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我的世界
當《黑客帝國》中的尼奧第一次發現自己身處的“現實世界”居然是由AI構建的虛擬“矩陣”,一種超現實的崩潰感瞬間令其天旋地轉。
即使沒看過此片,大也不必擔心。
略微失重感
因為,最近一篇行研報告足以讓大伙體驗“原地起飛”般的超現實眩暈。
“煤炭素有黑金之稱,是可再生資源,收集來自煤礦石以及擊殺凋零骷髏獲得1-3個......”
煤 炭 成 精
這段充滿后現代主義氣息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字并非摘自哪篇小說或是游戲攻略,而是《中國褐煤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2022-2029年)》。
至于成為產煤主角的“凋零骷髏”,則是風靡全球的游戲《我的世界》當中的NPC,擊殺它不僅爆頭骨,還爆煤炭。
賽博世界勤勤懇懇被主角擊殺“爆金幣”的牛馬NPC,有朝一日竟然在互聯網上的曝光度超過了游戲主角“史蒂夫”。
諸如“山西人擊殺凋零骷髏”、“山西孩子成年禮物是黑曜石和打火機”、“晉人熱愛午睡是為了方便晚上刷怪爆煤炭”等地域+游戲梗,瞬間走紅網絡。
在賽博大糞橫行的當今互聯網,很久沒有出現這樣令人會心一笑的“獵奇錯誤”了,尤其《我的世界》大電影在早先宣發時沒有碰上凋零骷髏這波熱度,屬實得讓發行方拍大腿。
話又說回來,這篇標題十分“嚴謹正式”,以及總售價高達8500元的行業研究報告,才是獵奇與反差感齊飛的熱度根源。
網友看見了就是開懷大笑圖一樂,要是業內人士或是炒股人士花大價錢買來閱讀研究,那真是花了錢還讓人嘮一輩子,被擊殺的凋零骷髏竟是我自己。
變現這一塊
該事件走紅的另一重要誘因則是“糊弄學大行其道”,作為當今互聯網顯學,“糊弄學”幾乎能涵蓋普天萬物。
職場糊弄學、做飯糊弄學、聊天糊弄學等等,只要能糊弄過的,都是大學問,這不,那么多研報也都糊弄上了嗎?
中國注塑機壓力板市場沒研究明白,《我的世界》里壓力板怎么玩卻給講明白了。
“紙介+電子”近一萬元的售價,夠讓游戲創始人后悔當初把《我的世界》幾十億美元“賤賣”給了微軟,賣給國內寫研報的不得輕松運作成個萬億IP?
壓力板學完了,在指導河北鋼鐵產業發展的問題上,作為賽博《齊民要術》的《我的世界》又指明了答案。
工廠先用村民打窩,待刷出“鐵傀儡”,遂將其擊殺獲得鐵塊,后煉制成鐵錠即可,如此生產三十年,再也不怕產量崩塌。
在農業問題上,《我的世界》操作攻略依舊跳脫了次元,指導起了現實工作。
用“骨粉”給河南小麥施肥,但肥料來源又是鱈魚,又是熱帶魚,這巴不得讓河南省北靠北冰洋,東鄰太平洋,結尾一句“刺激漁業發展”,徹底讓互聯網老鄉們摸不著頭腦,直呼俺不中嘞。
摘要部分就被抓包了
至于為什么說“糊弄學”,這些抽象研報的鍋還真不能全賴給人工智能,得賴給人。
以名篇《山西人擊殺凋零骷髏》為例,這份研報出自2022年中,那會兒離ChatGPT3.5橫空出世都還有幾個月,撰寫它的“研究員”(暫且稱之為)大概率用了爬蟲技術,或是直接簡單粗暴地搜索詞條后就復制粘貼上了。
《復制粘貼:復制粘貼》
或許,撰寫這些研報的人根本就沒覺得會有人仔細閱讀,然而時隔3年回光返照,終究還是被發現了。
說得浪漫點,這似乎是AI前夜的糊弄學與AI全盛時代糊弄學的一次跨時空握手。
沒有物是人非的悲愴,只有感慨AI咋不早來幾年的遺憾。
02:AI大糊弄時代
AI時代的糊弄學大戰,早已全面滲透進了各行各業,魔法對轟是常有之事。
畢竟,AI發展迭代的速度實在太快了。
生成內容不僅越來越有人味兒,甚至還會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要是不查證,都不知道AI也開“糊弄”了。
起初人類還把AI當做賽博抽象樂子來調教戲弄,現在已經全然患上了“AI戒斷癥”,根本離不開。
從用AI糊弄領導同事,到身邊的家人朋友,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一時分不清是AI在幫人說話,還是人類在幫AI傳話,而這早已成了眾人的日常。
不過,要論其中最富有“競技精神”的對決,那還得歸屬全球教育領域,尤其是高校圈。
“沒有什么能阻止AI的入侵了”——這幾乎是當今全球高校教職人員的共識。
讓AI查作業答案、讓AI生成論文、讓AI代做筆記等種種便利下,“禁用AI”等字眼在學生眼中形同虛設。
這般猛烈攻勢之下,最近甚至流傳出有美國教授因全班都交的是AI作業,在課堂上公開崩潰,但現實就像被他拍擊的講臺一樣,巋然不動。
更加黑色幽默的是,在這段教授崩潰錄像走紅前,外網早就拍出了諸多“教授課堂抓包”、“教授當堂崩潰”、“教授識別不出AI”等人工智能產品廣告,且全部都用學生實錄視角來展示AI在校園的無敵應用。
以至于真真假假間,很多人都不確定這次是真崩潰了,還是又給AI進校園打上廣子了。
然而現實更加魔幻,正如糊弄不分男女老少,許多大學教授也逐漸參透了“打不過就加入”的道理,開始使用AI來備課,乃至批閱學生的作業。
原因很簡單,AI技術愈加智能,學生用AI也日益熟練,最終由AI完成的作業就越來越難以甄別。
2024年6月,英國雷丁大學研究人員通過創建虛假學生身份,在一門本科線上考試中提交了完全由ChatGPT-4生成,且未經人類編輯過的答案。
在33份由AI生成的答案中,只有一份被教授識別為非人類撰寫,其余作業不僅未被察覺,平均成績甚至高于真實學生的回答,本次研究中,人類誤判率高達97%。
尤其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教職人員“繳械投降”,學生用AI完成作業,老師用AI批閱的“AI大循環”還會進一步擴大。
AI寫完AI查,在一次次“自我致敬”中,AI說不定都漸漸迷失了......
話糙理不糙
對于當今的大多數學生而言,完成學校論文更像是畢業指標,而非學術造詣,屎上雕花是心照不宣的默契。
如何快速高效完成雕琢過程?AI似乎成了唯一解。
一篇名為《Everyone Is Cheating Their Way Through College》(大學里人人都在作弊)的文章在本月發布后,瞬間在美國互聯網上引發熱議。
文章詳細記述了以GPT為代表的各路AI是如何“摧毀”了當代美國大學教育,讀者們也紛紛寫出了自己身邊的諸多案例。
其中最瞠目結舌的莫過于這股AI浪潮正在從大學蔓延到中學,初高中生的“高分作業”中經常出現不像是這個年齡段能寫出的表達,以至于小孩哥們后續學會了“請寫的像一個中學生”這樣的prompt。
“我是中學老師,這一切正在發生”
往更極端的案例看,有美國大學生親身踐行“用AI作弊一切”,甚至親自用AI作弊通過亞馬遜面試拿到了Offer。
這位叫做Roy Lee的神人老哥,在完成以上“壯舉”后被哥倫比亞大學開除,后續非但沒老實,反而用53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開辦了一家名為Cluely的創業公司,未來將專注教人用AI“隱形作弊”。
對于全球高校與出版機構而言,即使接受了AI全面入侵的現實,肯定也不能坐以待斃,AI檢測行業得以快速發展。
根據市場機構統計,AI檢測工具市場2024年規模達到了12億美元,隨著檢測需求的激增,預計在2030年達到5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8%。
不光是在歐美,我國高校為了應對AI沖擊,開始在傳統論文查重基礎上,增加一項“AICG檢測”,抓的就是AI。
檢測上線后,學生們哭天喊地之聲不絕于耳,難受程度遠超以往的“查重率”。
讓學生最崩潰的點在于,AI率檢測的誤傷范圍太大了,明明自己寫的卻硬說是AI,簡直提前體驗了人工智能占領地球后被AI為難的恐懼。
平時折磨AI時射出的“子彈”,如今在AI檢測面前正中了自己的眉心。
畢竟,檢測平臺在學生與大學兩端邊賺,AI在不斷循環斗法的過程中被越訓越聰明,越來越有人味兒,最終AI的真假已經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自己都查不準了。
所以,很多學生抱怨檢測不準并非空穴來風,甚至有導師親自修改過的論文反而AI率陡增。
從簡單的技術問題,快給整成師門狼人殺了。
也有網友把自己AI時代之前的論文拿去檢測,也發現AI率高得離譜,這哪里是AI污染,已然是AI包圍了全世界。
指不定到最后寫了一堆最不像正常人說的抽象話,反倒被判定不是AI。
講邏輯的AI提不出純種抽象觀點
“如何讓AI變得更像真人”與“如何識別更像真人的AI”,似乎正在成為AI時代糊弄學博弈的究極命題。
一切圍追堵截背后,你圖省事與他圖省事之間,最終制造出了更多事。
03:世界底層代碼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地球,大家喜歡用直白的歸因來獲取對現實的理解與掌控。
精神世界出現的一切問題,都能被歸因于“性壓抑”。
物理世界出現的一切問題,都能被歸納于“草臺班子”。
雖然簡單粗暴了點,但確實是大部分眼中的世界底層代碼,尤其是AI的出現,放大了這些代碼的Bug。
拿論文為例,輿論口中的學生畢業論文是AI版貓鼠游戲,但代表科學嚴謹的科研論文照樣抽象百出。
2022年11月,GPT橫空出世,2023年,全球科研論文撤稿數量超過10000篇,創歷史新高,幾乎是前一年的兩倍。
其中,因AI生成內容而被撤回的論文數量顯著增加,相關研究顯示,因隨機生成內容被撤回的論文數量從2010年的3篇增加到2023年的2302篇,累計達到3540篇。
與此同時,高校教授用AI批作業,各類期刊也學會了用AI審稿。
Nature指出,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進同行評審體系,當前多家出版商正在測試各類AI審稿系統,這些工具能夠識別稿件中的文本錯誤、數據缺陷,并對語言進行潤色,部分平臺甚至已實現“一鍵生成”完整的AI評審報告。
支持者認為,同行評審的自動化是大勢所趨,但也有科學家對此感到憂慮,擔心未來AI可能主導甚至完全取代人類審稿人,從而削弱同行評審的獨立性與判斷力。
最終,很多AI無法識別出的錯誤就被堂而皇之的刊發了。
論文在Introduction部分就開門見山的出現了AI提示詞,certainly,后面生成的不是AI就怪了。
上面若算開門見山,自報家門,那在摘要部門都能直接開大的只能視作“開幕雷擊”。
甚至比單純的AI引導詞還打直球,一句“I am an AI model”(我是一個AI模型)幾乎扯下了作者與審稿人的臉面。
這樣看來,研報復制粘貼《我的世界》都還算是有理有據。
除了AI生成內容沒人發現,部分人類精細安插的抽象大活兒,同樣沒被審稿人或“AI審稿人”發現。
TMM(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作為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通常有長達數月的編審流程,但正是在這看似嚴謹審慎的審核機制下,最近卻出現了刊發論文中出現“liuxx da SB”這樣的逆天狠活,罵人罵上頂刊,笑話鬧到了全球。
頂級狠活?頂刊狠活!
在草臺班子助力罵人狠活的事情上,埃迪·科勒教授則更是權威。
他曾發表了一篇名為《Get me off Your Fucking Mailing List》(把我?從你收件人名單里刪掉)的噴子論文,全文都是在重復標題的這句話,但無論是排版還是圖片,都嚴格按照了科研論文的格式。
第一次讀論文沒有語言障礙
本想著玩個幽默,可萬萬沒想到,這篇“科研噴文”竟被一家叫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Computer Technology(國際高級計算機技術)的期刊給正兒八經地收錄刊登了。
不要臉的期刊后面甚至請了個匿名評論員來刷虛假好評,之后反手就找科勒索要150 美元的版面費。
人之初,性本糊弄,勤勤懇懇只會服從的AI,反而成為了日常最大的糊弄者與草臺班子運作者,這是讓AI自己來都品不出啥味兒的五味雜陳笑話。
這場重構與拉鋸,勢必會持續下去,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對抗中,AI既是入局者,也是冷眼觀察的學習者。
人類才敢引用21次科研噴文
事已至此:“請幫我生成一篇酷玩實驗室稿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