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5月27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戴曉蓉 通訊員 任思思 牛亞峰)5月25日,由中國鐵建承建的全國首例鐵路蓋上智慧物流園——深圳平湖南綜合物流樞紐項目二期工程鋼結構主體正式完工。據了解,該工程將于年內竣工建成,投入運營后,深圳將形成公鐵海多式聯運與城市配送“無縫銜接”的智慧物流運輸新格局。
平湖南綜合物流樞紐項目位于龍崗區,是全國首批23個國家物流樞紐重點工程之一,項目地處城市“幾何中心”,東臨丹平快速路、北接機荷高速、南連水官高速,由京九鐵路和廣深鐵路圍合,平鹽鐵路、平南鐵路在此交會。該工程分兩期進行建設,其中一期工程平湖南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已建成投運。
由中國鐵建承建的項目二期智慧化物流綜合體,總建筑面積達85萬平方米,鋼結構主體工程規模龐大,施工內容包括新建13棟物流倉庫、4條運輸坡道及2條附屬通道等。其中,物流倉庫主體結構為4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形式,總高度超40米,梁板結構支模最大高度12.5米,最大跨度達24米,鋼結構總量超10萬噸,比2個“鳥巢”的用量還要大。
據介紹,面對施工安全風險高、質量管控難、多設備集中作業協調難度大等難題,中國鐵建項目建設者優化鋼結構施工節點及管線綜合排布設計,采取“菜單式發貨”策略,將提前預制好的鋼構件運輸到現場,通過起吊機將鋼柱、鋼梁吊起,放置到對應的位置依次拼接固定,就像“搭積木”一樣完成鋼結構安裝,大大提升施工生產效率。施工中,鋼構件月均安裝量達1萬噸,高峰期每周完成800根鋼梁、140根鋼柱安裝,刷新行業同類型施工紀錄。
同時,建設團隊依托“智慧建造”賦能,引入“BIM+無人機巡航”數字化施工技術,輔助進度偏差分析與調整,實現鋼結構安裝全過程可視化管控,有效確保工程質量。
記者在現場采訪看到,在緊鄰施工現場的一期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內,“灣區號”深圳中歐班列笛聲嘹亮,一列列滿載貨物的集裝箱裝上火車運往東南亞、中亞和歐洲。據了解,目前,深圳中歐班列保持每月19列開行頻率穩定運營,累計開通出口線路18條,通達德國、波蘭、俄羅斯、白俄羅斯、老撾,以及中亞的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多個國家。
深圳平湖南綜合物流樞紐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全國最大單體鐵路物流中心和亞洲單體規模最大的“公、鐵、海”多式聯運中心,實現“鐵路+城市物流”功能融合,對進一步促進中歐班列提質增能,進一步發揮“一帶一路”建設輻射帶動作用,助力深圳打造全球物流樞紐城市具有重要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