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永安:心手合一 自由揮運
《書法》68厘米×68厘米
我近年研習書法,多以宋代尚意書風代表人物之一的黃山谷草書為主,旁參唐代狂草大家張旭和懷素,力求互相融合,希望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筆墨語言和書法風格。
選取三家法帖綜合來研習,目的是想讓自己的書法能夠在線條的質感豐富上、字形的精美結構上、字組的有機搭配上、墨色的自然轉換上、章法的節奏變化和整體的和諧上,以及風格的高雅和個性的呈現上再上新臺階。
我平時對書法的臨習和創作多半是在晚上進行,這也是我多年的生活習慣。在家吃完晚飯,步行幾分鐘就到了位于徐東古玩城內的工作室。首先燒水泡茶,做好書寫前的準備工作再臨帖,有時是臨習三家法帖之一,有時是兼而習之。臨習到興致處,如有創作的沖動,就展紙把筆蘸墨,選唐詩或宋詞佳句,擬古人筆意一揮而就。往往就是在這樣的環境和狀態下,能夠寫出較為滿意的作品。
原因無非有三:一是“熱身過渡,喚醒筆觸”。經過了臨帖的熱身,手腕活,毛筆“聽話”,在書寫的狀態中。二是“澄澈寂照,生成意境”。凝神守定,使得思緒和意境較接近古人原帖,生成出一個神交古人的書寫沖動,讓筆法和字法在臨習中都得到了提升并且穩健表達。三是“心情舒展,馳騁縱逸”。在心無旁騖中,體悟靈襟獨照、神采勃發的創作境界,近乎孫過庭所言的“五合”之佳境也。
另外,在相對自由書寫時,我一般不太刻意選擇毛筆或紙張。如選擇了禿筆和生紙就書寫較蒼茫、墨色對比較大、風格大開大合的大寫意狂草。這路書寫,往往用筆的提按較大,重點突出在用墨上;如選擇了新筆和半生熟紙或偏熟的紙,就書寫清秀、爽勁、飄逸一路風格的作品。這路書寫,往往偏重于毛筆的使轉,基本忽略提按,重在表現線條的整潔和整體的清雅。不同的毛筆和不同的紙張書寫同樣的內容,結果肯定是不一樣的,表現出來的意境和美感也各有千秋。
在大草創作的過程中,“蓄勢而書”很重要。由于當下書法在展廳導向的特殊環境中,加之西方美術理論的解構,出現了許多所謂書法設計和制作的大草創作模式,對此,我是不贊成的。沒有情感沖動的大草“創作”,那是“偽創作”,其作品也不可能經得起推敲和玩味。好似塑料花,只可遠觀,不能近賞,徒具其形,更無生命力可言,屬于“偽審美”范疇。
此外,大草創作最難的還是在整體章法的把握上。草書表現的優勢,是最能表達作者的心性和情感。草書有別于其他書體,它揮運速度快,動作起伏大,在短時間內要做出很多精準和高難度的動作,實屬不易,非控心、控筆和控墨能力強大不能勝任。在草書作品的創作中,要有以大局為重的觀念,對某一小處存在的遺憾不必太過在意,為了某一點點的瑕疵而影響全篇氣息的流暢和行氣的貫通是得不償失的。大草創作必須在具備一定功力的基礎上,更要具備才情、性情和激情。功力屬陽,“三情”屬陰,陰陽和合,則筆力萬鈞,這些要素是缺一不可的。“三情”如能在同一瞬間激發,那就恰到好處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有“三情”合一,才能創作出有高度、深度、能打動人心、讓人產生共鳴的滿意之作。“三情”之中,才情最難,它是個人綜合修養和知識底蘊的體現,得用一輩子的精力去廣泛學習、調整、消化和積淀。在風格的取舍、定調上,細膩和粗獷不能兼得,只能互摻,能突出側重點即可。能達到通于理、達于情、化于心,自然和諧就是最高境界了。
草書難為,毋庸置疑,運乎之妙,存于一心。
袁永安藝術簡介
袁永安,湖北武漢人,1972年生,書法篆刻家,二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湖北省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書法院研究員,湖北省篆刻院研究員,湖北楚天書畫院副院長,民盟湖北美術院副院長,民盟中央美術院武漢分院副院長,湖北中流印社理事,武漢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武漢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武昌區政協委員,武昌區同心書畫院副院長,新洲區書畫家協會顧問,長江新區畫院顧問。
曾獲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提名獎;湖北省第八屆“屈原文藝獎”,湖北省書法“黃鶴獎”等。出版有《袁永安書法篆刻作品集(一)》《十方書道袁永安精英特刊》。
浴天地之道 得自然精魂
——青年書法家袁永安印象
周韶華
中國書法起源于先民對線條的刻劃,以線條結體為中心是中國書法的“人之初”。進而把線條組合成方圓結構,有了“天圓地方”的視野。再進一步把方圓進行重新組合與重新分解,為漢文字的創生準備了條件。有了漢文字的創造,書法才成為真正意義的載體。
袁永安是湖北知名優秀青年書法家,他長期潛心研習古代書家的作品,如張旭、懷素、黃山谷、傅山、王鐸等大家經典,力求在古代代表書家的技法和思想上尋覓到自己的契合點和突破點。他的書法多體兼擅,感悟能力強,喜歡古拙且爽勁的線質,喜歡大開大合的結字和章法,喜歡氣息酣暢、古雅韻味的格調。
書法是一種特有的感覺方式,營造著書法家自己的圖像王國。每一幅作品都是藝術家的心靈軌跡,記錄著他的出神入化的構成空間。觀袁永安書法,開篇凌空取勢,用筆綿里裹鐵,大氣磅礴。他反對程式化的筆墨方式,強調作品生動自然。
書法創作在積淀到一定水平時,藝術家才能深入藝術的深層結構,才能感受到和表現出藝術的底蘊——精神與形式的內在關系,自如地控制線條的空間構造與節奏力度,運動豐富而有變化,遠離粗俗,表現力得以升華,暗示或顯示出一種藝術魅力,這是創造藝術美的前提。袁永安的書法作品用筆線條老辣厚重,線質圓融,氣息充盈,在不經意間表現出無窮之變化。空間構成巧妙,字組和行氣搭配自然,塊面和空間上濃淡對比強烈,行間大開大合,在迅疾運筆和強勁線條骨力交融下,形成一股強大的勢能。其作品整體風格統一,經得起慢慢品味。
中國書法的空間結構是建立在哲學基礎之上的。浴天地之道,得自然精魂,筆墨運動通象大宇宙,是中國書法美學的靈魂。中國文字的形態結構是中國書法的天然浴場。只有深入到中國書法的這個深層結構,回歸到這個傳統的原點,才能追回書法藝術的大生命。袁永安扎根傳統,苦研經典,功力深厚,字如其人亦如他的性格,豪爽干脆、幽默風趣。表現在其作品中用筆果敢老辣,字的線條爽勁有力,連帶自如。貌似隨心所欲,實則成竹在胸。
書法隨著中國語言文化發展而發展,隨著媒材的新發現而進行新創造。正、草、隸、篆、行的五體分類,開始是因媒材的轉換而后才有形體的轉換。書法和繪畫現在已進入殿堂樓館,視覺空間已經轉換,成為書法創新的轉折點。書法展現的視覺空間變了,于是人們把對視覺空間的構思引為當代書法創作行為和展示形式,這本身就標志著書法創作的當代性。如果仍舊沿襲古代的展現方式,書法寫得再好,也難以在廣大的空間顯示書法的藝術魅力。否則當代書法也可能被人們視為古董,因此,大膽運用新的視覺空間,是展示形式美的當代書法的一個新的發展空間。
我們期待袁永安的書法作品在前人的基礎上能再上新臺階,創作出更多不辜負時代的精品力作,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人民。
袁永安藝術年表
1996年
加入湖北省書法家協會
1997年
加入武漢書法家協會
2009年
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
書法作品獲《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提名獎
2011年
書法作品獲《“水墨茶道”全國書法大賽》二等獎
2017年
發行個人書法篆刻作品集《袁永安書法篆刻作品集(一)》
2018年
當選2017年度優秀書法青年人物
當選湖北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
2019年
加入中國楹聯學會
2020年
作品入編《湖北名勝印譜》
書法作品特邀入展《第十二屆慶祝湖北省文聯成立70周年 荊楚書道——湖北省優秀書法篆刻作品展》
2021年
當選湖北省書畫家協會副秘書長
書法作品獲“學習強國”湖北學習平臺優秀獎
2022年
被湖北省文聯授予湖北省優秀文藝志愿者稱號
當選民盟武漢市委第十四屆委員會文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當選武漢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2025年
書法作品特邀入展東山書院全國書畫名家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