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在廣州喝早茶,廣州市民百般滋味。
茶還是以前的那個茶,味已經不是以前那個熟悉的味道了。
廣州擬為早茶立法,有人稱這就是一個笑話,
不信等著眺。
此事你怎么看?
點個關注不迷路。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廣州擬為早茶立法沖上熱搜這件事。
央視新聞談廣東早茶茶位費和預制早點!
談起廣東如今的喝早茶,大家普遍的一個感受就是價格越來越貴,味道越來越離譜。歸根結底都是茶位費和早茶菜品惹的禍。
連日來,上到央視新聞,下到自媒體都對廣州即將針對早茶文化即將立法進行了采訪和報道,甚至還下發了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主要是針對市民關心的茶位費到底該不該收,收多少比較合理展開調查和討論。眾所周知,在廣東喝早茶,在客人還沒有開始下單之前,服務員通常會上前詢問客人喝什么樣的茶。
這就涉及到茶位費的問題,茶位費通常是按喝早茶的人數來確定的。一般情況下茶位費是每位在50元到10元左右。這個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有的茶館茶位費高得離譜。
媒體在采訪和調查中發現,年輕人對于3元到5元的茶位費基本上是能接受的,對于8元到10元的茶位費,年輕人還是覺得有點貴了。
因為在一些市民看來,喝早茶通常是以家庭為單元或者幾個人一起去的,在沒有吃食物的情況下,就已經支付了十幾元的茶位費。
一些市民認為收費沒有問題,但前提是合理才行,那究竟什么樣的收費區間才是合理的呢?立法的話又該如何界定合理的區間呢?
除了茶位費,另一個不得不談的話題就是預制餐點的問題。大部分市民吐槽,如今的茶點和以前的茶點的味道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預制品的出現是問題的根本所在。以前是現做現買現吃,現在做之前基本都是半成品。
有市民吐槽,如今的茶點明顯沒有以前的新鮮,但價格還是沒有變化。廣東人喝早茶講究的就是一個新鮮.
隨著預制茶點的出現,有市民建議早茶立法,對于酒樓的預制品和非預制品必須明確標注和說明,預制品茶點收費當然不能比新鮮茶點價格高。
網友:沒意義了,茶位費貴到離普,預制菜更難吃
廣州早茶立法究竟有沒有必要,立法只是一紙法文,能不能運用到廣東人的生活當中,還很難說。看看網友是怎么說的。
有網友說,沒有粵語的傳承,沒有廣州話的存在,廣州早茶還是廣州人做出來的早茶嗎?所有的廣府文化依托的是藉由粵語代代相傳守護千年的人文價值觀!廣州人大首先要立法的是保護粵語的傳承,而不是把廣府文化的價值觀消費消滅殆盡!
有網友說,作為廣州人我是認可茶位費的,你想想,如果不收茶位費,商家肯定不讓你久坐,這種飲茶還有何意義?那些不認可茶位費的外地人大可不必去茶樓,廣州到處都有早餐店。
有網友說,食在廣州,聲名遠播。廣州早餐,南北美食,遍布各處,豐儉由人。到免茶位費的飲食店叫吃早餐,以食飽肚為主。
去茶樓酒店飲茶的叫嘆茶,以消磨時間會友品嘗美食為主。長時間占用座位,享用茶葉開水服務,收取茶位費是應該的。對收費標準可否以時間長短計算,如半小時收2元,一小時5元,二小時以上10元。
小編觀點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任何事情一旦沾上銅臭,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會變味。早茶也一樣,如今讓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一切變化都是市場經濟的縮影。
小編想說的,這一切問題的癥結和根源都是利益和人心在作祟,只有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才能為利欲熏心的茶樓套上法律的枷鎖,讓其不忘初衷,對傳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保留前人難能可貴的手工藝而繼續發揚光大,堅守真正的粵味!使得一盅兩件源遠流長!
此事你怎么看,說出你內心的觀點和看法,歡迎點贊和轉發,就相關問題和觀點進行探討和交流,有你點評更精彩!共享陽光,共擔風雨。
聲明:取材網絡,謹慎辨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