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蔭下的邀約:自然教育與思政育人詩意融合】
五月的春風掠過昌平興壽鎮辛莊村的林間,小滿剛過,向上學校的小劇場內流淌著詩意的旋律。為深化“大思政課”實踐內涵,推動美育與德育協同育人,昌平向上學校聯合中國作協《詩刊》社,于5月23日舉辦“春天里送你一首詩”詩歌朗誦會?;顒右浴霸诖禾?,聆聽自然的聲音”為主題,通過詩歌朗誦、名家對話、公益捐贈等環節,將自然教育、鄉村振興與家國情懷融入思政課堂,為師生呈現了一場“有風景的思政課”。
"暖風習習,詩韻流淌。詩歌是通向心靈的最短距離。" ,下午15時,向上學校教學管理部負責人李野以溫潤的嗓音揭開活動序幕。臺下坐著100余名師生家長,以及從《詩刊》社、彩虹公益基金會、趕來的嘉賓。
【致辭教育的詩意覺醒】
《詩刊》編輯部副主任彭敏手持一冊《詩刊》 率先登臺:"68年前,《詩刊》誕生于對詩歌信仰的堅守;今天,我們走進鄉村校園,是要讓詩歌從殿堂回歸土地。"他特別提到學生陳雨欣的童詩《蝸??爝f》:"'蝸牛背著月光,給麥苗寄信'——這種天真的想象力,正是詩歌教育的真諦。"
向上學校校長胡凱鵬 的致辭將氣氛推向首個高潮。她指著劇場外正在勞作的村民說:"我們的校訓'向下扎根,向上生長',根扎在鄉土,長向星辰。今天,孩子們不僅要朗誦詩,更要成為'種詩的人'——像培育水稻般呵護心中的詩意。"當她念出艾青名句"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時,臺下多位家長悄然拭淚。
【琴音破曉:自然之聲的詩性對話】
主持人李野介紹道:“今天的舞臺屬于詩歌與自然,更屬于每一個心懷熱望的少年?!贝笃聊簧蠞L動播放著學生創作的田園攝影作品——金黃的油菜花田、辛莊村的青瓦白墻、校園角落的蒲公英,每一幀畫面都呼應著“自然之聲”的主題。
下午三時,前唐朝樂隊搖滾前輩秦奇的小提琴弓弦劃破寂靜,他與向上學校學生的鋼琴演奏即興搭配,鋼琴與小提琴交替,琴音如溪流般漫過劇場,這音樂瞬間讓所有的現場詩歌朗誦都‘長出春天的葉子’。
中學部陳思成的鋼琴獨奏《人生的旋轉木馬》驚艷全場,這個曾在田間捉螞蚱的男孩,仿佛在曲目里融入了辛莊村的布谷鳥啼。琴鍵起落間,高雅藝術與對這片土地的敘事融為一體。
【思政教育生活化:朗誦在天地間尋找詩行】
昌平教育始終倡導‘知行合一’,向上學校將詩歌與自然結合,正是思政教育生活化的典范?,F場嘉賓以詩人的視角解讀思政內核:“詩歌是生命的語言。在自然中寫詩,就是在土地里種下思想的種子?!?/p>
朗誦環節分為“泥土與根系”“綻放與飛翔”“家園與遠方”三個篇章,學生與詩人同臺演繹。最動人的破界時刻來自一位向上學校的數學教師,他以手語配合朗誦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正如校長胡凱鵬引用艾青名句時所言:"為什么我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這片土地正在生長新的詩行。"
【公益賦能文化火種傳遞:從詩刊捐贈到鄉村詩社】
在《詩刊》捐贈儀式上,100冊詩集被裝入特制的"種子書箱"——每個書匣內附贈一包波斯菊種子。詩刊編輯藍野說:"希望你們種下種子的同時,也種下詩句?!?/p>
"彩虹之家"揭牌瞬間,由北京彩虹公益基金會與向上學校共建的“鄉村詩社”正式啟動,未來將開設詩歌工作坊、自然寫作營。彩虹公益基金秘書長商凝瑤強調:"未來三年,基金會將支持向上學校培養'鄉村小詩人', 這不是簡單的文化下鄉,而是雙向賦能。"
【行走的思政課:鄉村振興的詩意注腳】
活動尾聲,嘉賓與師生漫步在“北京鄉村振興示范村”的辛莊,有詩人指著墻繪上的詩句“麥穗低頭時,大地在思考”,對學生說:“詩歌不在遠方,就在你們腳下的土地?!?/p>
在繪有學生詩作的"詩歌巷"墻前,又有詩人指著一行"蚯蚓是土地的詩人,它寫的詩只有根須能讀"說:"這才是最動人的鄉村振興敘事。"村民李大爺向嘉賓展示"家庭詩欄"——他家院墻上掛著孫子寫的《爺爺的煙斗》:“煙圈升起來的時候/老屋就在云霧里講故事”。
【鏈接深描:向上學校的自然思政實踐,讓教育像詩歌般生長】
昌平向上學校創辦于2009年,坐落于興壽鎮辛莊村,是一所踐行“自然浸潤式教育”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以“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為核心理念,構建“田園思政”的課程體系,特色就是將農耕勞動、生態藝術、詩歌創作納入必修課,學生在種植小麥過程中撰寫‘麥苗日記’,在觀測蜜蜂時創作科學詩。‘思政創新’未來還將開展“大地詩會”,邀請詩人駐村創作;與彩虹公益基金會合作“鄉村美育計劃”,惠及周邊7個村莊。校長胡凱鵬表示:“我們希望通過詩歌與自然的雙重浸潤,讓思政教育可感可觸——當學生為一朵花寫詩時,他們已在理解生命的意義。”
【余韻:詩心點亮鄉村夜空,種下一顆詩的種子】
活動結束后,五年級學生王雨桐在“彩虹之家”寫下第一首詩:“春天把詩藏在柳絮里/風一吹/就落滿我們的校服”。而詩人嘉賓在活動札記中寫道:“在這里,我看到了思政課的另一種可能——它不是訓誡,而是喚醒;不是灌輸,而是生長。” 這場春天的詩會,不僅讓詩歌回歸土地,更讓思政教育在自然與人文的交響中,生發出溫暖而堅韌的力量。
活動次日,五年級學生林悅在"彩虹之家"寫下:"昨晚的星星/是天空撒下的詩韻/我們用朗誦接住了幾顆"。而《詩刊》彭敏在朋友圈發文:"到這里就像走進了一個童話王國,我看到了詩歌最本真的樣子——它不是修辭的競技場,而是生命的呼吸聲。"
這場持續近兩個小時的詩會,最終化作昌平教育年鑒里的一段注腳:"當思政課脫下正裝,赤腳走在田埂上時,教育便擁有了改變土地的力量。"
責任編輯:任芯儀(EN06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