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短劇很火。
短劇的情節通常很離譜,但為什么還能那么火呢?因為印度人用現實證明,不論多么離譜的情節,都有很多人相信。
這不,《印度時報》承認“小瞧了中國”。大家看,像不像短劇反派蔑視主角被反殺的劇情?要知道《印度時報》并不是普通的報刊,在印度的地位和影響力都不一般。某種意義上來說,《印度時報》代表了印度社會很大一部分人的認知。
5月26日,《印度時報》刊發了一篇主題為《中國稀土戰略,比表面看上去更具韌性》的深度報道。大家看這篇文章,不是口水戰,而是頗有深度的產業鏈戰略分析。
關稅戰爆發之后,中印采取了截然相反的兩種策略。
中國堅決反擊美國,并對稀土等關鍵產品出臺更大范圍的禁運行動。
印度選擇抱美國大腿。萬斯訪問印度期間,印度宣布對部分進口鋼鐵產品征收12%的臨時關稅,實際上是為了應對中國而討好美國。《印度時報》曾刊文質疑中國收緊稀土出口的策略,認為此舉可能“削弱自身主導地位,自毀長城”。
然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印度時報》承認此前對中國的誤判;指出中國通過系統性布局構建的稀土主導地位“絕非偶然”,任何短期內與中國對抗的策略都“不現實”。
如果印度一直看低中國,大家都很容易理解,畢竟印度擅長精神勝利法。在印度看來,中國在追趕印度,上海在追趕孟買,中國的汽車跑不過印度的牛群。這種論調才是大家習慣的。為啥《印度時報》反過來夸中國了呢?
第一個原因,中國的絕對實力
在稀土產業鏈方面,中國有絕對優勢,對全球市場能形成“降維打擊”。
為了和中國搶稀土產業鏈,印度通過“國家關鍵礦產使命”計劃,試圖推動私營部門勘探。一頓操作猛如虎,印度的年產量僅為中國的2%,且加工技術落后,難以擺脫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印度很失望。
印度在很多層面喜歡模仿中國。比方說在基建領域,印度隨便糊弄一下,就濫竽充數。比如印度修的路,很多連普通公路都算不上,但印度卻自我標榜為高速公路。稀土產業鏈涉及到較多的資金與技術,不像修路那般容易模仿。
中國的稀土產業鏈,并非單純依賴資源優勢。除了資源之外,中國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從國家級稀土實驗室到高校專業課程設置,從采礦專利數量到全球資源并購,構建了“資源-技術-市場”的完整生態閉環。這不是短時間模仿就能成功的。
所以在絕對實力面前,《印度時報》看到了中印差距,“服氣”了。
第二個原因,印度對美國起了“異心”
印度的本質是什么?墻頭草。
印度最擅長什么?薅羊毛,尤其是從美俄身上薅羊毛。詐騙界有一個常識,緬甸的騙子擅長騙中國,印度的騙子擅長騙美國。印度的騙子,每年從美國騙得大量的美金,有部分甚至還作為外資流回印度。
現在印度的夢想是像中國一樣成為世界工業生產和商業貿易的中心,但印度又沒有中國這樣的資本和底氣。中國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建立了全產業鏈。印度沒有獨立自主的意識,辦事之前,首先要找大腿。比方說印度每次碰瓷中國,都要獲取美、俄、歐的支持。搞工業生產也是一樣,印度認為一定要抱美國大腿。
當然了,印度也不是單純的抱大腿。別國想抱美國大腿,一般會把姿態放得比較低。比方說韓國、菲律賓等,當小弟就要有當小弟的覺悟。印度不一樣,即便抱大腿,也一定不會忘記撈好處。特朗普第一個任期,拜登任期,奧巴馬任期,小布什任期,印度都不停地從美國薅羊毛。但是在特朗普第二個任期內,印度還沒有從美國那里薅到羊毛,心里很不爽。
為了薅羊毛,印度肯定要向特朗普傳遞信息,該給的好處,趕緊給。
怎么傳遞信息呢?只能拿中國做文章。
印度之所以能從美國身上薅羊毛,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美國希望中印兩半俱傷,或印度充當中美博弈的炮灰。印度呢,也知道美國的意圖,假裝迎合。所以《印度時報》這篇關于中國的文章,實際上是寫給美國人看的,名義上是夸贊中國,實際上是暗示美國,趕緊給印度的稀土產業鏈投入資源。如果美國不給資源,那么印度就可能考慮改善中印關系。上一輪印巴沖突,印度沒有找中國碰瓷,其實就是美國給的資源沒到位。
第三個原因,印度可能嘗試著反思。
回頭看《印度時報》的文章,頗有幾分反思的味道。印度在反思什么呢?無非就是反思中國的成功經驗。
印度并不是一個善于反思的民族。過去幾千年,印度教禁錮著印度人的思維。他們所有的歷史,幾乎都是被動更迭。什么意思呢?就是印度所有的文化基因,都來自外來的殖民者,比方說雅利安人的印度教文化,比方說阿拉伯人的伊斯蘭文化,比方說英國人的近現代文化。南亞人自己搞的佛教,被印度人拋棄了。印度人不會想著依靠自己推動社會前進。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哪怕是建國,印度人都不想搞革命,而是搞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如果印度人學不會反思,一切指望抱大腿,那么印度崛起的概率很小。
如果印度人學會了反思,那么就學會了獨立自主與自力更生。這對印度本身絕對是一個劃時代的變革。當然如果印度人學會了反思,對中國并不是有利的因素。因為印度和中國注定是博弈關系,永遠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一個學會反思的印度,競爭力會大幅提升。本質上來說,一個只會精神勝利法而不說中國好話的印度,并不值得擔心。一個看到中國優點,并且積極反思的印度,就很值得警惕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