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5月7日凌晨爆發的印巴空戰備受各國關注。
在這場空戰中,巴基斯坦空軍還更新了全球空戰的最遠命中距離。從最遠130公里提升到160公里,提高了足足有30公里!
最讓人疑惑的還是印度的難掩頹勢,這場空戰難道不是印度先發動攻擊的嗎,怎么騷擾一下就不打了?
但其實各國越研究越發現,有三個關鍵點決定了這是場印方必輸的戰役,再打下去只會加重損失!
本文信源來自權威報道:【中國新聞網】【澎湃新聞】(詳細信源附在文章末尾)。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印方沒有完整的體系
空戰,看起來就好像小游戲那樣,是單看戰機性能就能決定勝負的戰爭。
不難理解,印度應該也是這樣想的,但印方沒想到會因此欲速而不達。
由于印方過于追求先進的裝備,導致裝備之間并不成套,就好像游戲中套組裝備有單獨加成那樣,不成套就會少了好多優勢。
再加上這些武器的系統也不互通,很多如雷達、導彈之類的數據無法實現實時共享,在等待傳輸的時間內戰況又會瞬息萬變,很容易就因此落了下風。
雖然印度購入了很多先進的戰斗機,但是總占比還是老舊機型多,他們的戰機的更新速度遠不如被時代淘汰的快。但這同一體系內差距過大,調令來說也不方便。
眾所周知,硬件的缺陷往往需要軟件來彌補,也就是說他們必須要從空軍身上下功夫。
但是印軍的飛行員過于空缺,幾乎是1:1的人與戰機的比例,遠低于國際2:1的標準。由于他們本身軍事發展就較為滯后,不僅飛行員訓練時長不足,而且對新型裝備的適應也不夠。
體系上的任何不足,都會把本就不多的優勢縮小,放大短板。
再加上巴基斯坦也很聰明,在J-10CE上帶了新型電子戰吊艙,針對印度引以為傲的S-400防空系統,精準控制到能探測到敵人而不會被敵軍發現的程度,偷摸給人家信號屏蔽了。
如此的話,印軍本就在信息、決策等方面都要慢人一步,再加上他們戰術上也不夠靈活變通,戰場上雙眼一抹黑,基本上是單打獨斗了,從而導致了戰斗失敗的必然。
在戰場上,多一秒鐘的猶豫局勢都有可能大相徑庭,從而導致這場戰斗的失敗。
而巴方在新聞發布會上也發出聲明:
“裝備并非決勝關鍵,訓練、領導力才是指引方向和決定勝負的因素,還有整個編隊的作戰能力和訓練水平”。
據統計,巴方的飛行員每年平均飛行時長都超過240小時,而印度飛行員的年平均飛行時長僅有150小時。
再加上印度對先進機型不夠熟練,對巴軍來說簡直就是動動手指就能打過的菜鳥啊。
不僅如此,下一個問題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供應方裝備研發的差距
上面提到了巴方用J-10CE發射PL-15E,在最遠160公里處擊落陣風,同時,印度戰機殘骸普遍在印巴邊境的70公里范圍內,這個超視距空戰模式完全超出了歐美空空導彈的攻擊距離。
要知道在1992年時,中國自產的PL-11的射程只有50公里,而僅過了20年,我國就已經在量產射程超過200公里的PL-15了。
可能單列數據不夠直觀,但要知道1981年,美國便研發出了AIM-120,而如今四十多年過去了,老美還在用他們的AIM-120,真是不可謂不專情啊。
其實他們是想不專情也沒辦法,畢竟當時冷戰結束后,老美實在是難逢對手孤獨求敗,但這樣一懈怠一擱置,著實是在給別人反超的機會。
再加上美方有個看起來很“良性循環”的方案。
他們要求競標勝選的一方,要把設計方案交給敗選的一方,這樣就能拉平雙方的技術差距,幾年后再重新競標。
設想是好的,不過事情的發展難免很有戲劇性。
研制AIM-120導彈的企業休斯公司,竟然被當年敗選的雷神公司給吞并了,導致研發一度停滯不前。
雖然AIM-120系列已經進行了很多版修改了,但是仍然無法與我們的PL-15導彈相提并論。
中間老美還換了兩家合作商,后來因為出現了問題,政府減少了5000萬美元的撥款。
但是雷神為了減少損失,干脆是換了家挪威的合作商。
結果就在2018年,美國的這家供應商恰好就被5000萬美元給收購了。
“浪”掉了自己的供應商的老美,導致想繼續發展武器水平的時候都得去挪威轉一大圈。
別說想仿制我國的“A鎖B射C導”了,老美連研制新型號AIM-260的手段他們都一時半會拿不出來。
目前他們手上連個射程超200公里的遠程導彈都沒有,更別提我們下一代PL-17都已經可以上戰場了。
通過這場戰役,能看出來我國的戰斗機以及導彈的研發水平處于全球領跑。
因為小巴手上的大部分裝備都是從咱們這個老大哥手上進的。
巴方所用僅是我國的外貿型
我國跟小巴的關系一直很好,如今建交已有70年之久。
小巴要打仗,咱們的裝備先進,發展水平高,巴方當然會優先考慮從我們這里進口。
但我們出口給他們的也都只是外貿型號,而這個型號在我國目前都快排不上前五了。
再加上PL-15仍然可以在新版隱身機型J-20使用。
可想而知,如果是我們來玩這個超視距戰術,配置只會只高不低。
但換句話說,為什么印方被巴方的J-10CE打掉包括3架陣風在內的6架戰機后卻沒有鍥而不舍地繼續打,而是派出導彈和無人機了呢?
雖然印度買了36架陣風,但據報道當時能向巴基斯坦飛的只有18架,一小時不到就掉了總數的1/6,估計印方是又害怕又心疼了。
不過換位思考一下,3架陣風頃刻便被擊落的話,足以看出差距來了,繼續打也只是硬著頭皮浪費資源,確實不是什么明智之舉。
而且一架J-10CE就能攜帶4枚PL-15E,導彈十分充足。更別說在還有160公里之遠時就被打掉了一臺戰機,精準程度也是可見一斑。
不知道打完這仗,印度老實了沒?
結語
印度空軍戰敗,本質是“硬件”水平參差不齊,“軟件”也難以彌補。
由于裝備和飛行員的能力都有不小的斷層,再加上戰略部署也不夠靈活。
如果不能積極解決這些問題,那么困境便一直存在。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來源:【中國新聞網】【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