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全國第二屆書法小品展覽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來自各地的書家于尺幅方寸間、于精微細致處、于即興揮灑中敘事抒情、造境寄意,展現了書法小品這一中國傳統藝術“小中見大”的獨特韻味。
這是全國書法小品展覽時隔12年再度啟幕,也是繼全國第十三屆書法篆刻展、第八屆蘭亭獎之后的首次全國性單項書法展。本屆書法小品展收到來稿2.4萬余件,數量為近年來專業屆展之最。經過嚴格評審,最終遴選出255件優秀作品入展,并在專業展覽中首次對擬入展作品進行圖片公示,突出導向性、專業性和公正性。
書法這門古老而極富生命力的傳統藝術,始終與時代同頻共振。相較于大尺幅作品的宏闊氣象,書法小品更注重筆墨技藝的凝煉、詩心墨韻的表達和生活哲思的傳遞。本次展出的255件作品涵蓋了不同書風和形制,各具風韻。廣大作者以飽滿情感激揚創作活力,凝煉筆墨、表達意蘊、傳遞哲思,既注重對傳統經典的研習繼承,又聚焦對書法藝術的探索創新,呈現出當前書法小品創作的整體面貌和階段性特征。
“作為青年書家,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身肩負的使命和重任,堅定文化自信,把準創作導向,提高自身素養,努力用雅正書風展現出時代的正大氣象。”來自河南的武盼龍,憑借行書寫就的蘇軾《東坡題跋》二則入展。他說,在學習和創作中,一直把展覽作為觀察書壇動態、提升創作水平、激發創作潛力、調整創作方向、實現創作價值的有效平臺,不斷精煉和打磨筆墨,投入書法創作和研究。從不同時期、不同風貌的書法遺存中去感悟,深挖傳統、深研理論、深厚學養、深耕實踐。
此次展陳設計也頗具巧思,將文人書齋搬進展廳,并在展覽空間中引入花道,令觀者“移步換景”。中國書協表示,本次展覽以文人書齋中的案頭清趣和箋紙墨韻,傳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審美價值,發揮藝術展覽的公共美育功能,進一步激發出大眾對傳統書法的親近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希望以本次展覽為契機,倡導業界承續傳統,引導書家培根鑄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鼓勵更多書家以承續傳統為基礎豐富藝術表現形式,構建更為多元共生的創作生態,創作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
展覽還在與觀眾的互動性上下功夫。步入展廳,迎接觀者的是機器人導覽員;而展線末端,等待大家的是毛筆、造紙和折扇制作等非遺體驗。據了解,展期內還將舉辦學術交流、大師講座與導賞活動,讓書法藝術真正走進大眾、融入生活。
業內人士指出,展覽遵循“科技、創新、環保、時尚、節儉”的原則,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注入全新活力,生動展現了書法藝術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的新氣象。在傳承中華文脈與構建當代文化體系的進程中,上海始終保持著鮮明獨到的前瞻性,呈現出多重藝術形態共融、傳統文脈與現代文明交織、中國故事與全球傳播共振的繁榮景觀。本次展覽在上海舉辦,將深化上海與全國書法界的交流合作,助力上海進一步提高書法人才培養與梯隊建設水平、提升社會服務與文化普惠程度,在地區文化建設中發揮出更加充分的主導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