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多哈世乒賽男單賽場,中國選手王楚欽用一場教科書級的勝利,向世界展示了“科技賦能競技”的力量。面對中國香港名將黃鎮廷的挑戰,他不僅以31分鐘橫掃晉級的絕對實力碾壓對手,更以兩次鷹眼挑戰成功的硬核操作,為爭議畫上句號。這場勝利不僅是技術的勝利,更是乒乓球運動邁向公平化、透明化的里程碑。
爭議時刻:鷹眼如何“自證清白”?
在男單第三輪對陣黃鎮廷的比賽中,王楚欽第三局的一次發球被裁判判定為“臺內發球違例”。這一判罰直接導致對手得分,比賽節奏瞬間被打亂。然而,王楚欽迅速反應,立即申請鷹眼挑戰。
通過高速攝像系統的三維回放,系統精準還原了發球軌跡:拋球高度達標、角度未超限、無遮擋動作——發球完全合規!挑戰成功后,比分逆轉,王楚欽以12-10拿下關鍵局。
鷹眼系統(TTR)通過10臺高速攝像機捕捉球體軌跡,生成毫米級精度的三維圖像,耗時不超過10秒即可完成判罰復核。此次挑戰中,王楚欽的發球角度被精確測算為24.67度(國際規則上限為30度),用數據徹底擊碎了“遮擋發球”的質疑。
發球爭議的“歷史包袱”
自2023年起,王楚欽的勾手發球因旋轉隱蔽、動作迅捷,多次引發對手和裁判爭議。法國勒布倫兄弟、瑞典莫雷加德等名將曾公開表示“看不清旋轉方向”,但苦于缺乏證據,爭議長期停留在輿論層面。
此次世乒賽是國際乒聯首次在頂級賽事中全面啟用鷹眼系統。其核心功能包括:
- 發球合規性監測
:拋球高度(≥16cm)、角度(≤30°)、遮擋動作等;
- 擊球爭議判定
:擦邊球、臺內擊球等。
王楚欽的兩次挑戰成功,不僅自證清白,更讓“主觀判罰”時代的模糊地帶無所遁形。正如他賽后所言:“鷹眼讓運動員用數據說話,而不是靠裁判的主觀判斷。”
爭議與革新:鷹眼能否終結“誤判時代”?
支持者觀點
- 公平性提升
:國際乒聯裁判長孫麒麟指出,發球規則復雜且執行嚴格,鷹眼能減少人為誤判;
- 運動員權益保障
:挑戰機制賦予選手主動發聲權,避免“啞巴虧”。
?? 挑戰與隱憂
- 節奏干擾
:每次挑戰需耗時約30秒,可能打斷比賽流暢性;
- 技術依賴風險
:若系統故障或誤判,可能引發更大爭議。
除鷹眼爭議外,王楚欽此行還遭遇“球拍損傷”風波。賽前訓練中,他的球拍膠皮意外受損,一度影響狀態。但他坦言:“經歷巴黎奧運會的教訓后,我學會了更快調整心態。”
兩次鷹眼挑戰成功,標志著王楚欽從“技術執行者”向“規則參與者”的蛻變。他不再沉默接受爭議,而是通過科技手段主動捍衛權益,為后來者樹立標桿。“鷹眼不是對抗裁判,而是讓判罰更公正。”——這句宣言,或許將推動更多運動員擁抱技術變革。
巴黎奧運乒乓球精彩集錦
觀看2025乒乓球直播+回放方式如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