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國家會計學院舉行的“AI+會計行業高質量發展”主題論壇暨2025年影響中國會計行業的十大信息技術評選結果發布會上,2025年影響中國會計行業的十大信息技術揭曉,分別是: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會計大數據分析與處理技術、中臺技術(數據中臺、業務中臺、財務中臺)、流程自動化(RPA和IPA)、財務云、數電票、數據治理、商業智能(BI)、數據挖掘、多模態數據分析。
2025年五大潛在影響技術分別是: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財務多模態垂直大模型、智能體(AI Agent)、數字員工及其智能調度管理、業財稅融合與數據編織。
上述論壇由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主辦,中興新云服務有限公司、浪潮數字企業技術有限公司、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元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久其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提供給中國日報網使用)
會計工作呈現數字化、智能化: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首次上榜
本次評選委員會主任,智能財務研究院院長,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勤從評選的設計、投票樣本和情況、投票結果等方面介紹了本次評選的情況。他表示,今年組委會共遴選出205位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其中新任專家為38人,特別增加了會計媒體業的專家。本次調查在10天內共收到評選問卷2282份,為保證評選數據的有效性,最后篩選出有效問卷2215份。
劉勤表示,評選結果顯示,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首次上榜即登上十大技術首位,成為年度最受關注技術,多模態數據分析亦首次入榜。潛在影響技術榜單中也出現了新面孔,即當前非常熱的AI Agent智能體技術。不同群體投票差異顯著,專家更關注技術的前沿性與系統性風險,公眾則側重技術的普及度與用戶體驗,不同領域專家的投票結果亦各有側重,體現了行業對技術應用的多元視角。通過對技術的生命周期分析可知,上榜技術都處于“導入期”與“擴散期”,其中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雖處于導入期,但因其顛覆性潛力被專家與公眾高度認可。
劉勤表示,本次評選出的當前影響技術和潛在影響技術較往年有較大改變,一方面體現信息技術迭代的速度,另一方面表明會計人員與時俱進、積極擁抱新技術的態度。他說,從長遠來看,以大模型和智能體Agen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必然會對財務流程、財務組織,乃至財務管理模式、企業發展戰略等層面產生深遠的影響。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應用也可能會對內部控制、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以及商業倫理等方面帶來新挑戰。
劉勤認為,AI在會計行業的應用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研究機構、軟件廠商、咨詢公司、人才培養機構以及會計智能化的應用主體——企事業單位的共同努力。建議政府部門與時俱進地修訂相關政策、法規和標準等,引導企業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服務廠商需提供優秀的AI產品、創造良好的應用生態,大學需提供足夠的人才和知識儲備,企事業單位需擁有自我挑戰、自我革新的勇氣,不斷更新管理理念,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技術,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會計行業高質量發展。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黨委書記張鋒表示,當前,以大智移云物區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以風卷殘云之勢改變著傳統會計職能,甚至戰略思維,這為會計服務經濟轉型的需要提供了基礎手段和工具,會計工作開始逐步向數字化、智能化邁進。深入推動單位業財融合和會計職能拓展,加快推進單位會計工作數字化轉型是《會計信息化發展規劃(2021-2025年)》明確的主要任務之一。希望各界攜手,積極探索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應用模式和規律,牢記初心,共同提高信息技術在我國會計工作的應用水平,為進一步健全財會監督體系作出貢獻。
影響中國會計行業的十大信息技術多維度解讀
針對本次評選出的十大信息技術對會計應用場景的具體影響,本次論壇邀請相關嘉賓基于不同維度或多項信息技術所屬大類的發展趨勢進行綜合分析。
本次評選委員會副主任,浪潮集團副總裁、浪潮數字企業總經理魏代森表示,“影響中國會計行業的十大信息技術”評選活動已成為會計與科技領域交流的重要平臺,持續推動中國財務數智化轉型進程。歷屆評選出的如流程自動化、財務云等技術已深度應用于企業實踐,今年發布的十大技術更具前沿性,緊密契合政策與行業趨勢。例如,數電票技術正在加速會計數據標準化,AI大模型技術成為企業探索財務智能化轉型的核心引擎。這些前沿技術的深度融合應用,將顯著提升企業財務戰略決策能力,助力構建世界一流的財務管理體系,賦能財務智能化發展。
在“十大信息技術多維度解讀”環節,魏代森表示,當前財務數智化已從流程自動化到基于大模型、智能體的智能助手再到基于多智能體協同的智能原生,邁向數據驅動、智能主導的新階段,通過智能體集群,實現智能財務的自感知、自決策、自優化。企業急需實現復合AI、數據筑基、工具補鏈、軟件重構四大關鍵躍遷。
本次評選委員會副主任,久其軟件高級副總裁曾超表示,當前多模態技術從概念邁向規模化應用,與會計行業融合不僅是工具升級,更是數據驅動的管理范式革新,未來隨著智能體協作等技術成熟,會計行業有望實現“自感知、自決策、自優化”的智能原生狀態,為數字化轉型注入新動能。
本次評選委員會副主任,中興新云總裁陳虎認為,當前,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的突破開啟財務新范式,基礎財務工作逐步由AI替代,財務重心轉向數據資產運營與智能決策。企業可整合私域與公域數據,構建上千個財務分析模型,實現費用預測、風險預警等場景的自動化。
中國核工業第五建設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總會計師許東升表示,從技術層面看,多模態大模型通過融合非結構化與結構化數據,構建智能體,重塑財務管理中確認、計量、記錄、報告全流程,但企業實際應用需應對多重挑戰。未來轉型中,建議企業結合管理實際選擇高附加值場景,財務人員則應借力大模型技術與大數據支持,把握“AI+會計”時代機遇。
本次評選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財務處處長李雪輝以醫療行業為例,展示了AI技術從業務端向財務端的滲透路徑。基于醫院政策庫與操作手冊,財務管理Agent為臨床科室提供預算編制流程指引、財務系統報錯排查等支持,顯著減少基礎工作人力投入。李雪輝認為,醫院財務轉型需借力整體數字化建設,打通業財數據壁壘,實現預算從年度編制、月度跟蹤到按天監控、動態調整的升級。在財務職能升級方向上,建議財務人員主動掌握AI工具應用能力,在成本管控、風險預警等領域探索“技術賦能業務”路徑,推動財務從后端核算轉向前端戰略支持。同時,醫療行業的AI應用需兼顧安全性與倫理性,例如在智能決策中保留人工干預節點,確保技術應用符合醫療行業特殊合規要求。(圖片由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授權提供)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