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選好車163的第1177次推送
今日的漢字,具有什么樣的魅力?
是技術學者“復活”甲骨文,讓沉睡千年的符號在現代社會重獲新生;
是紐約時裝周的漢字紋樣、巴黎地鐵站的書法展演,全球文明坐標系正被漢字重構經緯…
漢字一直是中華文化最重要的圖騰。比亞迪攜手網易新聞推出文字溯源紀錄片《源字中國》,以漢字為軸,通過三集敘述展開漢字的溯源、發展、重生之旅。這場橫跨千年文明的史詩級敘事,不僅是一次文化尋根,更是一場關于中國品牌如何重構全球話語權的宣言。
溯文明之源,以三重維度解碼漢字生命力
中國的漢字,實在是太獨特的存在。
作為人類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且唯一沒有中斷的文字,漢字是我們中華文明的載體和標志。這也是比亞迪發起《源字中國》項目的真正意義所在:
以文字傳承文化,以文化推動文明,以文明重構價值。
《源字中國》以“溯源-新生-活力”三部曲,記錄了中國文字從出現到演進的諸多階段。在紀錄片中,鏡頭跟隨考古學家唐際根與著名導演王潮歌,探尋殷墟遺址的甲骨文遺跡,對話象形文字背后的文明起源和情感表達。
如果說,甲骨文是漢字的文明根系,書法便在起承轉合間,讓漢字持續新生。紀錄片借助詩人馮唐的視角,洞見中國書法的藝術之美。比亞迪深諳此道,在新一代漢L車型上,融合漢八刀般的利落前臉、漢代隸書燕兒飛似的車身線條——這是比亞迪將漢字、將書道揉進現代工業設計的神來之筆。
此外,紀錄片還聚焦于漢字生生不息的活力,新生代甲骨文推廣者李右溪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楠一起重現甲骨文時代的文字生命力,分享制作甲骨文字體和表情包的過程……這些對漢字文化的再創造,與社交媒體上的書法打卡、老外的漢字T恤&文 身一起,成為漢字文化創新的吉光片羽。
紀錄片《源字中國》的漢字三部曲,也是比亞迪的品牌文化浸潤三部曲:
從“人無我有”,到“人有我優”,再到“人優我特”。
比亞迪或許從未刻意扮演文化布道者,但當“王朝”系列馳騁在全球各地,這個品牌已然完成比銷量更重要的使命——帶著漢文化走向更高的世界舞臺。
攜漢字遠征,以文化價值續寫新能源圖騰
比亞迪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格局。
據悉,2024年國產新能源汽車出口128.4萬輛,比亞迪以43萬輛占據新能源汽車出口量3成,增速位列中國汽車品牌第一。2025年2月,比亞迪的出口量達6.7萬輛,3月海外銷量更是首破7萬大關,進入爆發增長期。
“輕舟已過萬重山”,是比亞迪來時路的真實寫照。
從第一個吃螃蟹的孤勇者,到新能源產業變革的執牛耳者,比亞迪轉動了命運的齒輪,走出新能源汽車的“新路”:在二十年全產業鏈自研的同時,始終堅持中國文化特色,甚至讓這一理念成為其領先新能源市場最關鍵的一環。
將中華文化的融合,從“差異化嘗試”到“核心競爭力”的蛻變,比亞迪整整用了二十年。
2005年,比亞迪F3首次使用漢字按鍵;2013年,比亞迪“秦”首次使用漢字車標;2022年,比亞迪高端汽車品牌“仰望”的甲骨文標識公布;2024年,“云輦系統”、“璇璣架構”成為全球技術術語……比亞迪開創先例,以漢字灌注品牌精神,同時帶著中華文明走向世界汽車工業的頂峰,重寫全球產業話語體系。
這是比亞迪二十年如一日的堅守,也是行業的獨一份成就。
從博物館里的甲骨文,到公路上的新能源汽車,比亞迪通過紀錄片《源字中國》帶我們看見了千年文化的時空折疊,同時也踐行著千年文明的接力。
作為這場接力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仰望U8車主、著名導演王潮歌,與新一代漢L車主、著名詩人馮唐,嘆服于中華文化的精妙,也肯定了比亞迪講好中國故事的決心。
這種文化穿透力,在紀錄片的鏡頭外也同樣擲地有聲:王朝系列累計銷量突破400萬輛的背后,就是無數個“文化自信和認同”的最有力證明。比亞迪用行動證明了:真正的國際化,是堅持以獨特的中國文明基因對話世界。
紀錄片《源字中國》的落幕,恰是比亞迪文化踐行的新起點。未來,比亞迪也會繼續與漢字同行,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引領屬于這個時代的文明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