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河報報道,英國、法國和加拿大3國領導人5月19日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發起新一輪“令人震驚的行動”,呼吁其立即停止行動,允許更多人道主義援助進入加沙,否則3國將采取包括制裁在內的聯合行動。英國《衛報》稱,這一聲明非常罕見,這標志著英國和加拿大對以色列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作出強硬回擊,稱這一聲明是對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巨大獎勵”,并要求“所有歐洲領導人”都應該效仿美國總統特朗普,支持以色列。
以色列軍隊(資料圖)
近日,以色列重啟對巴勒斯坦加沙地帶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并宣稱此次行動目標是“控制整個加沙地帶”。根據《泰晤士報》披露的以色列作戰目標,其力圖通過設立由北向南的四個“軍事區”,將加沙地帶劃分為三個“平民區”,并嚴格監控“平民區”之間的人員往來。
在中東地區的熱點議題上,美國也頂住以色列的壓力,不再配合以色列的地區政策。民調顯示,美國公眾對以色列的支持度目前已跌至45%,達到25年來最低點。隨著軍事行動的持續,美以分歧恐將更加公開化。
軍事上,美國航母“杜魯門號”已經悄悄撤離了紅海。而且當以色列正在空襲胡塞武裝時,美國撇開以色列,突然宣布與胡塞武裝達成停火協議,這讓以方猝不及防。往后沒有了美軍的防空支持和空中加油機支持,以色列的本土防空和遠程空戰能力必然大打折扣。分析認為,特朗普政府一直希望開源節流,想“盡快結束”加沙戰事。但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為了維持執政,就需要迎合極右翼政黨的強硬主張。美以雙方在核心訴求上明顯有矛盾。
加沙(資料圖)
于是,強大的外交壓力也逼迫以色列政府做出改變。以總理辦公室18日表示,“將立即允許恢復”向加沙地帶運送“基本數量”的人道主義物資。內塔尼亞胡19日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視頻,就這一做法給出說明,稱一些支持以色列的參議員告訴他,他們可以向以方提供贏得戰爭所需的一切幫助,但不能在將來“收到(加沙地帶)饑荒的影像”。內塔尼亞胡沒有說明這些參議員的國籍。他表示,為了實現勝利,“無論是從實用考慮還是外交考慮”,以色列不能讓加沙地帶淪落到“饑荒的地步”。
聯合國負責人道主義事務的副秘書長兼緊急救援協調員湯姆·弗萊徹19日發表聲明稱,當日有9輛聯合國卡車獲準從凱雷姆沙洛姆口岸進入加沙地帶。弗萊徹對以色列暫時允許有限援助進入加沙地帶表示歡迎,但表示,“從明天早上開始”,必須允許更多援助進入該地區。
美聯社稱,在以色列宣布援助卡車進入加沙地帶后不久,法國、英國和加拿大發表聯合聲明,稱目前援助“完全不足”,并稱以政府拒絕向平民提供必要的人道主義援助“不可接受”。
加沙(資料圖)
更加讓人氣憤的是,以色列軍隊日前在約旦河西岸杰寧難民營入口處附近向由多國外交官組成的代表團鳴槍警告,其中包括一名中國外交官。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中方高度關注相關事件,堅決反對任何威脅外交人員安全的行為,要求開展全面調查,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一段時間以來,約旦河西岸的形勢持續緊張,中方敦促有關方特別是以色列不要采取任何進一步激化矛盾的舉動。
好在現場雖然驚心動魄,但以軍的槍擊沒有擊中任何人,暫時沒有外交官傷亡的報告傳來。即使如此,以色列軍方的膽大妄為還是引發了國際輿論的一致譴責。事件發生后,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杜加里克率先譴責以色列,直言對以色列向外交官和聯合代表鳴槍的行為“感到震驚”,強調外交人員的安全和不可侵犯性必須得到尊重。而西方國家這回也沒慣著以色列,法國、意大利和葡萄牙等國已經召見以色列大使,向以色列政府討個說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