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機刷到朱媛媛的消息時,正是她頭七剛過的晚上。屏幕上滿是“劉敏濤含淚送別”“倪萍宋丹丹現身追悼會”的推送,配圖里熟悉的演員們眼含淚水,可仔細一看日期,不對啊——劉敏濤那張分明是去年粉絲接機時的舊視頻,倪萍和宋丹丹同框的畫面,還是三年前某活動的抓拍。心里突然一沉:有些人的良心,怕是被流量啃得連渣都不剩了。
朱媛媛走得突然,辛柏青的訃告里只說“因病離世”,沒提五年抗癌的艱辛??蛇@邊追悼會還沒辦,那邊“內幕消息”就滿天飛了。有人截了劉敏濤去年在機場抹眼淚的視頻,配文“送別好友當場痛哭”;有人把倪萍早年參加綜藝的鏡頭剪進去,說“老姐妹最后一別”;最過分的是,不知誰翻出辛柏青十年前和女搭檔的采訪,硬說“夫妻早有裂痕”。更有人給她女兒P了張“演唱會含淚悼念”的圖,小姑娘才十幾歲啊,點開評論區全是“媽媽在天上看著”的惡意揣測。
縣城里辦白事,講究“頭七回魂”,可這些人連頭七都等不及。他們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把逝者的親友一個個拖上熱搜:李乃文換了黑白頭像悼念,有人說“故意賣慘”;馮遠征轉發訃告,評論區追著問“你當年和梅婷的事是不是真的”;連她八旬老父母都沒放過,造謠“后悔讓女兒拍戲”的文章,閱讀量輕輕松松10萬+。有個開小賣部的老哥哥說得直戳人心:“咱農村人發喪,最忌諱驚擾逝者安寧,這些人倒好,把人家的病床當流量提款機。”
翻出朱媛媛早年采訪,她總說“演員得把自己藏在角色里”。中戲畢業時,她放棄了繁花似錦的娛樂圈,跟著辛柏青住筒子樓;懷孕時推掉所有紅毯,穿著家居服給丈夫熨演出服;后來患病,劇組沒人知道她每天帶著化療泵走位,殺青那天還笑著說“下次合作”。就像她演的《海洋天堂》里的單親媽媽,把苦咽下去,給觀眾看甜。
可現在呢?她的病房成了“抗癌秘聞”的素材庫,辛柏青的沉默被解讀成“婚姻破裂”,連女兒學校門口都被蹲守——這些人不知道,朱媛媛生前最怕給人添麻煩。鄰居張嬸還記得,去年冬天看見她在小區散步,穿得像普通退休阿姨,手里攥著止痛片,遇見熟人還笑著說“遛彎兒呢”。這么低調的人,死后卻被扒光了隱私,像菜市場案板上的魚,任人剁成流量餌料。
刷到李乃文的悼念文時,突然想起二十年前的一個細節。那時候朱媛媛剛拿獎,李乃文在后臺跟她開玩笑:“你這戲瘋子,連生孩子都要算著殺青日期?!爆F在這位老搭檔只寫了句“媛媛,一路走好”,配圖是中戲93班的老照片。照片里的她穿著校服,眼睛亮得像星星——那是還沒被流量污染的年代,演員靠角色說話,朋友用沉默送別。
可現在的評論區呢?翟天臨悼念被罵“論文造假蹭熱度”,趙麗穎發文被說“買熱搜”,連國家話劇院的訃告下都有人問“遺產怎么分”。想起村里辦喪事,再窮的人家也要擺碗清水,怕逝者的魂靈口渴。現在的網絡世界,連這碗清水都省了,只剩一群舉著手機的看客,等著從別人的悲痛里舀一勺流量。
昨天路過縣城影院,正在放朱媛媛的《送你一朵小紅花》。她演的那個患癌母親,在菜市場為一毛錢斤斤計較,轉身卻把救命錢塞進病友手里。后排有個小姑娘問媽媽:“這個阿姨怎么總演苦情戲?”媽媽說:“因為她把苦嚼碎了,才讓觀眾嘗出甜?!爆F在想想,這句話送給那些造謠者正合適:你把別人的苦難嚼碎了,嘗到的就只有腥甜的血。
朱媛媛走了,但她留下的角色還在——《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里的李云芳,《家有九鳳》里的初七鳳,都是貼著地面生長的普通人。她用一輩子告訴我們:演員的體面,是讓觀眾記住角色,而不是記住八卦。可現在的某些人,把體面撕成碎片,踩在腳下換熱搜。
村口老槐樹被雷劈了,村里沒人去砍它,都說“老樹成精,得留個念想”。對待逝者,咱老百姓講究個“死者為大”,這不是迷信,是人心底的善。那些在鍵盤上蹦跶的人,真該去看看朱媛媛的戲,看看什么叫“把角色刻進骨頭里”,也看看什么叫“人走了,口碑還在”。
最后想說,流量是風,吹過就散了;作品是根,永遠扎在地上。朱媛媛走了,但她的戲還在電視里播,她的名字還被同行敬重,這就夠了。至于那些吃相難看的人,別忘了:互聯網有記憶,而良心,會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