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青州博物館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
5月18日,在“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開幕式上舉行了第二十二屆(2024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頒獎儀式,青州博物館從25個省區市46個入圍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精品獎。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這個獎項
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有著中國博物館界“奧斯卡”之稱。
在8000平方米的空間里,用2000多件文物闡釋青州10000年人類史、7000年文化史和5000年文明史……在新館開放之際推出的核心展覽“信美東方第一州——青州博物館基本陳列”,以豐富且獨具特色的藏品,突出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質,構建起“1+122”敘事體系,以小城見大國,小縣城講好大歷史。
當我們走進“信美東方第一州”展廳,與一件件或古樸或精美的文物相遇,當我們參觀這個充滿創意的展覽,是否想過,因為有一群文博人的付出和堅守,才有了這些精彩的呈現。今天,這篇推文為您講述獲獎背后一群人默默付出的故事。
為了一個館,趕赴一座城
“為了一個館,趕赴一座城”。在“跟著博物館去旅行”成為潮流的當下,一個館,往往能夠帶火一座城。
博物館對城市經濟的帶動呈現顯著的“乘數效應”。它可以吸引游客停留,延長消費鏈條,推動城市從“過境地”向“目的地”轉型,激發城市文旅“拔節生長”。
如何讓青州博物館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相互促進,讓文化資源與旅游消費、城市品牌、區域經濟深度聯動,是青州博物館館長曾磊一直思考的問題。
近年來,青博以“全域聯動”重構文旅生態,實現了博物館與城市的“雙向奔赴”。
如,空間串聯與功能互補,將博物館與青州古城、云門山等景區串聯,開發“歷史+自然”旅游動線,形成“博物館看文物—古城品人文—云門山賞自然”的閉環體驗鏈。
這種整合不僅延長游客停留時間,還推動文旅資源協同增值。去年冬天,云門山景區推出了憑博物館當日核銷的預約碼享半價游駝山的優惠活動。
再如,體驗升級與流量轉化,從“觀光打卡”到“沉浸體驗”的轉型,使博物館成為全域旅游的“核心IP”。新館開放后吸引游客400萬人次,帶動古城餐飲、民宿消費增長。
城市與博物館這組cp,之所以越來越親密,正如有人所說,當文化不再是冰冷的陳列,而是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化作鮮活的情感共鳴,博物館便真正成為城市的“精神會客廳”。
新館開放后,已從“文物倉庫”轉型為集參觀、研學、餐飲、購物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綜合體”。同時,青州博物館通過運營的30多個服務項目,不僅拓展了博物館的盈利模式,還用創新打破博物館的傳統邊界,構建起游客的體驗新場景,讓文化真正抵達人心,搭建起與城市同頻共振的文化生態。
創新展示方式,讓文物“開口說話”
“獎項的申報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去年年底,我們就開始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青州博物館展覽部主任王麗媛在談起申報的過程,感慨地說道。
王麗媛不僅負責獎項的申報,作為展覽部主任,她還是“信美東方第一州——青州博物館基本陳列”的設計者之一。在布展之初,為了準確、權威地呈現展覽內容,她不僅要縱覽全國歷史,還要深挖青州各個時期的故事。
同時,在文物擺放上,也是大有講究,她和團隊成員同樣下了很多功夫。
——文物擺放還原出土位置。亞醜鉞的擺放就是還原了當時蘇埠屯第一號奴隸殉葬墓出土時的挖掘報告里記錄的的位置——平放在墓室北壁靠近北墓道口的填土中。
——為了方便游客參觀、拍照,一些文物需要使用整塊的玻璃來展示,防止文物擺放在玻璃的對開縫上,影響觀眾的體驗……
從2010年到現在,她已經走過了十五年策展路,參與了眾多展覽策劃,見證了新老博物館展覽陳列的巨大轉變。
在她看來,每一場展覽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與成長。談及展覽形式創新,王麗媛也很有想法。
她認為,如今的展覽要適應新變化,創新展示方式,讓更多文物“開口講故事”,為觀眾帶來一場場視覺與心靈上的文化盛宴。
青州博物館近幾年也在思考突圍之道,堅持科技賦能,引進VR、MR、XR等前沿科技,通過“青博智創”數字空間以元宇宙技術重構文化敘事,將“香山漢墓”“清照歸來”等項目賦予文物“數字生命”,帶給觀眾動態交互的沉浸式體驗,讓觀眾通過數字化的窗口,觸摸歷史,感悟文化。
做強自身特色,讓文物“活”起來
“我們將在文物的活化利用上下功夫,更好發揮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青州博物館運營部主任韓真沖表示,近年來,博物館運營團隊將做強自身特色作為努力的方向。
豐富教育活動,開發研學課程、精品課程,讓沉睡千年的文化活起來。
雖然現在很多父母為提升孩子文化素養,選擇帶孩子去博物館,但是,現實是家長看不懂,孩子也蒙圈。
基于此,青博通過深化研發課程,讓更多人熟悉并且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內涵,打破文物與游客之間的“壁壘”。通過“青博研學”社教品牌打造“誰是亞醜”“一舉奪魁”等展教一體研學項目,開展活動400余場、接待學生80余萬人次,
利用豐富的館藏優勢,開發文創產品,擴大傳統文化影響力。
讓文物“活”起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發揮出其在當下的價值。
推動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完善文化創意產品營銷體系是青州博物館運營團隊一直在做的事。近年來,“青博有禮”文創品牌突破成勢,著力特色系列產品研發,全年開發新品近300款。
整合資源,多跨界。積極與山東藝術職業學院等高校開展館校合作,同時吸引文創機構等各方力量入局,為其所用,已有7家文創機構入駐。
摸清市場風向和年輕人興趣偏好。為迎合年輕消費者需求,博物館推出了冰箱貼、臺燈等新款狀元卷文創產品,上市后就迎來熱銷。另外,青州博物館龍興寺佛教造像香插擺件、香山漢墓彩繪陶馬創意絲巾在2024年全省博物館文創產品大賽中分獲一等獎和優勝獎。
“青州博物館熱”不斷升溫,不僅是文旅消費升級的產物,更是文化自信與地方創新力的體現。通過資源活化、科技賦能、文旅融合,小縣城也能講好大歷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