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核心地帶,太浦河(上海段)如一條翡翠玉帶蜿蜒流淌。15.24公里的河道上,19座水閘星羅棋布,它們不僅是水利工程,更是長三角協同治水的時代見證者。
從人工治水到智慧管控的技術跨越
上世紀90年代,隨著太湖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的推進,太浦河(上海段)陸續建起19座水閘,包括8座節制閘和11座套閘。這些四級水工建筑,寬度4至8米不等,承擔著防洪排澇、水資源調度和航運保障的重任。
進入21世紀,水閘管理迎來智能化變革。2020年,太浦河水閘群接入太湖流域“水利大腦”,實現黃浦江潮位、太湖水位實時監測,可以智能生成調度方案。曾經依賴人工觀測的閘門啟閉,如今在數據驅動下精準調控,成為長三角一體化治水的科技標桿。
從“看閘工”到遠程智能調控的治水傳承
在水鄉青浦,河密閘多,一座座水閘如同鑲嵌在碧水銀波中的明珠,見證著從傳統水利到現代治水的滄桑巨變。這里的水閘人,用三十載光陰譜寫了一曲從“看閘工”到“閘秀才”的時代樂章。青發市政公司水務養護部經理鄭華就是其中的一位,30年風雨兼程,他從一名普通閘管員成長為水務養護專家,親歷了水閘從人工操作到遠程調控的變遷。他說,水閘運維管理70、80年代靠經驗,改革開放時期靠技術,新時代要靠數據。
依托青浦河湖泵閘管理平臺,年輕一代閘管員迅速成長,在智慧水利的浪潮中,從搖櫓測水到智能調控,變的只是技術手段,不變的是一代代水閘人“守一方安瀾”的初心,青浦水閘管理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轉型升級之路,為提升區域治水能力和防災韌性貢獻專業力量。
從一鎮一圩到長三角一體化的生動實踐
作為太湖流域重要防洪通道,太浦河水閘群的功能已超越單一防汛,成為區域協同治理的關鍵節點。滬蘇浙三地通過數據共享、聯合調度,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保障生態流量,為示范區建設提供堅實支撐。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青浦水閘人正以智慧水利建設為抓手,探索數字孿生、智能決策等新技術應用。這些矗立了二十余年的水閘,將繼續書寫“與水共生”的現代治水篇章,為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保駕護航。
從肩挑背扛的艱苦奮斗,到智能聯動的科學治理,太浦河水閘矩陣承載的不僅是防洪排澇的使命,更是一代代水利人“守護安瀾、造福民生”的初心。未來,隨著數字孿生、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深度應用,太浦河水閘管理將向“無人值守、智能調控”方向發展,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更堅實的水利支撐。在這里,每一座水閘都是標準化管理的示范點,每一次調度都是精細化操作的教科書,彰顯著現代水利管理的智慧與追求。
來源:上海水務海洋
編輯:呂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