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朝陽區城管委獲悉,自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朝陽區全面統籌規劃、全域綜合治理、全鏈條推進再生資源回收,探索可回收物管理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區月均可回收物回收量達5.5萬噸,今年一季度,回收利用率達到了47.99%。
朝陽區在居住小區(村)內各個桶站增設可回收物投放容器,采用“固定+流動”的方式因地制宜設置1000余個可回收物交投點;為滿足可回收物和大件垃圾中轉、暫存要求,在全區設置8處可回收物中轉站、1座大件垃圾處置中心。在高安屯設置1處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并在朝陽區東南方向黑莊戶規劃建設1座再生資源分揀中心。由此形成“便捷交投、分類收運、規范分揀”的閉環回收管理體系,實現了源頭分類到末端分揀轉運的良性循環。目前,朝陽區月均可回收物回收量達5.5萬噸,今年一季度,回收利用率更是達到了47.99%,逐步構建起規范高效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
2025年,朝陽區將完善300個居住小區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目前,已在全市率先試點智能回收機回收模式,通過投放可回收物獲得現金和紅包獎勵的方式,激發居民積極性。截至5月10日,朝陽區共投放智能回收機133臺,回收總重量達408噸,居民已提現金額18.68萬元。
2024年11月,朝陽區啟動“新風‘朝’可回收物集中投放日活動”,旨在讓可回收物交投成為垃圾分類的新熱點和新時尚。同時借助“新風‘朝’”品牌實現規模效應,建立長效運行機制。目前,六期活動累計吸引近4.7萬人次參與,可回收物回收量約250噸。
此外,朝陽區還在全區43個街鄉同步開展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工作。參照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平均費用170元/噸的標準進行補貼,激發居民和企業參與低值可回收物回收的熱情。針對流動回收車管理不規范問題,全面梳理流動回收車輛臺賬,分類別開展專項整治,推動轄區內規范點位開展備案,清退不規范點位。同時,通過開展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備案,逐步規范再生資源經營企業運行。
未來,朝陽區將探索更多可持續回收模式,致力于實現垃圾減量、資源循環利用和綠色發展目標。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趙婷婷
編輯/汪浩舟
(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