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印度官方宣布,手中有霹靂15導彈的殘骸后;
美國、法國、日本等國家,都對該殘骸呈現出很高的興趣。
只是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印度竟然將殘骸第一個送到了日本手中。
自詡軍事強國的印度,為何不自己研究?交給日本又有何用意?
爭先恐后要殘骸
在2025年5月初的印巴空戰中,巴基斯坦殲-10C戰機使用霹靂-15導彈擊落多架陣風、蘇-30MKI等印度戰機;
殲-10C戰機和霹靂-15導彈也一戰成名,成了全球關注的重點。
5月17日印度軍方稱他們在境內發現了,霹靂-15基本完整的殘骸,并附上相應的照片。
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印度對這個殘骸卻呈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模樣。
印度國防部又是稱霹靂-15不過如此,沒有什么好學習的;
又是講霹靂-15的性能有些不行,不如他們印度自產的導彈。
印度軍方這話里話來,都好像在說他們的武器強一些。
或許是想宣揚一波自家防空體系有多厲害,印方還稱霹靂-15是被他們的防空系統攔截墜毀的。
甚至還表示導彈已經損壞了,研究的價值意義可能沒有那么大了。
可不管印度怎樣賣力抬高自己武器,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注意力還是在該導彈殘骸上。
美國、英國等國家組成的“5眼聯盟”,以及日本、法國都向印方發出了請求,希望可以研究殘骸。
隨后的印度也一改之前的說法,稱霹靂-15殘骸有著很高的研究價值;
甚至還稱該導彈在世界范圍內都很先進,與美國AIM-120都能碰一碰。
印度這對霹靂-15截然不同的評價,看得人是一愣一愣的。
其態度的改變,與霹靂-15成為印度手中的一張“王牌”,有一定的聯系。
印度不僅可以通過渲染收到中國先進武器,轉移其國內對空戰失利的輿論影響;
還可以通過這個殘骸研究,換取日本、法國等國先進技術的合作,促進科技的發展。
或許是率先與日本達成了一定的協議,印度將該殘骸交給了日本;
印媒報道稱日本專家見到殘骸后兩眼放光,眼神中是止不住的喜悅。
如今正值中日關系敏感期,再加上印度所講的導彈已經損害消息到底是真是假,也沒人具體知道。
殘骸落入日本手中這個消息傳出后,不少人為此揪心不已。
可你知道嗎?中國對這件事,早就做好了應對準備。
早有準備
5月7日,巴基斯坦空軍拿下空戰的勝利后;
巴基斯坦副總理達爾報喜的同時,還強調了一點殲-10C是中巴兩國聯合研發的。
他稱殲-10C的基礎設計由中國完成,但巴方深度參與定制化改進。
而達爾的這番話,仿佛也可以用來闡述這個導彈殘骸。
印度所收集到的這個霹靂-15殘骸,是中國出口到巴基斯坦的先進武器。
雖然名字都叫霹靂-15,但明眼人都知道出口版和解放軍自用版本有著很大的差異。
單單是射程這一項,霹靂-15出口版就縮減到了145公里。
也就是說日本拿到的這個導彈和中國原版的差距,不是一點點;
哪怕是進行更加細致地研究,也很難得到原本的相關信息。
而且中國當時在出口武器的時候,肯定也考慮到了外泄這個問題,并做相應的準備。
其他國家想要通過殘骸進行逆向推導,獲取關鍵信息的可能性根本不大。
就算日本從中獲取部分設計理念,但依舊無法撼動對中國在空戰武器領域的領先地位。
畢竟在國際軍事舞臺上聲名較響的霹靂-15,在家里還有點排不上名號;
其老大哥霹靂-17的威名,那可謂是真正的聲名遠揚。
印度交給日本的這個導彈殘骸,整體上來講對我們的影響并不大。
反倒是印度應該思考一下,美日法等國家是否真的愿意將核心技術與其分享。
如今的印度雖然號稱是軍事強國,但連導彈外殼的碳纖維材料都無法自主生產;
更別提破解一些復雜技術體系,或研制一些高科技武器了。
另外這次印度在印巴戰爭中落入下風的事情,也點燃了其國內民眾的憤怒之情。
莫迪政府一直所推崇的“印度贏學”的影響力,也在慢慢失效。
或許比起在國際舞臺上搞事情,莫迪政府應該關注的是如何改善民生。
結語
撿到魚鱗,就想復刻蛟龍,這無疑是癡人說夢。
印度這拿殘骸大張旗鼓與其他國家談合作的行為,也讓人倍感無奈。
希望之后的莫迪政府,還是將心思放在自己國內發展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