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麥忙季節,最近很多河南老鄉開始返鄉。
晚上,手機忽然間來了一條消息,打開一看,是同學群有一個同學轉發了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
打開一看,我也震驚了。
我也沒有想到人民日報會在這個時候大力推薦河南人愛吃的荊芥。
雖然這個東西在很多人看來并不是那么的友好,甚至小時候特別討厭它,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在外地,荊芥這個東西竟然成了很多游子魂牽夢繞的美食。
而我,也似乎理解為啥人民日報會在這個時間段推薦河南的美食了。
1.
我們這個同學群,說實話,很少有人說話。
誰也沒有想到,有個同學轉發了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
大家都開始聊起來這件事情。
尤其是我的一個同學,他問我老家的荊芥現在可以吃了嗎?
還問我能不能幫他郵寄一點郵費,他出各種錢。
人在深圳,時間久了,每到盛夏,就是想吃一口荊芥,尤其是想吃涼面條,放上荊芥,別提有多美了。
只是我的這個朋友人在深圳,好多年都沒有回來了,荊芥也沒有再吃過。
說實話,河南人的夏天,那就是荊芥的夏天。
沒有荊芥,似乎就沒有了靈魂一樣。
涼面條配荊芥,這是絕配,也是經典的河南美食,更是很多遠在他鄉游子心中的一道美食。
2.
把面條放在鍋里煮熟。
過一把涼水,然后撈起來,放進碗里。
放上油鹽醬醋等等一些調料攪拌一下,當然,這個時候最為靈魂的就是放一把翠綠翠綠的荊芥,再攪拌一下。
整個荊芥的傾向就出來了。
一口面條,再配上一口荊芥,那別提有多鮮美,別提有多么的舒服自在了。
當然,吃荊芥面條這還只是其一,還有一種吃法,那必然是黃瓜變蛋配上荊芥涼拌,似乎是河南人夏天的必備菜。
從院子里黃瓜藤上摘下兩彎著的、渾身長滿刺、頂端帶著小黃花的黃瓜,在院子里的水井那里清洗一下,拿菜刀拍一下,放進碗里,再從柜子里拿出幾個變蛋,往地上磕一磕,再用水清洗一下,用刀切兩半,放進碗里攪拌一下,放上香油、鹽、雞精、味精等等。
這個時候把荊芥洗好,用手隨便的揪兩下放進碗里,再攪拌一下,這個時候黃瓜的清香、變淡的味道以及荊芥的特殊氣味充滿著整個廚房。
一口下去,夏天就完整了!
3.
小的時候就特別期待夏天,除了吃西瓜,就是喜歡吃荊芥面條或者是黃瓜變蛋配上荊芥,這是河南人最喜愛吃的夏日單品了。
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那群孩子現在長大了,奔向全國各地,常年不回來,回來的時候可能也就是寒冬臘月。
回家過年,幾天之后又匆匆離別了。
成年人的老家,似乎只有冬天,白茫茫的,樹也是光禿禿的,地里莊稼也見不到什么影子,更別說那些花花草草了。
夏天,只留在童年記憶里。
而關于老家河南夏天的美食,只能存在記憶里了。
涼面條、蒸面條、鹵面條、黃瓜變蛋,荊芥、茴香等等這些好吃的童年美食。
在別的地方很難再碰到了。
所以,每當我在家里吃上這些東西之后,拍一張照發在同學群里,很多同學都羨慕的不行。
他說,人在外地,每到夏天的時候就想著這一口,就想吃一口。
但往往超市里面很少能夠買得到。
也有的人問我要一些種子,說自己要在陽臺上種。
其實荊芥也很好弄,在老家的時候,隨便的在屋前屋后或者在院子里找一個角落把它種下,灑點水,它就能夠成活了。
當然,也有的人直接買苗子帶回家種,可能把上面的頭掐一下,然后再種在地里,稍微澆點水,它就能夠成活了。
荊芥這種東西越吃越發,就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每次掐一點,隔一段時間又發出來了。
可是他說,在外地吃,就是沒有老家的那種感覺。
我想,不是荊芥變了味道,也不是自己不會做涼面條配荊芥,而是沒有那種在老家的感覺吧。
任何一個地方都有獨屬它自己的味道,比如說四川的花椒、湖北的藤椒、陜西的油潑面。
而河南,可能在夏天的時候,獨屬他的味道就是荊芥和茴香吧。
5月底6月初了,麥子熟了千百次,今年,不一樣。
所以,你多久沒回家看看了呢?多久沒吃到老家的飯菜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