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龍舟賽其實年年有,但要說今年什剎海的“金融街杯,還真有點不一樣,33家單位,300多個健兒,場面不算頂級大賽,但氣氛絕對不擺爛,國家統計局、新華社這些大廠隊伍齊上陣,拼的可不只是面子,比賽現場水花四濺,龍舟在后海劃出一道道弧線,有種“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既視感,雖然是體育季的常規動作,但這回的參與度和競技狀態,還是讓不少“懂球帝眼前一亮
說到龍舟賽,外行看熱鬧,內行其實也很挑剔,劃龍舟這事看著簡單,真上手就知道,隊員之間的配合、節奏、體力分配,都是門檻,尤其是后海這種天然賽道,水流、風向、觀眾氛圍全都影響發揮,這次的33支隊伍其實各有底牌,像中信金融資產代表隊,最后能劃到59.02秒的全場第一,這成績拿到北京同類賽里都能排進前幾,背后說明實力還是硬核,當然也有很多隊伍在節奏和耐力上“被教做人,起步猛沖,后程掉速,妥妥的“前浪變回浪頭
比賽過程其實挺有看頭,現場隊員們拼得很兇,劃槳的動作整齊劃一,氣氛比想象中還要燃,很多都是平時穿西裝打領帶的精英,這回一身運動裝扎進水里,畫風一換,氣場都不一樣了,龍舟比賽本身就講究團隊協作,誰要是想著“單打獨斗,分分鐘被隊友噴到懷疑人生,這次不少隊伍就吃了磨合不夠的虧,有的隊友節奏跟不上,結果全隊劃得七零八落,場邊有觀眾直接點贊回懟:“這不是劃龍舟,是真人版‘拉扯’
其實今年龍舟賽的一個亮點,就是參賽單位的多樣化,從體制內到企業再到新聞機構,場上“對噴不多,場下交流其實挺有料,這種文體活動原本就是給不同圈層搭橋的好機會,金融街街道也確實抓住了機會,比賽之外還在現場搞了些互動環節,觀眾和參賽隊員能直接拉家常,這種氛圍感遠比單純比誰快有意思多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拿冠軍,但每個人都能有參與感,場面也少不了“凡爾賽和“自嘲,有隊員下水前還互相打趣:“今天不掉槳就能吹一年
當然,要說今年龍舟賽最大的看點,還是在比賽本身的技戰術層面,很多隊伍明顯是提前下了功夫,起步階段就能看出訓練痕跡,有的隊伍一聲令下,槳如一人,劃水的節奏帶點機械感,速度也明顯快于其他隊,但頂不住全程高強度,不少隊伍后半段開始力竭,劃到最后幾乎靠意志力在撐,這也是龍舟賽的常見問題,怎么分配體力、怎么調整隊形,都是賽前教練最頭疼的事,這次中信金融資產能拿第一,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節奏和體力分配得當,最后沖刺還有余力,其他隊伍則是“起飛容易,落地難
現場觀眾的參與熱情也值得一提,什剎海這塊地本來就是老北京人愛混的地方,比賽當天現場人頭攢動,不少人邊看邊點評,甚至有網友調侃:“這比世界杯還刺激,畢竟有同事參賽,輸了明天還要在食堂對噴,現場氣氛被烘托得很到位,龍舟賽原本就是中國傳統體育項目,現代都市版的“賽龍舟,既有儀式感也有生活氣息,很多年輕人甚至邊直播邊看比賽,彈幕里各種“梗層出不窮,什么“劃水天花板“金融街F1都出來了
說到輿論氛圍,其實這類群眾性體育賽事,多少都會有點“比拼面子的成分,誰都不想當倒數第一,但真要說競技水平,其實大部分隊伍還是業余狀態,能把龍舟劃得不出大錯,已經算是合格,至于某些隊伍掉槳、失誤,這都是正常操作,體育精神說到底就是參與第一,贏了固然要秀一波,輸了也別太玻璃心,畢竟不是職業聯賽,大家都是來體驗生活、增進感情的,觀眾的包容度其實也挺高,更多是看個樂呵,順便為自家單位打打call
金融街街道的組織能力也得點個贊,這么多單位、這么多人,現場秩序基本沒出大亂子,比賽節奏安排得緊湊,觀眾互動和后勤保障也都在線,未來要是能繼續搞大點,甚至搞成北京一年一度的“標志性龍舟節,那看點和話題度肯定還能上一個臺階,其實這次比賽看下來,有些隊伍已經開始嘗試引入更多科學訓練,比如分組對抗、體能分段、戰術調整,未來如果能有專業教練團隊進駐,比賽水平估計還能再提一檔,到時候是不是能出點“民間大神,還真說不準
最后,龍舟賽歸根結底是個窗口,不光是體育競技,更是社會氛圍和團隊文化的縮影,這次“金融街杯讓不少原本八竿子打不著的單位在水上一較高下,說熱血也好,說情懷也罷,真正的價值還是讓大家在快節奏生活中找到一點團隊的歸屬感和榮譽感,至于成績,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這份參與和團結的精神傳遞下去,明年再見的時候,或許又有新的高手和新鮮看點,你說巧不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