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今日文章目錄(全部含音頻) ● 中美學術和科技競爭
1.[864]中國高校積極引進西方科學家 (The Economist)
2.[866]當心,馬斯克:中國機器人來了 (The Economist)
● 中國提振內需的潛力與契機
3.[863]不要低估中國消費者 的潛力:改革、城市化和人口結構轉變將持續拉動內需增長(Financial Times)
● 一篇關于JD萬斯心路歷程和政治經歷的深度文章
4.[869]【深度】政治奇才JD·萬斯:他如何以分裂路線攀上權力巔峰 (The Atlantic)
● 西方一切矛盾源起:BLM運動五年復盤●
5.[875]“黑人的命也 是命”(BLM)運動五年后:覺醒革命仍在撕裂西方社會(The Telegraph)
● 科技理想主義者實際上是在開歷史倒車
6.[874]科技烏托邦主義的殘酷本質——人類苦難不等于進步 (UnHerd)
● 馬斯克:政治已敗,看能否在商業上復興
7.[873]馬斯克政府生涯的衰亡錄 (The Atlantic)
8.[876]馬斯克“求真”聊天機器人為什么偏離初衷 (The Washington Post)
9.[870]“憤怒馬斯克”強勢回歸 特斯拉或將迎來轉機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經濟史學家給出的歷史警示
10.[872]決策者漠視經濟學家警告的歷史教訓 (Time)
● 美國貨因特朗普被抵制
11.[871]美國企業面臨國家形象危機:各國因特朗普政策抵制美國貨 (The Economist)
● 特朗普的“大美麗法案”
12.[868]特朗普對共和黨的掌控依然堅如磐石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13.[865]特朗普“大美麗法案”可能引發經濟危機的關鍵信號 (HuffPost)
● 蘋果的麻煩事
14.[867]庫克遭遇多事之秋 蘋果危機持續加劇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II. 按語與引文
1.[864]中國高校積極引進西方科學家
The Economist (2025.5.22)
按語: 《經濟學人》文章,介紹中國高校近年來積極引進西方科學家的現象及其背后的動因。一是“吸力”,中國將人才戰略提升至國家發展核心地位,高校通過優化引才政策、設立獎學金項目吸引國際學者,目標包括資深專家和青年才俊。二是“推力”,主要是美國政府裁減科研經費、打壓高校,以及因為美國國內及國際地緣政治環境導致的不確定性等因素。綜合來看,中國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和政策導向使其逐漸成為全球人才流動的重要選擇地,與歐美形成人才競爭格局。
字數 :1,300
鏈接: https://t.zsxq.com/Y4AxS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查爾斯·利伯(Charles Lieber)當時別無選擇。4月28日,這位哈佛大學 前著名化學家正式入職清華大學深圳校區。利伯在2021年因為隱瞞與中國科研資助機構的關系在美國被判有罪后,一直在尋找新的工作機會。他是近期在中國任職的少數西方資深學者之一。其他一些學者則是出于自愿選擇來到中國。 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近期分別在各自的官網上確認,法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熱拉爾·穆魯(Gérard Mourou)和日本著 名數學家深谷賢治將加入兩校任教。本月,人工智能研究員亞歷克斯·蘭姆(Alex Lamb)確認將離開紐約微軟實驗室,加入清華大學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學院······
2.[866]當心,馬斯克:中國機器人來了
The Economist (2025.4.24)
按語: 昨天,人形機器人格斗大賽刷屏。再看看《經濟學人》之前一篇探討中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快速發展及其對全球科技競爭格局的影響的報道。文章指出,在政府政策支持、產業鏈優勢及企業創新推動下,中國正在加速突破人形機器人技術瓶頸,通過完善的硬件供應鏈和成本控制能力,搶占市場先機,美國在核心技術領域(機器人的“大腦”)仍然保持一定的優勢,但卻面臨產業鏈整合的難題(機器人的“身體”),同時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也已發力,縮小了差距。報道援引美資投行觀點認為,中國將引領和主導人形機器人革命。
字數 :2,100
鏈接: https://t.zsxq.com/Srd35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它們出發了!不過只是一部分。一位“膝蓋發軟”的參賽者在起跑線前就癱倒了。另一位剛跑幾步也倒下了。第三位很快撞上了欄桿。盡管如此,4月19日北京半程馬拉松上,剩下的18個人形機器人依然以跳躍、蹦跳或平穩移動的方式,順利進入了首都郊外科技園區的專用賽道——也邁入未來。獲勝者以莊重2小時40分鐘完成全程;另有5臺機器人跑完21.1公里賽道。現場12,000 名人類跑者(成績最好者僅用1小時出頭)旁觀時,臉上都帶著困惑的表情。 這是營銷把戲嗎?當然是。但也是對中國在美中科技競爭中雄心壯志的絕妙隱喻——既令人無法抗拒,又明顯刻意為 之。就制造能像人類般行動的人形機器人而言,這場競賽如今看來中國已占得先機……
3.[863]不要低估中國消費者的潛力:改革、城市化和人口結構轉變將持續拉動內需增長
Financial Times (2025.5.25)
按語: 這是外電關于中國提振消費的潛力與挑戰的一篇比較到位的分析。文章認為,在投資驅動模式受限背景下,消費轉型對經濟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而中國現有的消費規模基礎、年輕群體消費文化、城鎮化進程等都為內需擴張提供了可能,不過,高儲蓄率、社會保障不足和戶籍限制仍然形成制約。政府需通過福利改革、收入分配優化、深化城鎮化等釋放消費潛力,借助政策引導,將生產優勢轉化為消費動能。文末援引專家觀點指出,中國非常擅長制定長期規劃,實現長期目標,可期通過制度性調整激活龐大的本土消費市場。
字數 :2,900
鏈接: https://t.zsxq.com/ZSvMP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當前人們普遍認為,中國經濟需要向擴大消費 支出方向轉型。十多年來,經濟學家們一直在警告,中國政府以投資和出口為主導的增長模式難以持續保持高速增長。 但外界普遍懷疑中國能否真正推動家庭消費顯著增長。為此,本周,我們請分析師們闡述了為什么中國長期消 費支出增長可能會超出預期(即便這并不是他們的主流觀點)。以下是他們的分析。 首先,當前關于中國消費的悲觀論調低估了其現有規模。消費支出已占中國 經濟總量的40%左右。雖然這一比例仍比全球平均水平低約20個百分點,但就絕對規模而言,中國消費市場已是全球第二大(僅次于美國),并且保持著巨大的增長速度……
4.[869]【深度】政治奇才JD·萬斯:他如何以分裂路線攀上權力巔峰
The Atlantic (2025.5.19)
按語: 這是一篇關于美國副總統JD·萬斯成長、心路歷程、思想演變、政治轉型經歷的深度文章,以萬斯作為切入點,剖析美國當代民粹主義崛起背后的社會癥結及在美國政治舞臺上的演變。1)萬斯從貧困鄉村躋身精英階層,最終轉向極右翼民粹的經歷,顯示了其個人選擇背后的結構性張力和矛盾:他既承載著美國鐵銹地帶工人和南部州“鄉下人”的生存困境,又看透、學會并精通了精英階層的運作規則及虛偽,最終在政治上依附特朗普,完成了權力攀登,并以加劇社會撕裂為代價。2)作者指出其萬斯的極端轉型包含多重動因,既有對精英階層傷害工人階級的真實反思(萬斯的初心使命),也暴露出機會主義投機與個人野心——即通過迎合MAGA的“美國優先”敘事、制造并參與文化戰爭、煽動身份對立來獲取政治資本;3)文章將萬斯視為一種現象,將其置于更宏大的歷史維度,認為他的出現與上升映射的是新自由主義的破產、傳統價值的崩塌、精英與民眾互信坍塌、社會撕裂等導致政治極端化的更深層危機。
點評: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萬斯的一切轉變背后都有很強的邏輯可循,可以找到背后的合理性。所謂“打不過就加入”,也許他從未改變自己幫助工人階級父老鄉親的初心使命,在這個混沌的時代里,恐怕也只能以這樣的方式投身政治,在權力的階梯上一步步爬升(盡管他是坐直升機上來的),最終獲取權力,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也許有一天,他可以徹底摒棄特朗普政治里那些更加極端和錯誤的東西,讓MAGA真正能夠為美國的中低收入老百姓服務。也許特朗普的“使命”就是提攜和成就JD·萬斯——如果他不至于因為自己的極端而毀掉JD·萬斯的話。
字數 :12,900
鏈接: https://t.zsxq.com/nnU5l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JD·萬斯身上反映出一個核心問題:人品與操守。2016年大選后短短幾年,這位曾經持中間偏右立場、著書剖析美國社會問題并尖銳批評特朗普的作家兼演說家,搖身變成了極右翼民粹政客,其言論之極端、主張之偏激,甚至比特朗普本人有過之而無不及。萬斯及其支持者聲稱,這一轉變源于他在特朗普首個任期內意識到:這位總統正在振興中西部沒落的工人階級,而這正是養育他的群體。為幫助家鄉民眾,他必須與自己人擁戴的領袖達成和解。但批評者指出,萬斯是處心積慮地背棄初心,因為在特朗普時代,這是共和黨野心家唯一的晉升捷徑。作為備受質疑的“投誠者”,他變本加厲地迎合極端路線……
5.[875]“黑人的命也是命”(BLM)運動五年后:覺醒革命仍在撕裂西方社會
The Telegraph (2025.5.25)
按語: 最近是“黑人的命也是命”(BLM)運動五周年,西方媒體又大量討論。這是一位英國專欄作家在保守派報紙《The Telegraph》上發表的文章,作者把過去幾年西方社會所有的極端化運動、社會撕裂、民粹政治抬頭都歸咎到BLM的爆發(包括溯源到George Floyd之死),認為該運動從反對種族歧視的初衷演變為滲透社會各領域的“覺醒主義”浪潮,推動多元化政策的同時,也帶動了各種強制推行的社會變革——從環保、跨性別權利、DEI等,左翼社會思潮不斷擴散,愈演愈烈,乃至社會矛盾不斷加劇。她特別認為支持巴勒斯坦運動、反猶主義也是BLM思潮蔓延的產物(作者為親以色列的猶太裔評論者)。她認為,激進變革催生了民粹右翼的強力反彈,導致特朗普上臺、歐洲民粹右翼抬頭。左右陣營尖銳對立,公共領域共識瓦解、社會價值觀深度割裂,并進入惡性循環——一切矛盾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五年前BLM運動的興起。
字數 :2,700
鏈接: https://t.zsxq.com/kso7S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五年前的今天,當得知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被明尼阿 波利斯市警察德里克·肖萬(Derek Chauvin)殺害的消息時,你正在做什么?這個問題已經成為如同戴安娜王妃之死和911事件般具有時代標志性的集體記憶。 在美國部分地區,弗洛伊德幾乎被奉為圣徒。例如明尼阿波利斯市就設立了喬治·弗洛伊德廣場,中央矗立著巨型舉拳雕塑。 從某些方面來看,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震動不亞于911事件,甚至可能更為深遠。 弗洛伊德之死本來應該成為反對種族主義警察暴行的正義呼聲,卻為“黑人的命也是命”(BLM)運動注入了失 控的新活力。這場源于正當訴求的運動,最終演變成了完全偏離初衷的錯誤走向……
6.[874]科技烏托邦主義的殘酷本質——人類苦難不等于進步
UnHerd (2025.5.20)
按語: 本文指出,硅谷存在一批希望改造世界的科技億萬富翁科技烏托邦主義者(即政治上的“科技右翼”),然后將這股思潮與人類歷史上失敗的社會實驗進行了類比分析——從柯布西耶的現代主義城市藍圖中“居住機器”的幻滅,到蘇聯計劃經濟對人性復雜性的低估,到20世紀優生學對倫理底線的踐踏,到希特勒/納粹的極端主義政治與愿景,再到科技烏托邦者試圖用數字、算法、人工智能改造人類社會和人類本體的雄心——文章揭示了一種在歷史上循環出現的模式:當技術精英以“絕對理性”規劃社會時,往往會忽視文化傳統、人性需求、生態規律,陷入傲慢和狂妄,最終導致一切失控,背離本意,制造悲劇。作者悲觀的認為,當下硅谷熱衷的智能城市、腦機接口、基因工程等“社會操作系統”及“超人類”革新,無非都是過去技術萬能論的變種,其潛藏的風險,與過去兩百年間歐洲烏托邦工程及其崩塌的邏輯本質一脈相承。
字數 :3,300
鏈接: https://t.zsxq.com/93wp3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過去兩百年來,歐洲始終被一個夢想所困擾:建造人間天堂。這個在法國大革命中萌芽、被社會主義者宣揚的理想,在1960 年代嬉皮士運動時達到巔峰,他們許諾要建立一個充滿自由戀愛和大麻的極樂世界。 然而到1990年代,從現代城市規劃的失敗到柏林墻倒塌,這場 烏托邦實驗以慘敗收場。20世紀這些社會實驗帶來的結果是經濟停滯、饑荒、古拉格、審查制度,以及優生學實踐。 可惜的是,那些在1960年代夢想破滅后逃往硅谷的加州反主流文化分子并未吸取教訓 。他們把自己關在房間里,靠著簡陋的電腦,又開始構建新的虛擬天堂。他們沉迷于創造異世界和人工智能,把無政府主義、新世紀運動、自由意志主義和科幻小說混為一談……
7.[873]馬斯克政府生涯的衰亡錄
The Atlantic (2025.5.21)
按語: 《大西洋月刊》的深度報道,基于對14位白宮顧問、外部盟友及知情人士的采訪,結合大量細節,深度復盤馬斯克參與的“政府效率部”(DOGE)改革項目失敗始末。文章指出,馬斯克主導的DOGE改革在初期獲得可觀的政治支持,也引發公眾期待,但馬斯克本人忽視了官僚體系的復雜性、自有邏輯,缺乏外部改革的相關經驗,行事魯莽激進,其“科技改造政府”的理念與現實治理也有很大沖突。最終,由于跨部門協調失靈、來自官僚體系內部與外部的政治阻力等,最終導致項目的實質擱淺,以及馬斯克的退出——但在特朗普的世界里,馬斯克的退出算是體面和和平的,保留了他繼續參與并影響特朗普政治的可能性。
字數 :5,700
鏈接: https://t.zsxq.com/cwamW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干你(F*** you)!干你!干你!” 上個月,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在西翼走廊對著埃隆·馬斯克大喊大叫,聲音大到連唐納德·特朗普都能聽見,而且用的是特朗普絕對能聽懂的語言。貝森特和馬斯克當時正在爭論該由誰來挑選下一任國稅局領導人,實際上,這背后是馬斯克那套“去特爾的官僚程序”的改革主張。在沒有獲得財政部長同意的 情況下,馬斯克就強行推舉了自己的人選。很明顯,貝森特對此完全無法接受。 這場爭吵始于橢圓形辦公室外,隨后一路延續到羅斯福會議室附近,又沖向幕僚長辦公室方向,最后拐彎吵到了國家安全顧問的辦公區域。馬斯克指責貝森特曾經搞垮了兩家對沖基金。……
8.[876]馬斯克“求真”聊天機器人為什么偏離初衷
The Washington Post (2025.5.24)
按語: 馬斯克反對政治正確和左翼的信息審查,推出了自己“求真”的聊天機器人Grok,希望突破“政治正確”局限、真正“追求真相”。然而用戶卻發現,Grok在運行中頻繁陷入政治偏見和虛假信息傳播的爭議,特別在最近,陷入南非“白人種族滅絕”的討論,頻繁主動輸出錯誤信息,干擾用戶使用。這暴露了任何的代碼和規則漏洞、企業/管理層/團隊的介入(及價值觀偏差)都可以影響該聊天機器人的事實準確性和中立性。這首先會影響Grok的可信性,但也反映了生成式AI的一般問題。評:未來世界,一定會構建彼此分離、相互割裂的生成式AI世界。首先中美是兩個世界,其次美國(及西方內部),左翼和右翼也將形成兩個世界。不同陣營涇渭分明,用戶也是各取所需。
字數 :2,500
鏈接: https://t.zsxq.com/Dujdv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埃隆·馬斯克兩年前向保守派評論員塔克·卡爾森(Tuck er Carlson)表示,他對 ChatGPT的“政治正確性”感到不滿,計劃開 發一款“追求真相的AI”(truth-seeking AI),這款AI將“試圖理解宇宙的本質”。同年晚些時候,他創立了一家名為xAI的AI公司,并推出聊天機器人Grok。這個名字源自科幻小說,代表深刻的理解。 但過去兩周,Grok接連犯下一系列離譜的錯誤,這些失誤可能影響這款AI獲得主流認可。在回答各類不相關問題時,這個聊天機器人會突然跑題,談論南非的“白人種族滅絕”,引發軒然大波……
9.[870]“憤怒馬斯克”強勢回歸 特斯拉或將迎來轉機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25.5.24)
按語: 面對政治經歷的不順、外界的廣泛質疑、特斯拉面臨的困境,馬斯克展現出久違的“憤怒”狀態,重新啟動“戰時CEO”模式,投資人期待這種情緒能激發其專注執行力,重現其早年帶領公司突破困境的魄力,推動特斯拉在無人駕駛和機器人領域的戰略轉型。可以說,是市場對馬斯克的信心和崇拜一點未減,自4月22日他宣布將減少在特朗普政府事務上投入的時間以來,特斯拉股價已經上漲43%。
字數 :2,200
鏈接: https://t.zsxq.com/WRXE4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最近聽埃隆·馬斯克講話,能明顯感覺到他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對待。 他夾著尾巴灰溜溜離開白宮時,表現得特別敏感易怒。他因為被比作納 粹而憤怒,因為有人借他的政治立場攻擊特斯拉而憤怒,還因為受到外界審視而憤怒。 這種情況我們以前就見過。馬斯克一直背負著沉 重的心理包袱,這種情緒來自他感受到的輕視和個人委屈,來自批評者的質疑,也來自社交媒體上此起彼伏的懷疑聲。 但歷史表明,這種情緒可能引發更強烈的反應:憤怒的馬斯克。就像綠巨人撐破衣服變身那樣,馬斯克會先保持沉默,然后突然爆發。最 近他似乎又處于怒火中燒的狀態,眼神飄忽不定,眼前仿佛蒙著一層憤怒的紅霧……
10.[872]決策者漠視經濟學家警告的歷史教訓
Time (2025.5.23)
按語: 本文作者為英國的經濟史教授,通過歷史案例,揭示了一個反復出現的經濟治理教訓:當政策制定者基于個人偏見、意識形態或主觀情緒而忽視經濟規律與專家建議時,往往會導致災難性的后果。從美國第二銀行關閉引發的金融動蕩、英國強行恢復金本位制造成的經濟停滯,到當前貿易保護政策的潛在風險,均印證了違背客觀經濟分析的決策會破壞市場穩定與長遠發展。這些歷史鏡鑒提供了這樣的警示:政策制定需以理性分析與專業共識為基礎,而不能只建立在政治考量和個人好惡的基礎上。
字數 :2,500
鏈接: https://t.zsxq.com/wws45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歷史一再證明,將經濟政策建立在意識形態、直覺和主觀判斷而不是可靠的經濟分析之上,必將導致災難性后果。當政策制定者忽 視公認的經濟規律,在沒有充分理由的情況下試圖顛覆現狀時,結果往往慘不忍睹。 這對特朗普總統的關稅政策來說絕不是好兆頭。專家警告稱,該政策不僅會推高物價,還將因其他經濟體對美國出口產品實施報復性關稅而導致經濟放緩。鑒于歷史經驗,當經濟學家們指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使滯脹風險(即高通脹與經濟衰退并存)升至半個世紀以來最高水平時,這確實令人擔憂 。無論他選擇撤回關稅還是變本加厲,對美國國內外信心的損害可能已經造成。 幾個世紀以來,政策制定者屢屢陷入忽視合理經濟規律的陷阱……
11.[871]美國企業面臨國家形象危機:各國因特朗普政策抵制美國貨
The Economist (2025.5.19)
按語: 由于特朗普政府的貿易保護政策及爭議性言論引發多國不滿,美國企業的海外品牌形象正面臨嚴峻挑戰——消費者抵制行為從食品飲料擴展到汽車制造等多個領域,部分國家甚至出現系統性排斥美國商品現象。不同行業受沖擊程度呈現明顯差異,科技產品和消費品因與“美國身份”關聯緊密更易被抵制,而醫療服務和數字平臺因不可替代性而受影響較小。
字數 :1,300
鏈接: https://t.zsxq.com/TreaY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幾十年來,美國的軟實力為其企業在海外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當柏 林墻倒塌時,可口可樂公司派出印有商志的卡車駛入東柏林地區,免費發放飲料。這款象征美國資本主義的甜味飲品很快受到前共產主義國家消費者的熱捧,銷量隨之大幅攀升。 然而,如今在海外推廣美國品牌正變得愈發困難。上個月,丹麥啤酒制造商嘉士伯發現,其在本土灌裝的可口可樂正在遭遇消費者的抵制,人們更傾向于選擇當地的飲料。這要歸咎于唐納德·特朗普,他關于領土擴張的言論和挑起的 貿易戰激怒了丹麥等眾多國家。美國企業界應當如何看待這一新的形象危機?……
12.[868]特朗普對共和黨的掌控依然堅如磐石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25.5.23)
按語: 本報道介紹了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內通過強力手段推動共和黨主導的眾議院通過爭議性減稅法案的過程,展現其對該黨的持續掌控力。盡管法案涉及削減社會福利、面臨黨內部分自由派議員反對及民調壓力,特朗普仍然通過施壓、談判及威脅初選挑戰等策略整合分歧,最終以微弱優勢通過表決,過程中只有一名共和黨議員棄權。這一事件凸顯特朗普在共和黨核心選民中的穩固支持率——縱使經歷了過去幾個月的政策爭議與支持率波動,對黨內議程仍然有深度把控和絕對主導。
字數 :2,600
鏈接: https://t.zsxq.com/lC80i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特朗普總統在執政第二任期的第四個月,充分運用總 統權力推動眾議院通過了一項大規模減稅法案,充分展現了其對共和黨的強大掌控力。 接下來,為了讓這項法案最終簽署生效,他需要 先促使參議院通過該法案,之后很可能還要將修改后的版本再次送回眾議院進行表決。 本周,特朗普采取強硬手段推動兩黨議員達成共識,時而嚴厲斥責 ,時而好言相勸,最終成功展示了他對共和黨的強大控制力。自2015年從政以來,他已經徹底改造了這個政黨……
13.[865]特朗普“大美麗法案”可能引發經濟危機的關鍵信號
HuffPost (2025.5.24)
按語: 這篇報道分析了特朗普政府“大美麗法案”可能在美國引發的經濟風險。首先指出,債券市場是一個重要政策制約機制:4月份特朗普推出激進關稅,由于債券投資者激烈反彈,導致美國國債收益率攀升,特朗普不得不暫緩計劃;這一次,債券投資人同樣極其不看好這個法案,認為其通過大規模減稅、削減社會保障支出,再疊加早前的關稅,將帶來史上最大的財富由窮人向富人轉移的行動,將抑制經濟增長,擴大政府債務,使美國經濟發展及財政長期可持續性出現問題。債券投資人再次通過出售國債與特朗普政府博弈,且看能否在這個回合的斗爭里,取得針對特朗普政府的勝利。這一切都將影響美國經濟走向以及全球金融市場穩定。
字數 :1,800
鏈接: https://t.zsxq.com/P6aGZ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1993年,美國債券利率飆升迫使時任總統比爾·克林頓放棄了他的支出計劃。他的高級顧問詹姆斯·卡維爾(James Carville)當時對《華爾街日報》說:“我曾經想過,如果有來世,我想當總統、教皇或者 棒球打擊率四成的擊球手。但現在我更想回到債券市場,因為它能震懾所有人。” 在接下來的二十年里,美國 政府債券 利率持續走低。債券市場似乎已經放棄了它作為“立法惡 霸”(legislative bully)的角色。 但現在,這個“惡霸” 又回來了。它在與特朗普政府 的關稅之爭中贏得了第一回合。而本周,它顯然正在準備就眾議院共和黨的大規模減稅和支出方案展開新一輪較量……
14.[867]庫克遭遇多事之秋 蘋果危機持續加劇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25.5.23)
按語: 蘋果公司在2025年面臨的多重危機,包括來自特朗普政府強制本土化生產的要求、全球司法及監管機構對應用商店抽成模式的限制、人工智能領域競爭對手(OpenAi)的技術威脅,以及供應鏈過度依賴中國的潛在風險。這些挑戰共同沖擊蘋果公司賴以生存的高利潤商業模式,削弱其市場主導地位,給首席執行官庫克提出了極大挑戰。
字數 :1,700
鏈接: https://t.zsxq.com/w5e6n (閱讀全文請加入星球)
周五,特朗普總統對蘋果公司提出新要求,命令其必須在美國本土生產iPhone,并威脅如果公司不配合就要加征25%的關稅。特朗普的鐵桿支持者勞拉·盧默(Laura Loomer)在社交平臺X上發文催促:“該起床 干活了,蒂姆·庫克”,提醒這位蘋果CEO已經成為總統貿易政策的主要目標。 這只是庫克在蘋果公司流年不利的一年中遇到的眾多麻煩之一。除了要應付特 朗普,庫克還要應對兩位美國法官、歐美及全球監管機構、各州和聯邦立法者,甚至包括iPhone的發明者,更不用說在人工智能領域已經將蘋果甩在身后的競爭對手們……
III. 如何加入(并閱讀全文):掃二維碼
歡迎加入 「兔主席的寶藏」 ,兔主席/tuzhuxi的精華內容分享圈。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數量 : 2024年11月上線至今,800+篇文章、300萬+字
定位 :有國際視野、理性思考的愛國主義者
領域 :熱點、國際、歷史、人文
內容 :國際臻選、快評
標簽 :美國研究、中美關系、特朗普、馬斯克、俄烏戰爭、AI、電動車、商業財經……
持續 :堅持20年創作(持續更新有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