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夏天,一張照片在網絡上迅速傳播開來,照片中的少年皮膚黝黑,臉上帶著質樸的笑容,雙手滿是灰塵,卻緊緊握著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他,就是林萬東,一個來自云南宣威貧困山村的孩子,因為一句看似狂言的話,“就這些簡單的題目,還想阻止我打工?”他高考713分,考上清華,卻稱上清華不如搬磚。
被網友們稱為“搬磚男孩”,走進大眾的視野。
如今,數年時間過去,當初那個引發無數人熱議的少年,如今咋樣了?
從農村中走出來的“搬磚少年”
林萬東出生在云南省宣威市阿都鄉的一個小山村,這里群山環繞,站在村子里向外望去,滿眼都是連綿不絕的大山,交通也是極為不便,盤桓的山路不好走,這里被評為深度貧困地區。
家庭的重擔如同一座大山,壓在每一個家庭成員的肩頭。爺爺年事已高,獨自生活,父親因腰傷和腦梗,不能干重活,姐姐在上大學,弟弟也在求學階段,家里哪哪都要開銷。
全家的經濟來源,幾乎全靠母親一人在昆明的工地上搬磚背沙支撐,這位瘦小的女性用小小的身軀支撐起一個家,讓人們同情的同時又感受到母性偉大的力量。
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成長,林萬東從小就知道生活的不易,但他從未有過絲毫抱怨,只要一有時間,就會幫家里干活,盡力減輕母親的負擔。
這些經歷也教會他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幫助母親扛起生活的重擔。
2019年高考結束后,沒有像別的同學一樣出去到處旅游來釋放多年的壓力,畢竟高中算是最壓抑的時候,林萬東也離開了家去了外面,但是卻不是去旅游,而是去打工。
林萬東背起了行囊,來到母親所在的工地,為了能多掙些錢補貼家用,減輕一些母親的負擔,讓母親不再那么辛苦,林萬東在工地上當起了小工。
每天,他要搬上15000斤的沙子,扛起三百塊水泥板,沉重的負擔讓他的雙手很快磨出了水泡,繼而變成了厚厚的繭子,全身更是酸痛不已。
可這個19歲的少年,硬是咬著牙堅持了下來,在鋼筋和水泥之間,他盡情地釋放自己的汗水。
當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翻山越嶺,跨越2300多公里,輾轉送到他手中時,他正在搬著水泥,汗珠和水泥混成了滿身的泥濘卻也掩蓋不住他身上散發出來的光芒。
那一刻,他滿是塵土的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那笑容里,有對未來的憧憬,更有對家庭責任的擔當。
他在日記中寫道:“我知道,這個家庭的光明還遠未到來,可我已經給家人帶來了更多希望?!?/strong>
然而,網絡上的一些聲音卻如冰冷的寒風,讓這位少年的心底微微刺痛。他沒有在流言蜚語中辯解分毫,而是選擇將所有質疑化作前行的動力,將全部精力都傾注在眼前的挑戰之上。
在清華的努力
進入清華大學后,學校為林萬東免除了學費,并提供生活補助,這讓他能夠心無旁騖地專注于學業。
但他深知,自己與許多同學在學習基礎上存在著較大差距。
他所學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很多同學早已參加過各種編程競賽,對微積分、計算機等知識精通無比,而他高中時只接觸過高考大綱上的內容,計算機水平也較為有限。
但林萬東沒有絲毫退縮,他要求自己“日拱一卒,腳踏實地”。
每天他早早來到圖書館,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遨游努力收獲,花費數倍于他人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去追趕。
從起初的追趕,到逐漸并肩,再到脫穎而出,林萬東用腳踏實地的付出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績。
在清華,林萬東不僅在學業上奮力前行,還積極參與各類活動,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林萬東毅然跳進了那片曾讓他望而生畏的泳池。
每一次嗆水后的重新站起,每一回在泳池邊反復練習劃水動作,都見證著他的蛻變,漸漸的,他能在水中自如穿梭,游泳不再是挑戰,更成了他釋放壓力、磨礪意志的方式。
“思想更成熟”,是他對自己在清華最大成長的評價,他深刻認識到,有目標才有前進的方向,追求目標的過程,遠比結果更為重要。
清華大學的“炭火教授”趙家和畢生清貧自守,退休后隱姓埋名傾盡畢生積蓄,為數千寒門學子點亮高中學業之路。
直至離世四年,這段默默燃己照人的助學傳奇才被世人知曉,這個事跡也深深地影響了他。
他希望自己也能化作一團小小的炭火,無聲燃燒,溫暖他人,林萬東感慨道:“我們是如此相似又是如此幸運,在人生艱難的時刻,有機會得到黨和國家的關心,有機會得到趙教授一樣善良前輩的幫助?!?/strong>
2023年6月,畢業鐘聲在清華園悠悠響起,面對年薪幾十萬元的優渥工作邀約,林萬東卻毅然轉身,踏上了歸鄉的旅程。
他的畢業論文主題聚焦于云南省東川區的可持續發展,從中便能看出他對家鄉的深深牽掛,密密麻麻的文字里,藏著他對家鄉每一寸土地的深情。
從兒時記憶中蜿蜒的山路,到母親勞作的工地,再到如今亟待振興的鄉村,字里行間都涌動著他渴望反哺故土的熾熱初心。
意想不到的決定
畢業后,他作出了一個讓許多人意外的決定,成為一名定向選調生,回到家鄉云南,就職于昆明市東川區委辦公室。
東川區位于云南省東北部,絕大部分土地都是山地,曾是昆明唯一的深度貧困縣,如今作為昆明唯一一個國家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急需大量人才投入建設發展。
剛到東川區委辦公室報到后不久,2023年9月,林萬東下派基層,擔任銅都街道龍洞村委會主任助理。
龍洞村有一位60多歲的留守老人,子女常年在外務工,老人獨自帶著不會講話的孫女生活,爺孫倆性格寡言少語,十分孤獨。
林萬東和同事將爺孫倆的困境默默記掛于心,此后的日子里,他們成了老人家中的???。慢慢地,老人打開了心扉,每次見到林萬東,都會遠遠地笑著打招呼,親切地喊他“小林”。
村里還有一個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小女孩,父親常年在外務工,由母親一人照顧。每次走訪,林萬東總會放下工作,耐心輔導小女孩功課,課業完成后,便和她玩游戲,小院里常響起歡快的笑聲。
在他的幫助下,小女孩變得越來越自信,學習成績也有了提高,每次見到林萬東,都會開心地喊他“哥哥”。
林萬東說:“自己從小生活比較艱苦,看到這些家庭就感同身受,總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盡最大力量改變龍洞村,讓更多家庭獲得幸福感。”
談及個人感受及未來理想,他堅定地表示,東川區干事創業氛圍濃厚,政府十分關心年輕干部成長,自己將倍加珍惜機遇,扎扎實實做好每項工作。
從“搬磚男孩”到清華學子,再到扎根基層的選調生,林萬東用自己的經歷書寫了一段勵志傳奇。
他沒有被貧困打倒,沒有被嘲諷擊退,更沒有被繁華都市的誘惑迷失方向,他始終堅守著做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