據。
雖然特朗普張口就來地表示,“1750億美元妥妥能搞定這件事”。
但是,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給出的“項目評估預算”可不是1750億美元,而是“翻了5倍”。
20年內若能完成項目,總花費預計8310億美元,這個數據很可能還是“保守”估算的,實際花費有可能更多。
這說明一件事,別看“金穹”被吹捧的很響亮,但整個計劃的花費,特朗普當局上下似乎并不在意、關心,反倒像“先吹出個龐大的敘述”作為計劃,后續至于怎么做,走一步看一步。
如此一看,這可能又是特朗普搞出的“陽謀”,引誘中、俄一起“上套”,跟著美國一起搞出子虛烏有的龐大的導彈防空系統。
但是,若中、俄“不上套”。
不排除美國以“金穹”作為障眼法、打掩護,打造另一套“導彈防空系統”。
屆時,中、俄很可能掉以輕心、吃大虧。
所以,這件事在真假、虛實之間,既可以當作“陽謀”,引誘、倒逼中俄不得不參與競爭。
又可以瞬息將此事轉化成為“陰謀”,扯著“金穹”做偽裝,部署另一套更務實、可行,花費能夠接受的“導彈系統”。
一旦這套系統部署完成,表面看是“防空”用的,實則也可以“搖身一變”,對中、俄發射的導航、監控衛星露出“美式獠牙”。
這件事“很難辦”,中方目前給出的“態度”總結為四個字:嚴重關切!
這背后的“猶豫”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去年11月29日,俄羅斯會展基金會曾發布一份報告指出,美國在私下里,已經開始砸錢升級、更新“核三位一體”系統,其中2個項目是重點。
一個項目,是有關新型LGM-35“哨兵”洲際彈道導彈的研發工作,將加速推進,一旦研發成功,LGM-35“哨兵”將逐步替代美陸軍現役“民兵III”。
另一項目,便是核武器載具的研發,尤其有關“載具”使用壽命的提升。
同時,為了落實“核威懾”、“核戰力”,美國準備在3年內,也就是在2027年,列裝可以攜帶“核彈頭”的第五代新型B-21“突襲者”轟炸機。
此外,在報告中,該基金會還指出,美國國家核安全管理局正在主導、加速生產用于引爆核裝藥的钚芯。
所以,哪怕美國種種言行存在虛晃、誘導的成分,但美國也確實在加強“核攻防”能力。
其實,這些舉動越看,越感覺美國很可能不在乎中俄會不會“上套”,陷入與美國的“核武競賽”。
美國要的其實是:“你跟隨也好,不跟隨也罷,美國要把核武力量全部升級一遍,從打擊到防御統統不落下。尤其是趁著美元還值錢,美國依舊可以隨意印美元的便利,盡可能的揮霍美元特權,讓這些‘綠油墨的廁紙’變成實實在在的火力,恐嚇、震懾八方”。
試問,如此陽謀,該如何破?這場軍備“比拼”,到底是跟,還是不跟?
一招“破局”,特朗普另有算計
其實,特朗普這招“陽謀”,無論怎么選,都是“錯”。
跟隨的話,中、俄拼不過美元霸權賦予美國的雄厚“財力”。
不跟隨的話,中、俄會隨著時間,越來越被動。
所以,中方這邊采取的策略很簡單:不求必須戰勝美國,只求“我具備拉你一起共赴黃泉、要輸大家一起輸”的能力即可。
如此一來,只要美國還想“存在”,不愿意跟著一起“消失”,就不敢輕易對中俄“動核武”。
所以,美媒很無奈地發現:
美國在研發“戰略轟炸機”與新型核彈,而中國則琢磨、研發出距離地面在20至100公里位置飛行的“高超音速軌道轟炸機”,而它的存在是為了確保“我們具備拉著對方墊背”的能力。
至于特朗普為何總搞這么大的動作,一整就是1750億美元,當真不把金錢“當豆包”。
這背后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要將“萬億美元”國防預算撥款給及時花掉。
不能有“太多盈余”,否則等到明年,也就是2026年再商議“2027年財年國防預算撥款”時,美國議會可以憑借“錢根本花不完”為借口,縮減對國防預算的開支評估。
這件事還真不是“憑空猜測”。
在5月18日時,美媒《國家利益》網站刊文稱,為了將1萬億美元的國防預算“及時花掉”,美國準備將F-35戰機全部升級成F-55戰機。
表面看,這件事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這項“升級”背后的原因,僅是覺得F-35只有一個“引擎”不夠給力、拉風,所以準備給F-35加裝第二個“引擎”。
如此“敗家行為”背后,很可能是特朗普立下很多“龐大”項目,為的是確保“預算”漂亮的在這些項目中“打水漂”。
不得不說,特朗普好算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