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您拍一下車輛受損部位”“請打開行駛本,我進行證件核實”“請查收文書并簽字”……北京公安交管局交通事故遠程處理中心里,專席人員正通過視頻處理發生在20公里以外朝陽北路的一場剮蹭事故。專席人員熟練地指導當事人做好安全防護并進行拍照取證,不到10分鐘就完成了事故處理。
截至2025年4月,北京市機動車總量達794.3萬輛,小事故容易引發大擁堵。在傳統交通事故處理模式中,交警趕赴現場耗時較長,事故車輛占路易引發擁堵,當事人還需往返交管部門和保險公司之間,費時費力。如何最大限度壓減交通事故處理中的占路時間和結案時長,事關道路通行效率和群眾出行體驗。2020年7月,北京公安交管局交通事故遠程處理中心成立,通過視頻連線、電子證據采集、智能信息識別等技術實現交通事故“快清快處”。
北京公安交管局事故處理支隊支隊長于海濤介紹,遠程處理模式中,專席人員接警后第一時間與報警人電話聯系,同步通過手機短信發送程序鏈接,報警人可一鍵進入小程序并建立視頻連線。當事人只需將手機鏡頭對準事故現場,工作人員即可通過視頻截圖“一拍取證”系統進行自動核查,隨后,專席人員在民警指導下在線定責,并通過短信方式推送電子文書。事故處理完畢后,系統可將案件直接推送到保險理賠專席,實現事故處理、保險理賠線上“一站式”服務。“目前,北京交通事故遠程處理已實現輕微交通事故‘1分鐘接警,4分鐘挪車,一刻鐘辦結’的效果。”于海濤說。
隨著遠程處理模式的不斷完善,其處理類型也逐步拓展,從機動車輕微車損事故等情形相對簡單的財產損失事故,延伸到涉及非機動車、人員輕微受傷事故,并將節假日發生在高速公路易引發后車排隊等事故類型納入處理范圍。“中心由最初每日處理60余起事故,發展到今天日均處置1600余起。通過技術升級,現在可以實現當事人、處理專席、民警、保險專員視頻群聊,同框參與事故處理。”于海濤告訴記者,通過遠程處理的事故,平均3.8分鐘即可將車輛挪離現場,與民警現場處置相比,事故占路時間節約60%以上。
截至目前,處理中心已累計遠程處理交通事故182萬余起,群眾報警后平均等待時長僅為0.84分鐘。
在處理中心,記者觀察到,“交管+保險”集中辦公模式下,對于符合快速理賠條件的事故,遠程中心可以實現從處理到理賠的無縫銜接,無需當事人提供責任認定書、現場照片等材料即可完成理賠。
據了解,當前已有人保、太平洋、平安、國壽、中華聯合5家保險公司入駐遠程處理中心。通過遠程處理的小額車損和輕微人傷事故,平均理賠結案周期縮短近三天,最快24小時內即完成賠付。(經濟日報記者 曾詩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