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川朋友圈
性格迥異卻相互成就
從“聽課搭子”到“知識戰友”
成都錦城學院智能制造學院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東8-622寢室
3人考研成功、1人簽約國企
他們用自己的故事證明
選擇不同也可以相互激勵
共同競爭也可以相攜而行
今天跟川川一起了解他們的故事——
左一唐子棟 (考研上岸西華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左二蔡曉龍 (考研上岸西華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右二呂軍 (考研上岸西華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右一鄭宇星 (簽約國企)
性格迥異卻相互成就
這個寢室最令人稱奇的是
四位成員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
唐子棟和蔡曉龍性格沉穩內斂
是典型的“i人”
而呂軍和鄭宇星則善于表達
是標準的“e人”
這種性格差異非但沒有造成隔閡
反而成為他們互補成長的動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領域。”
呂軍這樣描述他們的相處之道
內向的唐子棟
做事喜歡提前規劃、效率極高
這種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了
有拖延癥的蔡曉龍
而外向的鄭宇星
則經常帶動整個寢室參與各類競賽
閑暇時,一起爬山、一起鍛煉
正是這種“君子和而不同”的相處理念
讓他們的寢室關系始終和睦融洽
從“聽課搭子”到“知識戰友”
性格愛好各異
學習是連接四位同學的
重要紐帶
課堂上
他們是一起湊到前排的“聽課搭子”
是小組作業的首選隊友
回到寢室后他們也會互相請教難題
有時討論激烈甚至會爭論起來
正是在這種“教學相長”的環境和
對知識“據理力爭”的堅持下
他們的成績穩居專業前列
課堂外
他們依舊是緊密團結的“知識戰友”
大三那年
鄭宇星拉著全寢室報名了
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
在導師周光錢老師的指導下
四人分工如齒輪般精密
唐子棟負責方案邏輯的“硬核推演”
呂軍用自己熟練的ug繪畫著每一個零件
蔡曉龍默默優化每一個CAD細節
鄭宇星用熱情的演講天賦征服評委
最終全寢室兩個作品
分別獲得省級一等獎和省級二等獎
目標不同也能相攜而行
當三位室友都走上考研之路時
鄭宇星則堅定選擇了直接就業的道路
“在最開始的時候其他人都選擇考研
確實對我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但因為我是比較堅定的人
只要下定決心
就不太會被他人左右?!?/p>
鄭宇星坦言,他的經歷證明
清晰的自我認知和堅定的執行力
同樣能通往成功
成都錦城學院智能制造學院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東8-622寢室
只是成都錦城學院眾多宿舍中的一個
在成都錦城學院類似這樣的宿舍有很多
對外漢語專業王琳琳、網絡工程專業黃興
金融學李健、物流管理專業肖景楊.....
學子分別上岸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
在學校的校友墻上
不乏有獲得
中國建筑工程領域最高獎——
“魯班獎”的總工程師陳偉
“四川五四青年獎章”的巫海燕
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榮獲“成都工匠”稱號的田澤輝
“四川省企業系統擔當作為青年標兵易小恒
學校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成才
自2005年建校起
學校就實施完整的
知識教育、明德教育、實踐教育“三大教育”
為了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
學校開設了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程
注重跨學科融合
大力營造了“鼓勵創新,寬容失敗
發揚長板,包容缺點”的校園氛圍
為了讓學子充分就業
學校堅持保證每位應屆畢業生
均有3—4個左右的就業崗位選擇
每年向應屆畢業生提供招聘單位1000余家
就業崗位4萬余個
學校被四川省教育廳授予
“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為了讓學生能繼續深造
學校還先后與四川大學等高校
開展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的項目
與70余所世界級名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
國內升學率和出國深造率達16%
截至當前
學校為社會培養輸送了10萬余名
高素質、復合型的應用型人才
已涌現出100多位作家
300多位銀行行長
1萬多位工程師
1萬多位文化藝術傳媒工作者
1萬多位職業經理人和企業高管
以及2萬多位碩士
300多位博士(博士后)
還有2千多位創業校友
創辦了2300多家企業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不論是選擇繼續深造或是就業
只要我們能在大學時期
努力學習、明確目標
將奮斗足跡刻進年輪
我們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本文來源 :成都錦城學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