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寄語
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盧福英:
在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上,來自全國的織繡大師齊聚一堂,云錦、緙絲、蘇繡、湘繡、粵秀、卞繡共同織繡出和美中華的錦繡圖卷。大家切磋技藝、分享心得,激發出無盡的創新靈感,在新理念、新技術、新渠道的共同促進下,傳統非遺技藝也在與時俱進,不斷煥發出新的活力。此外,博覽會吸引了眾多文化愛好者和收藏家,能有效幫助傳統技藝拓展市場,通過作品展示實現銷售,創造經濟價值,讓更多年輕一代的傳承人看到廣闊的發展前景,使他們更有信心投身傳承事業,為傳統技藝的傳承發展帶來源源不竭的年輕活力 。
5月30日,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主辦的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即將在福建省福州市海峽國際會展中心盛大啟幕。在這場中國頂級工藝美術大師云集、新品佳作同臺競技的行業盛會上,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盧福英將攜《獅子 老虎》《霧隱秋林》《白孔雀》等創新蘇繡作品亮相展會現場。這些參展作品巧妙地將現代元素融入傳統蘇繡,充分體現出盧福英大師對傳統蘇繡的創新理念,無論是色彩搭配,還是圖案設計都會令觀者眼前一亮。
今年是盧福英大師第四次登上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的舞臺,談及此次參展感受,她的心中充滿感慨。她表示,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為傳統非遺技藝的發展帶來了強勁的推動力,為眾多工藝美術精品搭建了高規格的展示平臺,不斷促進優秀傳統手工技藝與工藝精品走進大眾視野,全面提升工美行業整體的知名度與社會影響力。
多年來,盧福英大師不僅致力于自身藝術水平的提升,還積極投身于蘇繡人才的培養工作。她親自擔任學校刺繡藝術的高級指導老師,把刺繡藝術融入到學校的藝術教學之中,讓家鄉的孩子們從小就了解蘇繡文化歷史,熱愛這門傳統藝術。她對記者說:“蘇繡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要想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就必須與時俱進。我們既要保留蘇繡的傳統技藝,又要在表現形式上大膽創新,讓蘇繡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這種創新求變的精神,也必將成為引領蘇繡藝術發展的唯一主題。”
蘇繡三異繡《獅子 老虎》
蘇繡《霧隱秋林》
盧福英大師本次參展的作品《獅子 老虎》三異繡蘇繡作品以傳統工藝為載體,創新詮釋東方美學意蘊。作品采用經典雙面異繡技法,在真絲底料上以平繡針法呈現獅虎雙面異圖,正面猛虎凝眸低嘯,背面雄獅昂首遠眺,圖案出自攝影素材,經繡娘巧思轉化,以絲線重構光影,既保留了動物神態的真實感,又賦予其刺繡獨有的溫潤質感。《霧隱秋林》亂針繡蘇繡作品以突破傳統的表現形式,演繹出秋日山林的空靈詩境。作品以數十種色階的絲線為筆墨,通過亂針繡特有的交叉層疊技法,將薄霧氤氳的晨間山林定格于素綃之上,呈現出中國水墨畫般的朦朧意境與西洋油畫質感的厚重深沉。《白孔雀》蘇繡作品以潔白無瑕的絲線,運用多變的針法,從平針的基礎穩健,直至亂針的自信揮灑,層層疊加勾勒出孔雀羽毛的細膩光澤與層次分明的紋理,既展現了白孔雀的高潔素雅,又反映出蘇繡技藝的爐火純青,呈現出獨特的藝術效果,讓每一位觀者都能領略到傳統蘇繡在新時代煥發出的時代活力。
蘇繡《白孔雀》
“我自幼跟母親在家學習刺繡藝術,至今與蘇繡結緣了40余年。第四次參加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對我來說既是一次對過往從藝生涯的回顧和總結,也是對蘇繡未來的審視與展望,使我更加深刻地銘記傳承的初心,我深知自身肩負著將蘇繡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的重任,這種使命感在每一屆博覽會上都愈發強烈。未來,我將與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攜手共進,在傳承與創新的道路上不斷探索,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出蘇繡藝術的魅力與文化價值。相信,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的引領下,在眾多蘇繡傳承人的共同努力下,蘇繡這顆閃耀著華美光彩的藝術‘奇花’,必將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的色彩。”盧福英說道。
文|記者 賈淘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