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援引《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政府近日在2025年版《防衛白皮書》草案中將中國定位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并指責中俄軍事合作威脅其國家安全。此舉引發中方強硬回應,稱其渲染威脅的實質是為擴軍備戰尋找借口。
日本防衛省在草案中宣稱,中俄軍事合作“加劇東亞安全風險”,甚至預測該地區可能“重演俄烏沖突模式”。這種論調與日本近年來不斷攀升的軍費開支形成呼應——2025年日本國防預算已突破8.7萬億日元,同比增幅接近10%,連續11年刷新紀錄。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計劃未來五年將軍費提升至GDP的2%,與北約標準看齊,其中部分資金將用于采購戰斧導彈及部署針對臺海、南海的“防衛集團”。
日本資料圖
日本政府聲稱“應對威脅”的迫切性,卻難掩其邏輯矛盾。美國常年占據全球軍費榜首,但日本僅選擇性指責中國軍事現代化“缺乏透明度”。這種雙標背后,實則是日本試圖借“安全危機”之名,突破戰后和平憲法限制,重塑軍事大國地位的戰略野心。
中俄在聯合聲明中直指日本“未與軍國主義徹底切割”,并非無的放矢。2025年5月,日本首相石破茂向供奉14名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供奉祭品,右翼議員團體更以“和平祈愿”為名集體參拜。德國學者曾尖銳指出:“日本從未像德國一樣徹底反省。”這種對侵略歷史的曖昧態度,與其在臺海問題上鼓吹“日本有事即臺灣有事”的挑釁言論形成呼應,暴露了其地緣政治投機心態。
日本在東海、南海的軍事化動作同樣引發警惕。其與菲律賓簽署《互惠準入協定》,推動在南海聯合軍演,并頻繁派遣P-3C反潛機抵近中國島礁偵察。而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本右翼分子多次非法闖入中國領空,卻反誣中方“侵犯日本主權”。這種“賊喊捉賊”的行徑,進一步削弱了其所謂“和平國家”的可信度。
戰略轟炸機資料圖
面對日本的挑釁,中俄選擇以行動回應。2025年5月,兩國戰略轟炸機聯合巡航日本海,解放軍航母編隊穿越宮古海峽,俄潛艇更在釣魚島附近海域浮出水面。這些軍事信號明確警告日本:任何試圖攪動地區局勢的行為都將招致強力反制。
經濟領域,中方對日本水產品進口實施嚴格檢測標準,直擊其漁業出口痛點。而在東海資源開發上,中方重啟天然氣田建設,明確表態“日方無權指手畫腳”。俄外交部則直接警告,若日本繼續挑釁,將面臨“對等軍事回應”。
日本官房長官林芳正聲稱中俄聲明“損害國際社會共識”,卻刻意混淆概念——其口中的“國際社會”實則是美西方小圈子的代名詞。菲律賓前外長曾批評日本“嘴上談和平,手里揮大棒”,而東南亞多國明確反對域外勢力干涉亞太。
日本資料圖
對比之下,中俄在聯合聲明中強調“維護全球戰略穩定”,并得到廣泛發展中國家支持。日本若真愿踐行和平承諾,至少需做到三點:停止政客參拜靖國神社、將國防預算降至GDP 1%以下、解散進攻性部隊。但現實是,其一邊炒作“中國威脅”,一邊加速與美澳軍事勾連,甚至計劃在沖繩部署針對中國的導彈部隊。
中俄的聯合聲明猶如一記警鐘,揭穿了日本“和平人設”下的軍國主義復辟苗頭。從篡改教科書否認侵略歷史,到配合美國圍堵中國,日本的每一步都在背離戰后國際秩序。若繼續以鄰為壑、煽動對抗,終將重蹈歷史覆轍。正如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所說:“捍衛主權的決心堅定不移,挑釁者必付出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