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編:李葉
受訪者:孟超(清華大學派駐平谷區南山村第一書記)
供圖: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前言
在鄉村振興的宏大戰略布局中,設計正逐漸成為一股關鍵力量,為眾多鄉村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北京市平谷區的南山村,便是一個借助設計實現華麗轉身的典型范例。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后孟超博士的帶領下,南山村通過一系列精心規劃的設計舉措,成功從一個“空心村”轉變為充滿魅力的鄉村振興典范。
觀點提純
“南山村的成功關鍵在于專業人才對南山村的把控,這需要因地制宜,否則無法套用模板。我們需要以精準把控當地為前提,根據每個階段的需求制定發展路線并不斷調整。因此,我們應將因地制宜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以便更多專業人才判斷?!?/p>
南山村的困境與機遇
南山村地處北京平谷區東北部深山區,四面環山,雖擁有秀麗的自然風光,但也曾因地理環境閉塞,發展受到極大限制。過去,村里產業單一,農產品價格低迷,基礎設施落后,大量年輕人外出打工,導致房屋閑置,村子日漸蕭條,成為名副其實的“空心村”。然而,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南山村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23年年底,孟超博士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來此采風,被當地自然風光和淳樸民風吸引。在多方協調下,孟超博士作為北京市第7批第一書記中的一員,開啟了在南山村的“藝術駐村”探索之旅,旨在借助藝術與設計的力量,拉動南山村其他產業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遠眺南山村
設計助力南山村振興的實踐
藝術季打造文化地標 2024年夏天,清華美院團隊發起了“沃野繽紛——北京南山藝術季”。此次藝術季邀請了京津冀地區8所藝術類院校近300名師生,深入南山村進行在地性藝術創作。師生們與當地村民和手工藝人緊密合作,歷時數月,完成了近30件大型藝術作品。 這些作品形式多樣、內涵豐富。比如董書兵教授的《南山之子》,以鎳青銅打造巨大嬰兒酣睡于捕夢網搖籃的形象,傳遞出寧靜純真的氛圍,讓游客能在南山村找到心靈的寧靜;陳輝教授等人的《春風灼灼》,利用龍骨鐵架、可再生滌綸紗線和光纖燈帶,抽象展現桃花之美,詮釋了南山村人堅韌與溫情的心境;高滿君等人的《百鳥歸巢》,由100只形態各異的鳥兒組成光環雕塑,象征團聚與歸屬感,喚起游子的思鄉之情。藝術季期間,除了豐富的藝術展覽,還舉辦了音樂會、戲劇表演和手工藝市集等活動。這些藝術作品和活動,不僅為南山村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氛圍,更成為新的文化地標,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賞體驗,極大地提升了南山村的知名度。
基礎設施與民宿改造 在孟超博士的推動下,南山村的基礎設施得到了高標準提升。村路重新鋪設,變得蜿蜒平坦,交通更加便利。同時,通過土地和房屋租賃流轉,對226處民房和3處村集體土地進行更新改造。目前,已有30多家風格各異的精品民宿開張營業,既有北京四合院、徽派青磚房,也有歐式、日式建筑,滿足了不同游客的住宿需求。還有幾十家民宿正在改造中,預計全部完工后可提供350個房間。這些民宿的改造設計,既保留了鄉村的原始風貌,又融入了現代的舒適與便捷,為游客帶來獨特的住宿體驗,也為村民增加了收入來源。
多元業態規劃 為了豐富鄉村旅游的內涵,孟超博士團隊積極規劃南山村的多元業態。村里配套建設了餐廳、勇士谷、農夫集市、星空營地等設施,還在規劃茶社、花房、咖啡屋、酒肆、書吧等新業態。這些規劃不僅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休閑娛樂選擇,也為當地創業者提供了發展機會,吸引了許多人前來考察投資,進一步推動了南山村的經濟發展。
數字藝術創新 在孟超博士的協調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馬賽帶領團隊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頻合作,在南山村打造數字光影文化地標。以仇英《桃花源圖》為背景,創作了《樂源》《南山桃花源記》等多媒體藝術作品。這些作品運用現代鏡面材質、激光投影、LED大屏幕等先進技術,將現實與虛擬交織,重現“世外桃源”的美景。夜幕降臨,激光光束與村中的建筑、樹木、山川交相輝映,讓游客仿佛穿越時空,踏入仙境,為南山村的夜晚增添了獨特的魅力,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在夜間停留,促進了當地夜間經濟的發展。
2024南山藝術季路引
設計助力南山村振興的成效
經過一系列的設計改造與建設,南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空蕩蕩的街道,如今布滿了藝術裝置和壁畫,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曾經不善言辭的村民,如今自信地談論著自己參與創作的藝術作品,臉上洋溢著歸屬感和自豪感。從經濟數據來看,南山村的發展成果顯著。2024年截至10月,這個原本游客稀少的山溝村莊,已接待游客3萬人次,村民自營民宿的收入較往年增加了3倍。整體建成后,預計年均接待游客數量將增加到7萬人次,村集體預期年收益150萬元,物業公司可提供92個崗位,為當地村民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拓寬了增收渠道。南山村的成功,不僅提升了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還為其他鄉村提供了可借鑒的發展模式,成為鄉村振興的典范案例,吸引了眾多媒體的關注和其他地區的學習考察。
京津冀8校師生在南山村創作藝術作品的場景
《設計》:在南山村的設計實踐中,如何平衡藝術設計的創新性與鄉村文化傳統的傳承,確保設計能夠真正融入鄉村,而不是生硬地植入,同時避免設計過度商業化導致文化失真?
孟超:隨著鄉村振興實踐的深入,我們也越發關注藝術設計與當地產業深度融合的前景。今年的工作更聚焦于農業農村部領導提出的,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找準資源稟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統籌加強鄉村規劃,因地制宜推進微改造、精提升,要把藝術引入鄉村,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以文化藝術賦能鄉村全面振興?!叭妗倍滞癸@了藝術設計對于其他產業的幫扶效應,明確了“文化+”的意義。
藝術設計的先鋒性與當地文化的沖突存在兩面性,比如農產品的包裝設計,純粹博眼球的設計固然能賺得一波流量,卻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堅守基本的設計倫理操守,運用巧思去迎合年輕化的市場需求,制定相應的營銷策略。例如我們推出了一款“南山咖啡”,選用云南最好的咖啡豆,對應北京鮮明的四季,通過4種不同程度的烘焙推出淺烘、中淺烘、中烘和深烘4種口味的咖啡豆,也就有了應和四季的4種口味的咖啡。為其定制的包裝設計也在向消費者暗示著,四季都可以來南山品鄉村咖啡,讓城市里的咖啡熱情輻射到鄉村,給城鄉搭建一種基于味覺的情感鏈接。所以,應對上述的“沖突”,“操刀者”的定力和判斷就顯得尤為重要,要在沖突中尋求機會,推動鄉村良性發展。
“南山好物”系列產品
《設計》:隨著南山村游客數量的增加,如何通過設計手段進一步提升游客的體驗感,同時保障村民的生活質量不受影響,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孟超:最初的藝術鄉建多是畫墻,現今更多的是探討可持續發展,這當中有幾個關鍵性要素。首先是經濟上可持續,要讓鄉村擁有造血能力;其次要讓年輕人更多參與,來鄉村創業,做設計,做民宿或咖啡館的主理人,這種人才的可持續也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谝陨蟽牲c,我給他們定性的標準是經濟回報4.5%,高于3.5%的政府貸款利率。此外,藝術創作與鄉村整體業態的聯動也很關鍵。鄉村空間多為公共場域,這里的藝術創作向觀眾收費是不現實且不合理的,也不可能有很高的收入,所以鄉村藝術創作多以公益性為前提,但如何盈利是我們必須回答的一個問題。在我看來,藝術創作在鄉村最大的作用是引流,繼而帶動周邊消費,比如零售、餐飲、住宿以及農副產品。目前南山村正在打造的藝術研學課程已經列入北京市社會大課堂示范實踐基地。從目前總體收益來看,“藝術+”模式帶給鄉村的收益遠超過可預期的門票收益。這種以前無法想象的回報率在我們平谷已經實現了,是一種非常好的新發展趨勢。
對來鄉村支援鄉建的藝術類院校的師生,我一直強調要融入鄉里去切身體驗,站在村民的角度,花足夠的時間,長至一兩個月,短則至少兩周,在同吃同住中發現鄉村生活的不便利,用你所擅長的恰當的設計去改善它。用精英幫扶的思維是無法了解鄉村真正的需求的,推己及人的方法雖說不一定能讓所有人滿意,但至少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獲得多數村民的支持。同時,邀請村民參與也是有效的方法,讓他們從看客變成建設者,充分發揮自己的手藝和特長來建設家鄉,這種自豪感也有助于鄉建的可持續性。這當中的互動性也有助于院校師生快速融入設計和建設中去。
童話城堡
暖暖
愛的三部曲
四方
《設計》:在設計助力南山村產業發展過程中,怎樣更好地挖掘和利用當地的特色資源,打造具有競爭力的鄉村品牌,推動農產品和文創產品的開發?
孟超:我認為藝術對產業的融入可以有幾方面的理解,首先是最簡單的方式——包裝,把外觀做好,滿足審美需求,凸顯產品特色。此前平谷大桃的包裝上近9成都畫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雖然蹭到了熱播劇的流量,卻忽視了平谷大桃本身的特性——多汁水嫩、健康無公害等,以及核心產區、地理標志產品等核心競爭要素。我們為此重新進行了包裝設計,推出系列“南山好物”。第二,藝術介入還有一種反思和梳理產業的作用。我們對平谷農產品進行重新定位之后,集中力量發展更適合短途快速運輸的果蔬,如草莓、西紅柿,并由批量銷售改為按個體出售,充分發揮平谷農產品最快幾個小時就能新鮮抵達北京市民餐桌的最大優勢。重新設計的果蔬包裝在充分體現產品新鮮無公害特點的同時,小規格的設置賦予其更高價值。
剛才提到用城市人熱愛的咖啡搭建城鄉的情感鏈接,我們還利用信息差,移植了云南的咖啡樹做成特色觀光農業,展示咖啡產業的全鏈條,響應市場日益增長的對非標研學的需求,順帶也增加了每一杯南山咖啡的附加值。
留云降瑞雨
紅色剪紙桶
馬放南山
南山之子
《設計》:鄉村振興涉及建筑、生態、社會學等多領域,設計如何成為整合資源的樞紐?您認為該如何建立長效機制,吸引和留住更多專業人才參與到鄉村設計建設中來?
孟超:北京市委書記尹力去年底在一次全市“百村示范、千村振興”工程現場會上強調,要加強規劃統籌,堅持“微改造、巧更新、精提升”,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由此可見,北京市的鄉村振興已經擺脫了大拆大建的模式,現在更考驗細節處的用心。設計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的作用,一方面是審美需求,另一方面是控制成本。好的設計并不一定是昂貴的,“物美價廉的”設計也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和影響力。因為設計與生產環節掛鉤較多,使其成了整合資源的樞紐。
當下的鄉村振興,可謂“得青年者,得天下”,建立長效機制的核心要素是充分考慮青年人的需求。正在積極籌備的“青蘋果藝術游民計劃”就是我們為建立長效機制,吸引更多人才投入鄉村建設的重要舉措,預計今年五一之后開園。有人才的不斷投入,才能保證鄉建的可持續發展。很多項目爛尾都是因為只有基建,不搞運營。此外,我認為,想留住年輕人不能空談理想抱負,還要給他們成長空間以及合理的報酬,讓他們在衣食無憂的狀態下,在鄉村實現自我價值。平谷藝術游民項目地鐵可達,都市青年可以快速在城市與鄉村生活之間切換,既能夠在鄉村振興的賽道做設計,發光發熱實現夢想,又不會完全與城市生活的便利隔絕。
咚哈兄弟
豐收
春風灼灼
金牙
《設計》:南山村作為鄉村振興的成功范例,未來在設計方面有哪些新的規劃和設想,以保持其發展的活力和領先性,持續為其他鄉村提供借鑒?南山村煥新成功的關鍵變量是什么?
孟超:我認為現在需要打通產學研用的路徑,進一步促進藝術與所有鄉村業態深度融合,例如深度開發研學課程、農產品設計、民宿體驗等。在鄉村,這是一套成體系的內容,把它們串起來考驗的是對品質和調性的把控。只有將這些生態內容用藝術的方式呈現出總體風貌,才能讓鄉村更有文化肌理。
目前我們面臨的是要不斷滿足鄉村和老百姓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保持發展活力的關鍵在于以人為本。我認為老百姓的需求和滿足鄉村的成長和前進是保持活力的關鍵。始終要考慮以人為本,這不僅僅是口號,真正保持人的需求才是活力源源不斷的源泉。如果有一天大家對鄉村沒有需求和向往,那么這件事情就會失去活力。因此這些內容需要始終緊跟人的需求,各個鄉村的領先性可以此起彼伏。大家擁有經驗后相互借鑒和推廣,從而誕生更好的新經驗,再借鑒、推廣并創造新的經驗,從而進入良性循環。鄉村振興并不是一個村子的好,而是一大片村子都好,我認為這是世界大同的最高理想。
南山村的成功關鍵在于專業人才對南山村的把控,這需要因地制宜。我們需要以精準把控當地為前提,根據每個階段的需求制定發展路線并不斷調整。因此,我們應將因地制宜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以便更多專業人才判斷。
撞入塵野的胸膛
南山甜甜圈
向陽花
百鳥歸巢
【之于鄉村】
南山村在孟超博士團隊的努力下,借助設計的力量實現了從“空心村”到網紅村的華麗轉身。通過藝術季、基礎設施改造、業態規劃和數字藝術創新等一系列舉措,南山村在文化、經濟、社會等多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未來,隨著對設計助力鄉村振興的深入探索和實踐,相信南山村將繼續發揮示范作用,為更多鄉村的發展點亮希望之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