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馬斯克在X平臺上發帖,承認因為巨大的阻力,削減開支的行動已經失敗,未來,自己將回歸特斯拉。
馬斯克的顧問職位期限只有130天,大概在5月底到期,此番公開承認失敗,相當于告別信。當初上臺時有多么意氣風發,現在離開就有多么沮喪。
那么,馬斯克為什么會失敗?
首先,馬老板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他以為,自己在特斯拉,在推特能夠隨時隨地,解雇任何人,到了聯邦政府,也可以看誰不順眼就解雇誰,他錯了。
全世界的公務員,都有“公務員制度”保護,美國也不例外,有1883年通過的《彭德爾頓法案》,規定公務員要考試錄用,而一旦通過了考試,就很難被解雇。
除非,他犯了什么法,在沒有犯法、沒有重大失誤的情況下,幾乎不可能被解雇。
迄今為止,被“政府效率部”解雇的,主要是兩類人,一是未通過試用期的人員,比如衛生部,一口氣開除了幾百人,都是試用期人員;
二是國際開發署,開發署這種單位,享受公務員待遇,但為了搞顏色革命,就得和官方減少聯系,于是其工作人員,僅僅是享受公務員的待遇,不享有公務員身份。
所以,解雇起來要容易得多。
很多人不明白,為啥全世界的公務員,都要有“公務員身份”作為保護呢?為什么不能一句話就開除?
這是因為,如果一句話就開除,勢必產生嚴重的人身依附關系,假如你的領導可以隨意開除你,請問你怕不怕?
肯定怕,你就會事事聽命于他,實際上不再是國家公務員,而是成了領導的私人隨從,私人隨從多了,整個部門就成了獨立王國,針扎不進,水也潑不進。
有人說,給你公務員身份,你就不怕領導了?
還真是。
以前我在體.制內的時候,經常在業務問題上頂撞科長,看到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一言不合就開罵那種,科長氣得夠嗆也不能怎樣,這就是底氣,想開除我?
我也沒犯法,僅僅是業務問題壓根不可能開除,連走流程的第一步就不通,如果想把我弄到別的部門,那流程麻煩得能讓他絕望,沒有幾年下不來。
別說科長,局長也開除不了我,直屬上司無權開除下屬,是體制內的常識,如果沒有身份保護,我哪敢呀。
所以,你說重不重要?
動不了《彭德爾頓法案》,就注定了馬斯克再怎么解雇,再怎么節省開支,空間也十分有限。
按照“政府效率部”的統計,合計才節省了1700億美元,其中存在不少水分,真實數字能有一千億就不錯了,距離馬斯克當初夸下的兩萬億美元海口,差了不止一星半點。
其次,馬斯克的改革失敗,還來源于自身地位尷尬,“政府效率部”不是正式部門,馬斯克也不是正式雇員,既不是政務官,也不是事務官,而是特殊雇員。
這樣的身份,意味著一個問題--地位尷尬。
馬斯克的初始權力很大,等于特朗普之下,萬人之上,相當于咱們古代的丞相,或者現代的總理,行政體系二號人物。
然而,美國的體制是有總理的,是有二號人物的,就是國務卿,雖然國務卿看起來是主管外交的,但實際上,國務卿掌握著部分國內管理職能,是妥妥的二號人物。
本來人家就有二號人物,你馬斯克再插一腳進來,當二號人物,請問國務卿怎么看?不就等于削了盧比奧的權?
你要是個正式職務,也就算了,問題馬斯克都沒有正式職務,只算個臨時工,換了你是盧比奧,你能舒服?一個臨時工,就想取代我堂堂二號人物?
所以,馬斯克和盧比奧不管私人有沒有恩怨,利益都注定是無法調和的,吵架是必然的。
盧比奧的背后是共和黨建制派,馬斯克這么一吵架,就得罪了共和黨建制派,雖說建制派式微,但還是有一些席位的,特朗普也不想和他們撕破臉。
因此,他除了和稀泥,就是站在盧比奧一邊。
后面,馬斯克又相繼和貝森特、納瓦羅吵架,無一例外,特朗普都不怎么支持馬斯克,許多人不明白,為啥會這樣?
其實根源還是馬斯克的尷尬地位,你一個臨時工,憑啥管大家?哪條法律給你的勇氣?
而臨時工身份的背后,是馬斯克所代表的硅谷右翼,在政治上影響力還不夠,大家要知道一點,原先馬斯克是左派的,彼得·蒂爾等人也是左邊的,為啥會跑到特朗普陣營?
因為民主黨那邊塞滿人了,沒有他們的位置了,何況民主黨還大搞環保等政治正確,令硅谷右翼深惡痛絕。他們想抬升自己的身價,獲得更好的政治地位,只能投川。
但誰都看得出來,川本人也好,共和黨整體也罷,并沒有把硅谷右翼看作自己人,只把他們當錢袋子,大選時,雙方目標相同,關系自然就親密,大選結束了,要分蛋糕,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們知道,政治上有個原則,就是一個人,不能既有錢又有權,否則容易控制不住。
共和黨對硅谷右翼的看法,大致相同。
在共和黨看來,你們已經那么有錢了,馬斯克甚至是世界首富,要是再給你們權,那還得了?
因此,在分權時,特朗普給硅谷右翼的位子,要么是馬斯克這種臨時工,要么是一些看上去很重要、實則無足輕重的。
這也不能怪老川,你都世界首富了,要是再給你大權,咱倆到底誰是總統,就不好說了。
所以,老川一邊讓馬斯克“砍人”,一邊又防著,時不時讓建制派掣肘一下。
咱們說句實在的,如果真心改革,那么開除掉的官員,起碼得送進去幾個,殺雞儆猴。
然而,你看到有人被送進去?
沒有,一個都沒有。
馬斯克的改革,從一開始就沒有成功的可能。
我記得,在馬斯克上臺初期,拔了國際開發署這個機構時,國內有一種論調,說馬斯克的作用,比紀委大。
現在再看看,顯然,馬斯克的作用遠不如紀委,起碼,紀委能把落馬的人弄進去,而馬斯克開除的人不僅不多,哪天特朗普下臺了,民主黨回來,還可以重新聘請。
事實再次證明,治國,是一門十分復雜的綜合性學問,你會經營企業不等于你能治國。
當然,離開對馬斯克而言,絕對是好事。現在的華盛頓,處于暴風雨的前夜,提前離開雖然遺憾,也避免了腥風血雨。
比較難搞的是特朗普,在整個特朗普內閣中,馬斯克是為數不多的真正想干事的人。
想干事的人走了,那么剩下來的,就是溜須拍馬之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