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略高處俯瞰,新安江山水畫廊兩岸粉墻黛瓦高矮不一,茂林修竹連綿起伏,行駛在江上的客船由遠及近,仿佛駛入了水墨畫上的大片留白。
新安江源頭在安徽省休寧縣,是舊時徽州、現黃山市的母親河。其中被稱為“山水畫廊”的一段位于歙縣境內,全長約百里,這百里路程串起若干個古村落,沿途風景美好如畫,意境如夢。
村子散落在江畔,民居沿山勢力而建,在青山碧水的映襯下一派古樸端莊。
九砂村是個典型的小漁村,歷史上,九砂古建甚多,民俗亦多,每年農歷三月三都有社屋廟會、賽龍舟等民俗活動,甚為壯觀。
或許是地靈人杰,或許是風水好,歷史上的九砂村人才輩出。近年來,九砂村依托綠水青山自然稟賦,加大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力度,借助新安江百里大畫廊建設,打造了“村落景區”,培育農家樂、民宿等鄉村旅游業態,“綠色”產業也讓當地退捕漁民吃上了“生態飯”。
“壽山深處小桃源,數家臨水自成村”選自陸游《西村》一詩,極精準地描述出新安江畔這座古村——九砂村的風貌。
漳潭古村同是新安江山水畫廊串起的古村落之一,如果對古徽州的婚嫁風俗感興趣,村中的紅妝館是最有趣的一處。
人們常用“良田千畝,十里紅妝”來形容古時大戶人家的婚嫁場面,特指女子的嫁妝豐厚。這些嫁妝幾乎包括了婚后日常生活需要的一切用品,大到田產小到針線,發嫁妝的隊伍因此格外龐大,浩浩蕩蕩綿延數里,“十里紅妝”的形容可謂貼切。
館內收藏了漳潭村的兩個“天下第一”——天下第一床和天下第一轎。前者占據了整整一個展廳,共三進格局,雕工精美絕倫,可讀書、可梳妝,名為床,說是個房也不夸張。
“天下第一轎”距今已有600年歷史,重達1噸,需16個人才能抬起,奢華程度是如今的豪車也無法比擬的。傳說轎子是明時朱元璋為救過其命的一位女子所打造。朱元璋登基后想娶其為妃,女子寧死不從,懸梁自盡,朱元璋感其貞烈,口喻“此府之女皆為皇”,從此不受皇家選妃節制。
如今“九姓捕魚”已演化為新安江山水畫廊的旅游表演項目,水陸結合展示祭祀韓世忠的儀式和傳統捕魚場景,兼具觀賞性與地方文化特色。
雖然捕魚和砍柴都不再是村民的謀生手段,但“九姓捕魚”的故事依然在代代流傳。據記載,北宋年間,朝廷剿滅了歙州以方臘為首的農民起義軍并株連九族。方、汪、高等九姓族人為躲避追捕藏匿在新安江一帶,為生計逐漸衍生出獨特的捕魚技巧。
實景演出完美再現了“九姓捕魚”的故事和捕魚場景。踏盆捕魚、撒網捕魚、魚叉捕魚、魚鷹捕魚、巨網捕魚等捕魚場面宏大隆重,村民動作嫻熟,如行云流水,讓人嘆為觀止。
九姓捕魚既是特殊歷史背景下形成的生存方式,也是新安江流域重要的文化遺產,其傳說、技藝與表演共同構成了獨特的民俗景觀。
乘船游新安江山水畫廊,在船上搖搖晃晃,登岸探訪古村,仿佛在做著一個古老而美好的夢,這夢里有時間帶不走的舊事,有滄桑的墻、古老的窗,有青山蕩漾在水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