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下午,由四川北路街道辦事處主辦、澎湃新聞承辦的“文化三地”宣講員決賽在街道黨群服務中心舉辦。作為虹口區“開放麥”品牌活動之一,決賽以“傳承文化薪火,講述川北故事”為主題,選拔了一批兼具文化情懷與表達魅力宣講先鋒,為創新引領四川北路提升發展注入文化內動力,為新時代基層文化傳播工作探索了新路徑,持續賦能虹口"文化三地"建設。其中,四川北路街道“數字宣講員”的?次亮相更是為?化傳承注?了科技新活?。
現場合影 本文圖片均由四川北路街道提供
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文明辦主任宋葉,區委黨史辦主任趙明,四川北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沈嗣全,四川北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完顏麗敏,團區委副書記程懷遠出席活動。決賽特邀虹口區“文化三地”志愿宣講團領銜人,上海市團校特聘教授張家禾,中共四大紀念館黨支部副書記、宣教部主任、金牌講解員丁曉與三位領導共同組成專業評審團。現場來自機關、各居民區、各參賽單位的代表共計近百人共同見證了街道“文化三地”宣講團的正式成團和新一代宣講力量的成長。
“文化三地”宣講團成團,新生代宣講員亮相
四川北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沈嗣全在致辭中表示,宣講是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文化三地”精神的重要途徑之一。希望選手能在決賽中能充分展現自己的風采,用精彩的表現詮釋“文化三地”內涵。“也希望此次比賽能成為一個新的起點,大家能夠繼續在文化傳播的道路上砥礪前行,成為四川北路街道‘文化三地’的優秀代言人,讓更多人了解這片街區的文化魅力,擦亮‘文化三地’名片。”他說。
四川北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沈嗣發表致辭
隨后,決賽拉開序幕。12位選手按照抽簽順序依次登臺,以90秒自選主題+60秒“文化盲盒"的雙重考驗展開對決。在扣人心弦的"盲盒"環節,選手們圍繞"木刻講習會舊址""魯迅存書室""愛思兒童公園廉政文化"三大文化地標即興開講。“魯迅存書室數字會客廳打造了一個集合休閑,閱讀,游學等多功能的文化交流空間”“廉潔蒲公英雕塑坐落于公園正門入口,將兒童公園特色與廉潔文化主題巧妙融合,象征著廉潔文化如蒲公英種子般傳播開來”......選手們或慷慨陳詞,或娓娓道來,以獨特的視角詮釋文化內涵,展現了深厚的知識儲備與機敏的臨場智慧。
四川北路街道多倫居委王宗樂在宣講中
評委根據選手表現進行現場打分
經過評委團嚴謹評審,來自街道衡水居民區的何鑫以獨具魅力的表現摘得最佳風采獎;來自廈門國際銀行上海虹口支行的郭楊俊杰憑借全面出色的發揮問鼎冠軍,榮膺"文化三地"宣講團團長殊榮。現場還揭曉了網絡票選的最佳人氣獎,來自街道的曹雨薇以超高人氣獲此榮譽。
來自廈門國際銀行上海虹口支行的郭楊俊杰榮獲冠軍,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文明辦主任宋葉為其頒獎
街道衡水居民區的何鑫榮獲現場最佳風采獎,區委黨史辦主任趙明為其頒獎
來自四川北路街道的曹雨薇通過場外互聯網投票榮獲最佳人氣獎,四川北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完顏麗敏為其頒獎
比賽尾聲,四川北路街道“文化三地”宣講團正式成團。全體宣講員身著統一馬甲,在團長的帶領下莊嚴宣誓:“我志愿成為‘文化三地’傳承者,講好川北故事,讓文化之火永燃!”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沈嗣全為團長授旗,標志著這支新生代宣講團將肩負起文化傳播的重任,走進街頭巷尾,讓“文化三地“和川北故事傳得更遠、更動聽。
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沈嗣全為團長授旗,四川北路街道“文化三地”宣講團正式成團
現場宣誓環節
據主辦方透露,本次大賽脫穎而出的冠軍選手將被推薦參評區級"文化三地"優秀宣講員稱號。這支新組建的文化宣講隊伍,將在木刻講習會舊址、魯迅存書室、愛思兒童公園廉政文化區等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地標性場所開展常態化宣講。通過他們生動的講述,這些承載著城市記憶的文化地標將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讓市民游客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歷史與當下的對話,讓文化薪火生生不息。
來自新疆00后的金融行業從業者郭楊俊杰榮獲本次冠軍,他向記者表示,自己是在日常工作中,與上海本地叔叔阿姨不斷接觸,通過學習上海話的方式來深入了解街道和虹口的特色與文化,“我是第一次參加這種活動,希望以后不僅僅停留在文字上面,跟團里的小伙伴們一起將我們街道的優秀文化傳遞給更多的人。”
郭楊俊杰在比賽中宣講
開放麥上新聲音,宣講員跨年齡跨國界多元集結
虹口被習近平總書記譽為“海派文化發祥地、先進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四川北路街道作為虹口區“文化三地”的重要承載區,轄區內各類文化資源和名人印跡達到100多處,紅色舊址遺址等有51處,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建筑文化、名人文化、精武文化資源,素有“沒有圍墻的文化博物館”與“天然的黨史學堂”之稱。
據主辦方介紹,自五四青年節正式發布招募以來,通過公開的線上線下渠道,吸引了來自各行各業不同性別年齡、不同國籍的有志宣講員踴躍參與。他們有滬語講解員、師從海上講解團丁滬老師的王宗樂,有中共四大紀念館“小紅花”志愿者,左聯會址紀念館“魯迅小道·囡囡講”志愿者徐翊晨,中國移動勞模孫佳賓,以及來自虹口消防救援站、廈門國際銀行上海虹口支行等轄區單位的工作人員和國際友人。
中共四大紀念館“小紅花”志愿者,左聯會址紀念館“魯迅小道·囡囡講”志愿者徐翊晨
來自斯里蘭卡的李杰德參加了本次“文化三地”宣講員招募的海選,作為在中國學習、生活和工作七年的“老朋友”,他在海選視頻中說,“我對虹口很感興趣,我了解到有紅色文化、名人文化、建筑文化,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很愿意了解”。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國籍的他們,因為對文化的熱愛而相聚。國際友人的參與,正是"文化三地"開放包容、海納百川的生動寫照。
來自斯里蘭卡的李杰德報名參加海選
據悉,目前街道圍繞“文韻川北,品質社區”的定位,組織實施“文化賦能活力工程”,全力推進“文化三地”建設。一直以來,街道積極組建各類宣講隊伍,如“川北新動能”市民宣講團、“川域青流”青年宣講隊、海上舊里解說團、魯迅故居志愿者講解團、海派弄堂“導游”等,宣講員們深入機關、企業、校園、社區、網絡、圈群,用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講述著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動人故事。
本次宣講員決賽作為虹口區“開放麥”系列活動之一,旨在致力于選拔一批熱愛文化、善于表達的新生代力量加入街道“文化三地”宣講員行列,為青年們提供展現自我,交流學習的平臺,同時進一步推廣和傳播轄區海派文化、紅色文化等文化資源,充實志愿宣講隊伍力量,增強區域凝聚力,為四川北路提升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文化動力。
科技賦能文化傳播,數字宣講員上演首秀
科技為文化插上翅膀,創新讓傳承煥發新生。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正開啟文化傳承的全新篇章,科技讓沉睡的歷史記憶以更生動、更互動的方式重新煥發光彩。
活動現場,與“文化三地”宣講員一起亮相的還有街道的 “數字宣講員”,為活動增添了多重亮點。該數字人以中國傳統戲曲人物為形象,身著一襲雅致的傳統戲服,米白色的衣身繡著精致細膩的花卉紋樣,古典韻味十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其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都經過AI深度學習,能夠惟妙惟肖地模仿戲曲表演的經典動作。整體扮相既融合了傳統戲曲之美,又帶著現代科技賦予的獨特魅力,以新穎的形象為文化傳承注入新活力。
數字人形象展示
該數字人由街道聯合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開發設計,融合人工智能與三維可視化技術,未來將走進社區、校園、企業,實現24小時在線的文化傳播。這一創新舉措不僅突破了時空限制,也為紅色基因和海派故事的傳承開辟了新路徑。
數字宣講員的加入,讓文化傳播突破物理邊界,提升了文化傳播的吸引力和參與度,形成了互動性更強、體驗感更豐富的雙向交流。這為紅色基因和海派故事的創新傳承開辟了一條充滿可能性的新路徑,也讓傳統文化在數字時代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本次活動不僅是一場精彩的比賽,更是一次文化的接力與創新。這支充滿活力的宣講團,就像一束文化火苗,正以最生動的語言、最鮮活的姿態,走進大街小巷,點亮千家萬戶。
當白發老人與孩童一起聆聽紅色故事,當外國友人與本地居民共同品味海派文化,這份文化的溫度將溫暖整座城市,照亮更多人的精神家園。在這里,歷史不再塵封于書本,而是化作滋養心靈的甘泉,在每個人的心田靜靜流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