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記者 郭俊娟 通訊員 劉太焱 朱笑笑
5月23日,在濮陽縣五星鄉謝店村千畝鄭麥1860示范基地,河南省農科院2025年小麥大面積單產提升暨鄭麥1860種糧加一體化產業技術示范濮陽現場觀摩會舉行。此次會議吸引科研院所、政府部門、龍頭企業及種植大戶代表參與,共同見證鄭麥1860的田間風采,并探討種糧加一體化、科工貿一條龍的發展路徑。
田園奏響豐收曲
會議現場,濮陽縣五星鄉鄉長朱彥凱表示,五星鄉素來是優質小麥產區,肩負著保障糧食優質高產的重要使命。為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效益,助力農民增收致富,五星鄉將全力支持鄭麥1860等優質小麥品種的推廣工作。同時通過構建并完善全方位、多層次的技術服務體系,為小麥種植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切實保障農民實現既增產又增收。
河南省農科院副研究員郭瑞詳細介紹了鄭麥1860的選育歷程與突出優勢。經過多年的生產實踐,鄭麥1860表現特性突出,特別是其“一突出三高效”的特點已成為業界共識。高產性突出,近年來實打驗收,畝產多次在800公斤以上;優質高效,適合大眾食品面條、餃子、饅頭等加工需求;生產高效,氮、磷利用效率指數分別為1.346和1.197,達到農業農村部綠色小麥標準;加工高效,平均千粒重50克以上,種子加工成品率較一般品種高3%-5%,平均容重大于820克/升,出粉率較一般品種高3%左右。鄭麥1860發育節奏前后快,中間慢,春季發育穩健,抗倒春寒能力強,抗倒伏性強,綜合抗病性強。
濮陽縣現代農業發展中心主任張偉霞分享了鄭麥1860在當地的推廣成效。數據顯示,該品種在濮陽縣示范種植面積很大,而且較普通品種平均增產8%-12%,品質指標完全符合優質中強筋小麥標準。
五星種業負責人王丙君表示,鄭麥1860在濮陽縣的推廣面積逐年增加,近年種植面積占全縣的四分之一,特別是種糧加一體化基地收獲后當種子銷售,收購價比普通小麥每斤高一毛多錢。
碗中裝滿綠色糧
據濮陽市農林科學院院長許國震介紹,近年來,該院依托河南省優質特色農業產業科技支撐行動計劃、河南省(濮陽)中原學者工作站,積極在濮陽市各縣區建立優質小麥綠色高產高效示范基地,努力探索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新模式,推進種植、加工融合發展,以“糧頭食尾”為抓手,以鄭麥1860優質小麥作為主料,積極探索“種、糧、加”一體化融合發展機制。
濮陽市農林科學院聯合河南省農科院小麥育種與加工專家,通過產品科技創新,為加工企業升級轉型注入動力,助力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同時,為了加快以鄭麥1860為主導的優質品種推廣步伐,不斷拓展其應用領域。目前,已先后與豫航面業、龍祥食品開展合作,成功推出餃子粉、面條粉、優質面條等新產品。這些產品成績斐然,分別于2023年、2024年榮獲綠色食品認證,并入選“豫農優品”“全國名優特新農產品”名錄。
豫航面粉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富行在接受采訪時,從面粉加工的專業角度分享了鄭麥1860的應用價值。經專業測試,該品種面粉的穩定時間較長,面團彈性良好,尤其適合用于制作高檔面包粉和優質餃子粉。近年來,隨著鄭麥1860的推廣應用,廣大種植群眾普遍反饋這是一個極具優勢的品種,不僅穩產高產,而且品質上乘、筋力強勁。鄭麥1860訂單回收價比普通小麥每斤高3-5分錢,一畝地增收二三百塊錢。用其加工面粉制成的饅頭,口感嚼勁十足,還散發著天然的麥香氣息。
“鏈”就產業更輝煌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廣處副處長邵運輝強調,要充分發揮鄭麥1860的品種優勢,加快構建“科研單位+企業+基地”的產業化推廣模式,實現從實驗室到餐桌的全鏈條發展。建議持續加強優質專用小麥新品種的選育與推廣,完善配套標準化種植技術,推動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強化產后精深加工技術研發,提升小麥附加值。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實地觀摩了謝店村千畝示范方。鄭麥1860株型適中,穗層整齊,籽粒飽滿。種植大戶紛紛表示,鄭麥1860養分利用高效,抗倒伏能力強,穗粒大,品質優,下一步將擴大種植面積。
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為鋼表示,我們要繼續加強良種良法配套,打造優質小麥品牌。鄭麥1860的推廣應用形成了種子科研、農業生產、糧食收儲、食品加完美的閉環,未來需繼續加強品牌建設,提升市場競爭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