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今日發布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該季度,拼多多實現總營收956.7億元,同比增長10%,連續第二個季度營收同比增幅低于20%。其中,拼多多高毛利的數字廣告收入——在線營銷服務及其他服務營收487.2億元,同比增長15%;交易服務營收469.5億元,同比增長6%。
更值得關注的指標則是凈利潤,該季度,拼多多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147.4億元,同比下滑了47%。
對于拼多多2025年第一季度凈利潤表現為何會出現如此大幅度的下滑,相比阿里、京東第一季度凈利潤大號雙位數的同比增幅,拼多多的一季度凈利潤表現卻出現大號雙位數的同比下滑,這么大的反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有市場人士對《商業觀察家》稱:“在這個季度,家電國補拼多多‘失位’,空間被京東、阿里占了。”
在業務經營端,拼多多當下可能也面臨一些挑戰。于國內市場,拼多多可能會面臨商家供給端日趨“萎縮”的挑戰,由于拼多多走的是極致低價路線,其在平臺經營方面也擁有更高的“運營效率”,對商家的管控與利潤“壓縮”能力相對厲害,這一定程度可能會影響到商家的“供給”水平,從中國電商整體的新增商家供給水平來看,中國電商這些年整體也是逐年在下滑的。
由此,過往“人口紅利”時代下,大量中小商家支撐起來的平臺經濟模型,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步淡出,也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那么,相比過往,拼多多可能就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來培養商家生態。
于國外市場,跨境電商業務——Temu也面臨越來越大的“地緣”壓力,同時,一些國外市場的高退貨率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這可能也會對拼多多的業績表現帶來一些壓力。
而基于目前這樣的現實,拼多多的下一步會怎么走,也成為了很多市場人士的一個關注點。
方向之一是:一些市場人士認為,拼多多未來有可能會嘗試做即時零售業務。
即時零售領域的一些主流玩家對《商業觀察家》稱:“我懷疑拼多多會做,但不知道拼多多什么時候做,怎么做。”
“它可能在看阿里和京東的反應。總體來說,我覺得至少在2025年,拼多多還不會做即時零售,今年Temu更重要。如果要做的話,至少是明年以后的事情。”
那么,假使拼多多去做即時零售,必要性是什么?
該人士稱:“為了流量,打開APP的頻次。”
目前,隨著中國互聯網人口紅利時代的結束,市場進入到了存量競爭階段,各個平臺都面臨流量“枯竭”問題,它們近期也都紛紛在發力投入做本地生活業務,一些消費品牌人士對《商業觀察家》稱:“它們做本地生活業務的本質就是:平臺的流量不夠了,要從線下找交互場景要流量。”
而即時零售則是本地生活的一個高頻交易場景,也是從線上切入線下的一個很好“入口”。
2025年第二季度,由京東拉起的外賣大戰實際可能就是基于這個入口,基于這個流量場景。阿里電商事業群CEO蔣凡之前則在阿里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稱,要將淘寶用戶即時零售化,”即時零售賽道非常大,需求人群規模現在只有5、6億,未來可能會有十億“。
在流量之外,即時零售在商家供給端可能也有增量價值。
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統計,截至2024年9月底,全國登記在冊個體工商戶達1.25億戶。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新設個體工商戶1402.4萬戶。
商業觀察家
本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