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得克薩斯州議會以86票對59票通過SB17法案,得州州長格雷格·阿博特迫不及待地宣布禁止中國公民購房。然而,他或許沒有料到,這個看似地方性的立法動作,會引發中國連續三個月累計拋售487億美元美債的連鎖反應,更沒想到這個政治秀場會演變成檢驗美元霸權成色的壓力測試。
法案通過次日,中國財政部公布的持倉數據顯示,美債持有量已降至7654億美元,較2013年峰值縮水42%。這種精準狙擊絕非臨時起意——中國同期黃金儲備連續18個月增長,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覆蓋40國,構成了一套完整的"去美元化"組合拳。而美國財政部被迫以4.5%收益率發行新債應對資本外流,這個數字比美聯儲目標利率高出75個基點,暴露出市場對美債信用的深層憂慮。更諷刺的是,得州法案援引的"國家安全"理由在數據面前不堪一擊:中國實體在美持有土地僅占外資總量1%,不到加拿大持有量的1/30,連盧森堡這類微型經濟體都比中國多持有15%的美國土地。
這位急于擠進特朗普核心圈的州長阿博特,在簽署禁令后民調支持率飆升7個百分點,直接進入副總統候選人考察名單。這種政治投機折射出特朗普2.0時代的用人邏輯——國務卿魯比奧身兼四職的混亂架構,本質上是為阿博特這類對華鷹派預留的晉升通道。法案中暗藏的兩記陰招更能說明問題:將最長租期從100年壓縮至1年,等于變相禁止中資企業在得州設立分支機構;而條款中"包括持加拿大綠卡的中國公民"的表述,則開創了基于血統的歧視性立法先例。
三月份全球資本流入美債市場1832億美元之際,中國單月拋售規模創八年之最,直接導致十年期美債收益率突破4.5%心理關口。這種操作遠非情緒化宣泄——中國外匯儲備中非美資產占比已提升至35%,而通過CIPS系統完成的人民幣跨境支付額同比激增68%,形成對SWIFT系統的實質性替代。俄羅斯財政部前顧問謝爾蓋·佩列斯拉夫斯基的評論一針見血:"當美國把私有財產保護變成選擇性承諾時,37.4萬億國債的利息支出超過軍費的債務人,正在親手拆解自己的信用基石。"
在住房缺口達75萬套的背景下,將房價問題歸咎于中國買家純屬轉移矛盾。但更危險的信號在于立法泛安全化的趨勢——繼佛羅里達州2023年出臺類似禁令后,全美已有12個州醞釀相關法案,這種政治病毒的擴散速度比預期更快。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測算顯示,若各州效仿得州政策,在美中資企業不動產價值將面臨1200億美元的直接損失,這個數字相當于中美年度貿易額的15%。
特朗普團隊顯然低估了中國的反制工具箱。除了金融領域的對稱打擊,中國商務部正在審查得州農產品進口許可,該州每年向中國出口價值54億美元的棉花和牛肉。更具象征意義的是,中國出版協會宣布暫停購買美國圣經印刷版權——這個看似不經意的決定實則打中特朗普軟肋,因為美國市場上70%的圣經在中國印刷,禁令直接影響福音派選民的核心訴求。
當美國打破"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的產權保護傳統時,其所謂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主張已自相矛盾。而中國通過黃金增持、本幣結算、美債減持的三步走策略,正在重構后美元時代的儲備貨幣邏輯。國際清算銀行最新報告顯示,全球央行美債配置比例已從2015年的65%降至2025年的47%,這個趨勢在得州法案通過后呈現加速態勢。
歷史總是充滿戲劇性輪回。2008年金融危機時中國增持美債被視作拯救華爾街的壯舉,十七年后同樣的操作方向逆轉,卻成為戳破美國債務泡沫的銀針。得州議會那86張贊成票不會想到,他們以為的地方保護主義投票,最終變成壓垮美元信用的又一根稻草。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的警告:"當立法者把契約精神變成政治工具時,他們砸碎的是整個西方金融體系的承重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