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深藍汽車在重慶舉行了品牌三周年慶典,并發布了其成立以來最重磅的戰略車型——大六座智慧旗艦SUV S09。這場活動,被官方命名為“2025深藍品牌之夜暨S09上市交付儀式”,不僅是一場產品上市會,更是一場品牌立場的集中表達。
貫穿整場活動的關鍵詞,是一句被反復強調的話語:“央企新能源銷量冠軍”。它出現在開場視頻中、致辭中、布景中,也出現在每一個演講的高點。這不只是宣傳語,而是整個活動敘事結構的內核。
根據官方披露,深藍自成立三年來,累計銷量已達48萬輛,僅今年4月月銷量就突破3.6萬臺,同比增長58%,是當下央企新能源品牌中最具成長性的存在。尤其在29個月內完成40萬輛下線,打破多個行業速度紀錄,為其“銷量冠軍”之名提供了扎實支撐。
但在這個成績之外,更深層的思考是:為何要在這個時點反復強化“央企新能源銷量冠軍”?答案藏在大環境之中。當前央企汽車板塊正面臨新一輪整合周期,長安與東風的重組傳聞愈演愈烈。在這樣的背景下,深藍的這次“高調發聲”,更像是一種對身份的主動錨定與情緒動員。
這不是一句口號的營銷秀,而是一場內外交織、立意深遠的品牌自我確認。它既是一次慶典,也是一場戰役:深藍要對外說出,“我們不是被安排的角色,而是自己打出來的位置。”
“冠軍”背后,是一場身份保衛戰
這場發布會最鮮明的特征,就是對“央企新能源銷量冠軍”這一身份的反復強調。看似鋪排密集,實則意有所指——它不僅是一次品牌成果的階段性總結,更是一場關于“我們是誰”“憑什么存在”的公開表態。
自2024年以來,關于央企板塊深度整合的消息不斷,長安與東風合并的傳聞更是幾度升溫。在這樣的政策背景與市場風向交織之下,任何一家央企下屬品牌若不主動確立自己的獨立價值,就有可能在“被安排”的邏輯里失去聲音。深藍當然知道這一點,所以它必須先開口。
“我們是央企新能源陣營里,真正跑出來的那個。” 這是深藍想讓行業、市場、甚至體系內部都聽清楚的聲音。
而這句話背后的底氣,來自實打實的技術與市場成果:13年增程路線的開發堅持、1862項核心專利、從零到48萬輛的三年交付記錄,以及連續數月沖破3.5萬的月銷表現。
深藍不只是靠吹贏來的“冠軍”。它還將自己最具護城河價值的專利群——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電池安全技術、中國發明專利金獎的微核高頻脈沖加熱技術——主動開源。這不是對外示好,而是一種“從護城河走向協同場”的央企新姿態:真正的強者不是構筑壁壘,而是定義秩序。
這里特別要提一句,微核高頻脈沖加熱技術,這是一項能在寒冷的冬季讓用戶不再憂心動力衰減的黑科技。在-30℃極端環境下,每分鐘電池溫度提升可達4℃,車輛動力性提升50%,充電時間縮短15%,全面改善電車冬季用車困難。其原理,參考了脈沖星發出的高頻電磁脈沖,利用電驅的電感和開關特性,通過電驅與電池之間產生的高頻脈沖電流,對電池內阻進行預熱。這跟當前行業普遍采用的金屬膜加熱或水加熱等外部加熱法有本質上的區別,長安智能增程的高頻脈沖技術通過內部加熱,效率更高、更省電,且加熱更均勻。通俗來講,這就好比在電池上,加了一個暖寶寶。
對于深藍而言,“央企新能源銷量冠軍”不再是終點詞,而是一種對未來格局的自我注腳:從中國市場出發,通過“1+4”超級技術體系、全球爆款車型、氫能與固態電池探索,深藍試圖在2030年前完成從國家隊骨干到全球主力的躍遷。
S09就是這條路徑的樣本。它不是“更好的一輛車”,而是“另一個答案”:在激烈內卷的新能源產業鏈上,一種既能代表央企責任,也能兌現民企速度的技術組織模式。
所以,這個“冠軍”真正要保的,從來就不是銷量數據,而是存在感。
“9系大六座”,深藍的央企造車答案
回到這場發布會的真正主角——S09。
S09是一款什么樣的車?對這個問題,最容易的答案是:空間大、安全強、配置高、價格低。但深藍顯然不滿足于此,它想回答的是一個更具挑戰性的問題:央企能不能不靠背景、只靠產品,說服用戶?
S09的真正意義,不在于做得多全面,而在于它試圖打破一套被民企定義的新能源行業敘事——誰能為家庭造一輛真正懂他們的智能電動SUV。
比如第三排安全。不是“也能坐”,而是用100km/h雙角度尾部碰撞測試,重新定義什么叫“真安全”;比如空間。不是堆尺寸、卷車長,而是“六人滿座還能裝下七個行李箱”,這種貼近生活的實用性重新設定了家庭車的底線;再比如智能,不是語音識別能多快,而是車機能不能真正為一家人服務:從鴻蒙座艙到兒童AI語伴,從中島飲品遞送到后排觀影體驗,它不是秀科技,而是在構建一個可共享、可互動的“流動家庭空間”。
這款車真正想回應的,不是“要不要買”,而是“憑什么相信我們”。它不是拉齊民企節奏,而是在用產品說服內部、感動外部、重塑信心。
這幾年,大六座市場幾乎快速的成為了紅海,各家的9系大六座應接不暇。對于深藍S09來說,它的對手,不是問界M9(參數丨圖片),不是理想L9,而是行業過去那種“央企造不出好車”的成見。
所以S09,不是單點爆破,而是一次“產品即態度”的正面回應——它是深藍用技術寫給體制的情書,也是一次央企對用戶的真誠交底。
“智領2030”,不是戰略,是組織自信的重建
昨天的發布會,既是深藍三周年的節點,也像是一家公司在重組風口前,集體寫給自己的下一階段宣言。
“智領2030”是這份宣言的核心。
這四個字,說出來容易,做到難。但在深藍口中,它不像一句遠景口號,更像是對全員發出的集體動員:深藍不靠爆款活著,深藍要靠體系和技術贏下未來。
2030年200萬輛銷量、海外占比35%、30款新車、千億研發投入、500位專家加入……這些目標不是喊出來的,是逼出來的。
深藍這三年跑得很快,但組織體系仍在追趕節奏。過去靠單點突破的項目機制,如今需要系統化思維、產品方法論的沉淀;過去“有車能賣”的思維,如今要面對“品牌怎么立起來”的更難命題。
所以“智領2030”不是戰略文件,而是一次真實的自我檢討和文化重構。
你能感受到它不是一句空話——就在發布會當天,有門店伙伴穿著制服在后臺緊盯直播流數據;有區域經理在小組群里同步政策解讀;有研發團隊在現場外默默看著S09亮相那一刻,發了一條只有同事能懂的朋友圈:“我們出發了。”
在后臺、在車間、在終端門店,有多少人一邊跟進交付、一邊優化流程,一邊推演下一階段節點。“智領2030”對他們來說,不是宣傳口號,而是組織提出的新方法與新要求。
如果說前三年,深藍靠的是速度和產品,那么接下來的五年,它更要靠組織力、穿透力與文化的真實感。
有人說,一場發布會能說明什么?從我的觀察來看,這不只是一次產品亮相,而是一次組織意志的集體發聲,是給所有奮斗在深藍體系里的同事,一個“別急,我們正被看見”的確認。
從0到48萬輛,從增程路線到超級技術體系,從被質疑到自證身份,深藍這三年走得并不輕松,但每一步都走得堅定。
有人會問深藍,為什么能堅持?其實答案很清楚——
年輕,就是深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