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脈借著山水之勢應運而生,將山比作龍的形態的話,那么水就是龍的血,山水環抱的地方便是寶地,而古人早就稱山川之間的脈絡為“龍脈”。當然,古代的統治者也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陵墓選址都看中大富大貴的風水寶地,將自己安葬在龍脈上。
在中國龍脈上就有三個至今都沒被挖掘的皇帝陵墓,原因是一個挖不開,一個不敢挖,還有一個不能挖。
這三個皇帝都是誰?究竟為什么至今都沒能挖開?
一、武則天陵挖不開
武則天陵可以說是謎團重重,她的陵墓在陜西乾縣城北的梁山上,是和唐高宗的合葬墓。可以想象這座陵墓有多豪華,根據一些資深的專家推測,在乾陵地宮當中至少有五百噸的文物,不用數量計算而是用重量,這含“金”量不言而喻。
這么多價值連城的寶物豈不是很吸引人的眼球?然而許多專家卻表示乾陵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個沒被盜過的陵墓,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乾陵可以說是對所有人都“嚴防死守”,就是想開也沒門。
民國初年的時候,國內動蕩,一時之間不少人都冒險到各地盜墓,當時國民黨中有一個將領就打上了乾陵的主意。
他借著盜墓之風狂妄,自己要保護乾陵為由,帶領了一批部下在乾陵駐扎下。然而他這卻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企圖來個近水樓臺先得月。
當時并沒有多少人發現,為了掩人耳目,他們在乾陵進行“軍事演練”,經常用彈藥轟炸,實則是為了盜取乾陵中的寶物。
不過,即便用了大量的彈藥在四處轟炸,他們也沒能炸開任何一個入口。
1960年也曾有過乾陵發掘的計劃,但后來因為種種原因擱置了,乾陵就此沒被發掘過。
二、秦始皇陵不敢挖
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可以說是聞名世界的古跡,已經出土的兵馬俑就有如此震撼人心的效果,這不禁讓人對秦始皇陵探索的欲望更強烈了。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秦始皇陵地宮的宮觀百官奇器珍怪記載為“徒藏滿之”,光是文字引發的遐想就已經勾勒出一個豪華稀奇的景觀。
而且《史記》中還記載了“墓室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神秘的秦始皇陵究竟還藏著什么秘密?無論學界還是民眾都希望能夠解開謎團重重的秦始皇地宮。
即便對秦始皇陵有如此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但秦始皇陵一直都未被發掘,這究竟是為什么?
兵馬俑外觀顏色上幾乎都是統一的土灰色,但當初兵馬俑剛出土的時候不是這樣的。兵馬俑的原貌有顏色鮮艷的彩繪,在挖掘出土時就已經造成了彩繪脫落,更是在沒多久之后立即氧化,失去了原本的顏色。
而人們不得不從過去的挖掘中吸取教訓,對于文物保護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即便關于秦始皇陵有太多的未知,但為了保持文物的原生狀態,避免其遭到破壞,一般不會主動去進行挖掘。
再者,秦始皇陵的情況復雜,進行發掘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了。一旦發掘就是從上到下的大工程,而這又不是短期內就可以結束的任務,誰也不能保證在挖掘的過程中地宮里的文物不被溫度、陽光等因素影響到。
秦始皇陵地宮的環境已經是相互平衡的狀態,技術上尚且不能保證萬無一失,因此,秦始皇陵便成為了不敢挖的皇陵。
三、黃帝陵挖不得
而不能挖的則是被稱為“天下第一陵”的黃帝陵,軒轅黃帝作為華夏的第一位古帝,其地位跟影響力在每個華夏兒女的心中都是無比重要的。
黃帝陵并沒有黃帝的尸骨,只是一座衣冠冢,在傳說中,黃帝是乘龍升天了。
傳說,軒轅黃帝擊敗了蚩尤,這一戰讓黃帝名聲大噪,受到各部落的擁護,而后黃帝政績突出,于是便有了玉皇大帝派老黃龍去把黃帝帶到天上,并將其升仙這么一說。
但當地的百姓們十分不舍黃帝離開,紛紛上前去挽留他,但最終黃帝還是離去,百姓們在挽留中扯下了黃帝的一只靴子,而這只靴子寄托了百姓們的哀傷,并將其葬在了陜西省的黃陵縣。
這個故事只是個傳說,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逝者逝去但尸骨不明的情況下,其他人為了表示哀悼都會建一座衣冠冢,這說明了很久之前就有先民曾紀念黃帝。
即便黃帝陵并非是黃帝真正的埋葬之地,但在人們仍然是懷著崇高的敬意建起了黃帝祠,以表達自己的緬懷,這足以說明黃帝在歷史長河中所留下的影響之深遠。
黃帝陵也并不只是衣冠冢,它承載著的是華夏幾千年的文明,是華夏兒女對文化的認同。
四、風水影響帝陵選址
“龍脈”在風水中也就是高低起伏的山脈,帝王陵墓的選址會依據風水考慮到背后要有一座山脈作為屏障。
位于龍尾最后的被稱為“玄武”,它的走勢從主山主峰漸漸地向下低垂。作為帝王的陵墓選址當然要考慮到保持端莊尊貴,所以低垂的“玄武”與陵墓相對比,可以將陵墓襯托得氣勢雄偉高大,盡顯帝王風范。
再者說,這還是有客觀因素影響的,選址在這里可以阻擋北方的寒流入內。
就拿秦始皇陵來說,他的陵墓是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位于山西的驪山北麓。秦人崇尚的是氣勢磅礴、巍峨高大,這一點從他們的都城就可以看出來。而驪山腳下完全滿足秦人的思想觀念,東、北面皆開闊可以將都城盡收眼底。
秦始皇陵的選址和修建跟早期人們的住宅與墳墓的風水原則也不是完全相對應的。秦始皇統一六國,可以說是他的心理加上風水的綜合作用將皇陵選在了驪山,而驪山完全符合秦人追求開闊的標準。
帝王陵墓是當時政治、禮制、社會思想等方面的集中體現,在風水的影響下,他們認為陵墓的修建會影響后代和王朝發展,所以歷史上的帝王不惜耗費巨大的人力、財力去修筑皇陵。
參考信息:
陜西師范大學:風水對古代帝陵選址的影響
深圳特區報:武則天陵發掘謎團重重
新楚文化:黃帝陵歷史地位新探
科學大觀園:秦始皇陵地宮能不能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